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教案(精選4篇)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初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運用。
難點: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找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從而順利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游戲:小小魔術師。
(1)出示不規(guī)則圖形: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圖形嗎?
(2)你能直接計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嗎?
(3)誰能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4)小結:
先沿虛線剪下,再向左平移補到缺口處,就將不規(guī)則的圖形轉化成了學過的長方形,這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即“轉化思想”。轉化思想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jīng)常用到。
(5)觀察思考:轉化后圖形的形狀和面積有什么變化?(轉化后圖形的形狀變了,面積沒變。)
2.復習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1)出示平行四邊形。
這是什么圖形?什么叫平行四邊形?它有什么特征?
(2)請每個學生在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上畫底和與底邊相對應的高,(給5秒鐘時間,你能畫出多少條高?)說明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shù)條。
(3)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關系?
教師演示教具:
提問: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特殊在哪?(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二)學習新課
1.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三個圖形:(教師用投影出示,學生自備圖形。)
討論:用什么辦法可比較出三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用重疊的辦法可知③號圖形面積最小;①②號圖形可用方格圖來量。)
(2)教師在投影上用方格圖覆蓋上①號、②號圖形。數(shù)一數(shù)各有多少個小方格?
觀察:不滿一格怎么辦?(不滿一格按半格計算。)
說出結果:①號、②號圖形都有18個方格。
說明:它們的面積相等。
如果每一個方格表示一平方厘米,它們的面積是多少?(它們的面積各是18厘米2。)
(3)指出方格圖上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并計算出它的面積。(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3厘米,面積是:6×3=18(厘米2)
(4)觀察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各題多少?
(5)比較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討論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它們的面積也相等。
(6)說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關。)
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2.引導發(fā)現(xiàn)。
(1)思考: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
(2)怎樣轉化呢?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兩個完全相同的平行四邊形中的一個,進行剪拼,另一個不動,以便比較。
(3)學生在投影儀上分別展示他們不同的剪拼過程,教師用吹塑紙貼在黑板上保留,便于學生觀察,總結面積的計算公式。
(4)觀察比較:
這幾種轉化方法都是沿著什么剪的?(都是沿著高剪的。)
為什么沿著高剪就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學過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呢?(因為長方形、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邊形的高與底垂直,所以只要沿著高剪就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或正方形。)
3.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1)投影打出思考題:
①轉化后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形狀變了,面積沒變。)
②長方形的長、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什么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
正方形的邊長與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
(2)小組討論后得出:
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同;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同;正方形的邊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相同。
(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為什么?
學生邊敘述,教師邊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4)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么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怎樣表示?(s=a×h)
講解: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也可以寫成:
s=a·h或s=ah。
4.應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例:一塊平行四邊形鋼板(如右圖),它的面積是多少?(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1)審題:弄清條件和問題。
(2)根據(jù)什么列式?(s=ah。)
(3)學生試做。
(4)看書對照。
4.8×3.5≈17(米2)
答:它的面積是17米2。
(5)應注意什么?(得數(shù)四舍五入保留整數(shù)時,要用“≈”。)
(三)鞏固反饋
1.口答填表。
2.完成課本p72“做一做”1,2。
3.判斷正確的算式:
求出下圖的面積(單位:分米)
a.12×5( );b.12×10( );
c.10×6( );d.5×6( )。
4.猜謎游戲:
有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面積是12平方分米,請你猜一猜它的底和高各應是多少?看誰猜出的答案最多。
底/分米 高/分米
整數(shù):1 2
2 6
3 4
4 3
6 2
12 1
小數(shù):1.2 10
20 0.6
3 0.4
以后學習了分數(shù),還會有更多的答案。
5.思考題
用鐵絲圍一個右圖這樣的平行四邊形,至少需要用多長的鐵絲?
