2020年小學數學第十冊全冊教案1
2. 通過實例,了解體積(包括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實際意義。
3.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 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分三小節編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長方體和關系),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表面積和表面㪾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體積和體積單位,體積計算公式,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容積和容積單位,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節中,還介紹了容積的概念。同時,按照《標準》的要求,新增加了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2、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已經能夠識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系統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另外,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也是學生形成體積的概念、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和計算各種幾何形體體積的基礎。
3、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對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的困難。為此,教材先通過學生熟悉的“烏鴉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動的方式,讓學生初步感知物體占有空間。然后通過把石頭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實驗,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物體確實占有空間,為引出體積概念做充分的感知準備。在學習容積時,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讓學生利用已建立的體積概念想到可以用排水法求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加深對體積概念的認識。
4、空間觀念的培養應通過多種感官協同作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對長方體實物或模型進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和空間位置關系,從而對長方體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在體積的教學中,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感受到物體占空間,不同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從而深刻地理解體積的含義。通過用小正方體來擺不同形狀的長方體,來觀察、猜測、歸納、推理出長方體的計算公式。
第四單元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教學目標】
1. 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 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一部分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能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3.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4. 理解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5. 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內容包括: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與假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最大公因數與約分,最小公倍數與通分以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具體內容分為六節,第一節分數意義,包括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單位“1”、分數單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例1 1÷3、例2 3÷4、例3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第二節真分數與假分數(例1真分數、例2假分數、例3帶分數、例4假分數化帶分數或整數);第三節分數的基本性質(例1分數的基本性質、例2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變的分數);第四節約分(例1最大公因數、例2求最大公因數、例3最簡分數、例4約分及其方法);第五節通分(例1最小公倍數、例2求最小公倍數、例分數比大小、例4通分及其方法);第六節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例1小數化分數、例2分數化小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