(單位:厘米)
6.課后作業(yè):p73:1,2,3。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轉化思想”在幾何形體求積問題中應用非常廣泛,本單元的三種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均在這種轉化中進行。為此,在本單元起始課中設計了一個“小小魔術師”的游戲,一方面滲透轉化思想,為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復習中重點強調了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就特殊在四個角都是直角,以及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shù)條,使學生意識到只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就可以得到直角,從而順利地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
在學習面積的計算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jù)方格圖的直觀性進行大膽猜想,提出假設,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實踐,把學生推到了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假設,即使學生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培養(yǎng)了學生邏輯思維、動手操作、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應用公式正確進行計算。
2、生通過割補、平移等方法來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3、在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小黑板、直尺、剪刀、平行四邊形紙片、放大的方格圖。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問:同學們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嗎?曹沖通過稱和大象等重的石頭而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這里其實是用了我們數(shù)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轉化。可見曹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希望大家和曹沖一樣做個愛動腦筋的孩子。這節(jié)課咱們就來比一比,看誰最愛動腦筋,并且學得最好。有沒信心!
2、出示方格圖:問:①這是什么形?②猜一猜,它們兩個誰的面積大?
3、師:長方形的面積我們已經(jīng)會計算,那么你們想不想學習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揭示課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板書課題
二、引導學生猜想,教學探究方法
1、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和它的什么有關系?那么請大家大膽的猜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系?你認為可以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三、驗證猜想
1、數(shù)一數(shù):出示方格圖,同時說明:每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滿1格的當半格數(shù),數(shù)一數(shù)平行四邊形一共占了多少平方厘米?
2、匯報:說說你是怎樣數(shù)的?
3、師:由此可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真的等于底乘高
四、嘗試比較、遷移
1、師:這個平行四邊形我們可以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驗證,但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確是大小形狀各異的,這個公式是否可以通用呢?所以剛才我們只能算是初步驗證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x高的猜想。我們還要進一步通過研究其他形狀的平行四邊形的來驗證。如果所有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來驗證的話,你們覺得怎么樣?咱們能不能象曹沖那樣用轉化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也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來研究呢?
2、組織活動:先給平行四邊形紙片作高,再沿高剪開,移一移,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圖形?
同時小組內討論完成問題:
①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形
②轉化后的圖形,形狀變了------沒變
③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
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
3、匯報并導出公式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x寬
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x高
4、介紹公式的字母形式
五、運用
1、出示例1 學生自由讀題,解答,匯報。
2、回到方格圖:通過學習,你現(xiàn)在能確定誰的面積大嗎?
六、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七、課后延伸
下來后,請大家自己找找身邊的平行四邊形的圖形,動手量一量,算算它的面積。
課后點評:本課教學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幾點:
1、體現(xiàn)了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站在導的角度,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探究,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在操作中,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概括、總結。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3、教學中注重了對知識的應用,體現(xiàn)了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讓學生感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教案 篇3
一、 教學目的:
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轉化的方法探索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并通過實例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運用。
2、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三、教具:電腦、課件(cai),實物投影,兩個平行四邊形的硬紙,剪刀一把。
四、學具:學生每人準備平行四邊形的兩個,方格紙一張,剪刀一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鼓勵學生。
師:王老師聽說四(1)班的同學特別棒,我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愿意)
(cai:出示十運會吉祥物金麟的形象)認識嗎?(金麟)這就是今年南京將要舉辦的十運會的吉祥物金麟,)為了使南京以更加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來迎接十運會,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綠化環(huán)境,連小動物們也行動起來了。一天金麟到小狗家做客,它們在一起商量著什么呢?同學們請看:(cai出示一只小狗并播放錄音,出示商量的內容)
小狗說:“金麟,我家前、后面各有一塊空地,我想把它們綠化一下,但我不知道空地的面積各是多少,你能幫我嗎?”(cai:出現(xiàn)兩塊不規(guī)則空地,書第42頁上面右邊的兩幅圖。)
(評析:注重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shù)學化,培養(yǎng)學生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思想。如課中聯(lián)系實際,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生活中鮮活的題材:十運會的吉祥物金麟引入綠化環(huán)境,再引出求圖形的面積。既激起了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又使學生體會到:原來這就是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了解世界。使學生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師:“這就是那兩塊空地,同學們,你能用學過的方法幫幫小狗嗎?(數(shù)方格)(cai:覆蓋上方格)數(shù)方格時,不滿一格按?(半格計算)數(shù)第二幅圖王老師想請同桌兩位同學合作,一人數(shù)整格、一人數(shù)半格。數(shù)一數(shù)這兩個圖形各有幾個方格?(15個)。(cai:閃動一個小方格,接著閃動各個圖形的方格換顏色。如果每一個方格表示1平方米,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各是15平方米)
3、小組討論:不數(shù)方格,還有別的辦法嗎?
(生1:把左邊凸出的部分剪下來,補到右邊凹進去的地方。生2:這樣就拼成了一個長方形。)(cai出示剪拼的過程。)
4、小結:
先沿虛線剪下,再向左平移到缺口處,就將不規(guī)則的圖形轉化成了學過的長方形,這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即“轉化思想”。在今后的數(shù)學學習中會經(jīng)常用到。(板書:轉化)現(xiàn)在轉化成了什么圖形?面積怎么求?公式?
5、到此為止,求平面圖形的面積用了兩種方法,第一種數(shù)方格求面積,第二種應用公式計算,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便,為什么?
6、觀察思考:小結:大家想一想,我們在轉化的過程中,圖形的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形狀變了,面積沒有變)
轉化成什么圖形?(長方形)面積怎樣計算?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7、引入:今天我們就要用轉化思想來學習新的知識——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評析:在數(shù)、算、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比較,讓學生初步領悟到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關系,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研究、比較,得出自己喜歡的方法。同時也滲透了“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為后面的學習研究作鋪墊。)
二、教學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平行四邊形。(cai)師:這是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請同學們拿出這個平行四邊形,你能告訴我它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師板書 )你能馬上說出它的面積是多少嗎?(18)怎樣算的?(用6乘3)為什么?(底乘高)你知道為什么用底乘高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要研究的內容。同學們大膽地猜想一下,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呢?(長方形),對不對?我們需要驗證。
(評析:教師抓住契機,引導學生大膽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滲透驗證的思想。)
2、引導發(fā)現(xiàn)。
(1)下面我們就來做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實驗,請同學們拿出這個平行四邊形,在小組內邊討論邊操作,看哪個小組研究得認真,完成得快!
(2) 拼好的請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是不是長方形。誰愿意把你轉化的方法告訴大家?(學生投影儀上展示)
(3)觀察:你是怎樣剪的?這種轉化方法是沿著什么剪的?(都是沿著高剪的)為什么要沿高剪開呢?(這樣才能形成直角。因為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4) 教師演示:
(師拿出兩個平行四邊形),我這兒也有兩個平行四邊形,現(xiàn)在我把它們?(重合)說明什么?(這兩個平行四邊形完全一樣)請大家仔細觀察,同時思考一個問題: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后,這個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師動手操作)
第一步剪: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剪下了一個什么?(直角三角形)
第二步移:把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著底邊慢慢地向右平移。我是怎樣移的?(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底平移。)
第三步拼:直至拼成了一個?(長方形)
(5)、我分了幾個步驟?(剪)剪下了什么?(直角三角形)、然后呢?(移)沿著什么平移?(底邊)最后呢?、(拼),拼成了什么圖形?(長方形)
(6)、想看電腦演示嗎?(cai演示剪、移、拼的過程。)
(7)、你能像電腦演示的那樣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嗎?(能)好,請同學們把剛才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處,再重新操作一遍。(學生操作)
3、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1)思考討論:
①轉化后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有沒有變化?為什么?(形狀變了,面積沒變)(cai分別閃動兩個圖形的表面。)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不會求,但是你們卻把它轉化成了一個已經(jīng)學過的長方形,如果我們把長方形的面積求出來,不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要求長方形的面積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條件?(長和寬)(板書)各是多少?(長6寬3)為什么?(長就是底,高就是寬)面積怎么計算?(6乘3得18平方厘米)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18)為什么?(面積相等)
②是不是每個平行四邊形都能轉化成長方形?都有這些聯(lián)系呢?我們需要驗證。想做這個實驗嗎?(想)請同學們自己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生操作)
要求:把這個平行四邊形也轉化成長方形,并填寫書第43頁的表格,再在小組內討論,現(xiàn)在的這個長方形與原來的長方形有什么關系?(學生操作、填表、討論)
(小黑板出示書43頁表格,指名多位學生填數(shù)據(jù)。)請同學們觀察表中的這些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底就是長,高就是寬,面積相等)(cai出示書43頁的填空),學生填在書上,(cai出現(xiàn)答案)。
(2)討論得出: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板書)(3)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長×寬)。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為什么?板書:
因為 長方形的面積 =長×寬,
所以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實驗看出:(屏幕顯示)我們可以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那么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同桌互說)
(4)用字母怎樣表示呢,請打開書第44頁,自己讀一讀。(指讀師板書)
(5)、問: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需要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如果給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你會求它的面積嗎?(會)
(評析: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目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充分地動手操作的空間,每一次操作目的都很明確。
第一次,猜想、嘗試: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猜想進行嘗試,動手剪、拼、割、補,動腦思考,進一步感知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系。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地把學生推到了學習的主體地位。
第二次,交流、思考:請學生介紹自己的探究結果,在實物投影上操作轉化的過程,并說一說怎樣想的。讓學生交流彼此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他人發(fā)言進行思考、取長補短的能力。
第三次,觀察、思考:教師操作轉化的過程,對學生的發(fā)現(xiàn)進行整合,幫助學生整理出完整的過程,學生仔細觀察明晰步驟。
第四次,觀察、比較:cai再演示剪、移、拼的過程,既形象直觀、又生動,發(fā)揮了其它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學生再一次完整連貫地體會整個轉化的過程,進一步比較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明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第五次,練習、比較:讓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再一次操作,邊操作邊觀察邊思考邊比較,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之間的聯(lián)系,并整理成文字敘述的形式。
第六次,提問、驗證:提出是不是每個平行四邊形都能轉化成長方形,都有這樣的關系呢?讓學生自己剪一個任意的平行四邊形進行再驗證,從而得出結論引導出公式。
培養(yǎng)了學生通過觀察、嘗試、交流、練習、思考、提問、猜想、驗證、比較等活動,自主探索求異創(chuàng)新的能力。)
4、應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
(1)(cai出示例題):一塊平行四邊形玻璃(如右下圖),它的面積是多少?
解答后提問:你是根據(jù)什么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注意單位名稱是?
5、指導看書,小結質疑:
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重點知識是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鞏固練習
1、書第44頁的“練一練”,(學生自己讀題、再獨立完成、集體核對問清根據(jù)什么列式計算的?)
2、書第45頁練習九的第3題。(同上)
四、(cai)以下練習共有三關,每闖過一關,屏幕就會出現(xiàn)一幅畫面,如果闖過全部四關,屏幕上將會向你展示一幅完整的畫面(十運會已經(jīng)建成的場館外觀和周遍的綠化結合圖。),向你表示祝賀。想闖過去嗎?(想)1、三個平行四邊形a、b、c中哪一個的面積是3×2=6(平方厘米)?(單位:厘米)
2、求下圖的面積。(強調找準對應的底和高)
3、為了迎接“十運會”,金麟打算在家門前的空地上開辟出一塊面積是24平方米的平行四邊形綠地,你能同時說出它的底和高嗎?有不同的嗎?看誰想出的答案多。
最后教師在揭曉有關十運會所拍攝的畫面中以宣傳愛護綠化、保護環(huán)境,爭做“小小東道主”結束全課。
(評析:體現(xiàn)了練習的趣味性和開放性,學生情緒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不僅鞏固了知識提高了能力,而且加深了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積極爭當“小小東道主”,為南京將要舉行的十運會獻一份力的意識。)
案例總評:
《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 教材是主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所提供的僅僅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線索,如果一味的固守“教材決定論”,認為教材就是唯一的教學資源,生搬硬套地使用教材,利用現(xiàn)有的有限的教材對學生實施著以教材為本的數(shù)學教學,完全忽略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也放棄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地位,把教學進程限制于數(shù)學課本的教學之中,學生的學習目標只是為了會解幾道書上的習題而已,教材怎樣說教師就怎樣教。必然難以實現(xiàn)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數(shù)學學習。
我們作為教師應該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利用各種教學材料以及數(shù)學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使我們的教學內容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的方式,從多種角度、多個途徑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結構的學習資源,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提供更具現(xiàn)實性與挑戰(zhàn)性、探索性與人文性的豐富素材,賦予數(shù)學學習材料以生命的活力,讓學生自主建構自己的數(shù)學知識體系,且擁有高品位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發(fā)展情感,生成智慧,使數(shù)學學習活動更具生命的價值。
在本節(jié)課中我選擇了南京將要舉行的十運會為切入點,即對學生進行了十運會的宣傳,也很好的過渡到了知識點的教學上,在學生充滿興趣的氛圍中開始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變枯燥的圖形教學為學生感興趣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親身的實踐過程,在動畫演示和自己“動手操作中,學生都得到了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自己的思考動腦解決一個又一個他們感興趣的實際問題的成功感,獲得了滿足感。在闖關的過程中、在畫面揭曉的過程中,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闖關的欲望,同時還進行了熱愛南京、以南京為傲的教育。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我對學生提出了倡議:愛護花草樹木、積極參加保護環(huán)境的活動“爭做小小東道主”。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教案 篇4
教學內容:p.12~14
教學目標:
1、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使學生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初步知道轉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的運用。
3、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探究意識與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剪刀、例題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題:
1、拿出圖1,問:這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圖形,比較復雜(板書:復雜),但通過觀察,你可以把它剪一剪、拼一拼,邊成一個學生熟悉的簡單圖形么?
(學生操作。)交流:轉化成了一個正方形。
完成板書:復雜 轉化成 簡單(正方形)
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有變化嗎?為什么?
(沒變。因為格子數(shù)沒變;或說成紙片沒有增加或減少……)
如果要你算出面積,你會先算哪一個?是多少?
(復習: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2、拿圖2,請你用剛才的方法,也把它剪拼成一個簡單的圖形。(學生操作)問:這回你得到的是一個什么圖形?(板書:長方形)
算出它的面積。(復習長方形面積=長×寬)
小結:通過剪、拼,我們可以把一個較復雜的圖形轉化成簡單的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它們的面積是一樣的。長方形面積等于長乘寬,正方形面積等于邊長乘邊長。
3、拿圖3: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邊叫什么?(底)
分別摸摸它的兩組底。
還有什么?(高)
問:在現(xiàn)在這個方格紙剪成的平行四邊形上,你能找到這組底的幾條高?
觀察:你能剪一剪、拼一拼,拼成長方形么?你有幾種剪法?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交流:只要沿著它的高剪,都可以拼成長方形。
舉不同剪法的例子,讓大家觀察。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要求學生對號入座,說出算式)
平行四邊形面積呢?為什么也是7×4=28平方厘米呢?
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底也就是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也就是長方形的寬。所以可以用底乘高來計算。
字母表示:用s表示面積,a表示底,h表示高,學生把公式寫在書上。
4、補充: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圖略)
先畫一條底,標8厘米,指名指出它對應的高。標數(shù)據(jù)“3厘米”。問:它的面積是多少?
標另一條底,4厘米。問:它對應的高在哪里?畫出,并標“6厘米”
問:你還能用第2個算式求出它的面積嗎?
比較兩個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為什么?
問:能不能8×6或3×4呢?為什么?
舉生活中對應的例子,強調對應。
二、練習:
1、試一試:一塊平行四邊形玻璃,底是50厘米,高是70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2、練一練。
要求學生看圖后說出各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寫出算式。交流。
3、練習二
(1)在方格紙上畫兩個形狀不同的平行四邊形,使它們的面積與圖中長方形的面積相等。
畫前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畫一個底是5,高是3的平行四邊形,也可以畫一個底是3,高是5的平行四邊形,只要積相同就可以了。)
(2)量出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算出它們的面積。
老師加強巡視,在量的方面,要注意找對應的底和高。在數(shù)據(jù)方面,盡量選整厘米數(shù)。
(3)提問:為什么是“大約”多少平方米?學生算一算。
(4)學生獨立解答,并交流。
(5)先讓學生分別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再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周長有變化么?為什么?面積有變化么?為什么?
最后達成共識:周長是不變的,面積變小了。越扁,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越小。
補充:用2根4厘米、2根2厘米的小棒,先搭一個長方形,再搭一個面積是它一半的平行四邊形。把兩個圖形分別畫下來。
交流(圖略):要求學生把一些數(shù)據(jù)都要標清楚,養(yǎng)成好習慣。
看圖來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三、全課總結:
說說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要注意哪些問題?
課后小記: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在整個圖形面積計算中是很重要的。在課前我讓學生準備了書上的有關圖形,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各中圖形以及它們之間聯(lián)系的認識,方便轉化觀念的形成。
在畫兩個形狀不同,面積相同的平行四邊形時,有的同學就只會畫相反方向的或是移一格變成移兩格的圖形,感覺思路不夠開闊。還有個別學生不是用數(shù)格子,而是用尺度量。這些問題都需要老師多引導。只有真正把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關鍵,才會畫出更多符合要求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