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積的近似值(精選6篇)
求積的近似值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頁例3,試一試及練習十六第1~5題。教學目標 使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教學重點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教學過程一、復習:1、計算下列各算式。(小黑板出示)2.51×0.7 2.51×5 2.51×5.72、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指名學生回答,特別是位數不夠怎么辦?3、準備題。 精確到個位精確到十分位精確到百分位精確到千分位0.8054 1.9736 二、新授。1、教學例3。(1)出示例題:王大伯前年收入3.18萬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大約收入多少萬元?(得數保留兩位小數)(2)說說計算方法,列出算式。(3)板書:3.18×1.6≈ ( )指名一人板書豎式,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集體訂正。說一說:積怎樣保留兩位小數?(4)練一練。求出下面各題積的近似值。得數保留一位小數:7.2×0.09 0.86×3.2得數保留兩位小數:0.28×0.7 5.89×3.62、練習鞏固⑴練習十六第1題,學生獨立填寫表格后,在集體訂正。⑵第4題、第5題,這里學生作業時,注意強調一個書寫格式問題。應用題如果在作業中不展現豎式過程,則要求橫式先求出準確值后再保留小數位數。三、作業完成練習十六第2、3題
求積的近似值 篇2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 第九單元90頁例3、“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近似值的含義,能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數乘法中積的近似值。
2、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知識與應用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能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數乘法中積的近似值。
2、難點:引導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取積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具準備:課本第90頁例3教學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計算下面各題。
1.520.4 0.650.42
說說是怎樣計算的?積的小數部分位數不夠怎么辦?
2、出示練習十六第1題。
師問:精確到個位什么意思?
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數?應看哪一位?
精確到十分位呢?
學生完成填寫,集體核對。
3、 引入。師:我們已經掌握了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4、揭示課題:求積的近似值。
二、新課教學:
1、例3教學。
(1)出示例題。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師問: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個數的1.6倍?
怎樣列式呢?
你這樣列式的根據是什么?你會計算嗎?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展示學生的豎式。
師追問:積是幾位小數?怎樣保留兩位小數呢?
要注意什么?
學生將書上的例題補充完整。
(2)歸納方法。
師:在計算小數乘小數時,經常需要求積的近似值,在小組中說說怎樣保留小數位數?
學生匯報,集體歸納方法:
在計算中,先要弄淸保留幾位小數,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積的近似值。
2、練一練。
指導完成“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師問:第(1)小題中每題的得數有幾位小數?要求得數保留幾位小數?應看哪一位?
第(2)小題有什么要求呢?
集體講評。
三、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2、3題。
完成后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2、指導完成練習十六第4題。
師問: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估計一下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估算的?
計算一下,看看與估計的結果是否差不多?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結果。
3.21.84≈6(平方分米)
四、課堂總結: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對你自己今天的表現如何評價?
課后反思:
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點并不陌生,但是,“求積的近似值”這節課的內容雖然簡單,但比較枯燥,我首先通過復習引出“四舍五入”法。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始終以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現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間和時間,多注意讓學生互相交流,歸納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在練習的設計中,我注意了習題的形式多樣,既鞏固了本課所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
不足之處是橫式中的“≈”號個別學生不會寫,還有答句中沒有用“大約”等詞。原因是我沒有指導學生書寫“≈”號答的時候只是例題點一下。
求積的近似值 篇3
周 次 12 課次 3 授課課題 求積的近似值 教 學 基本內容 教科書第90頁例3及相應的“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5題。 教學目的 和要求 1、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求近似值的方法,學會求積的近似值,并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及難點 教學重點:求近似值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知識。 教學方法 及手段 講解法,比較法 學法指導 對比,交流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 一、情境導入 1、出示情境圖: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和媽媽去超市買學習用品,他看中了下面幾種文具,請你告訴他,這些物品各是幾元幾角幾分? 學生看圖分別說出這三種文具的價格各是多少元。 媽媽又在超市買了一些蔬菜,售貨員阿姨算得價格為:3.234元,這個數應該是幾元幾角幾分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后得出結論:此題要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2、復習“四舍五入法”如何取近似值。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跟大家研究用“四舍五入法”取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求積的近似值) 二、探究新知 1、取小數近似值的練習 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寫出下表中各數的近似值。 先讓學生說出“精確到位”的含義,再把第一行的各個數字讓學生分別口答,集體訂正,然后讓學生自己練習完成第二行,并填寫在書中,而后口答。 2、教學例3 出示例題:王大伯家前年收入3.18萬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收入多少萬元?(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教師根據學生口答板書算式,并根據學生口答把得數補充完整,同時提醒學生寫答句的正確表達方式: 3.181.6≈5.09(元) 答:去年他家大約收入5.09元。 3、完成“練一練” 求出下面各題積的近似值。 (1)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7.20.09 0.863.2 (2)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0.280.7 5.89 3. 6 在集體評講第二組習題時,教師重點讓學生明白,雖然末尾的0不影響得數的大小,但會影響得數的精確度,所以這個“0”是不能省略的。 三、鞏固與應用 1、完成練習十六第4題 一塊平行四邊形的塑料板,底邊長3.2分米,高1.84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先估計,再計算,得數保留整數) 學生先說出該如何列式,并對所列算式的得數進行估算,那么估算到底正確與否呢?接下來讓學生再進行精確計算,并對得數按要求取近似值: 3.21.84≈6(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大約是6平方分米。 2、完成練習十六第5題 1990年我國城市公園面積僅為3萬公頃,2003年我國城市公園面積是1990年的2.9倍。2003年我國城市公園面積大約有多少萬公頃?(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再指名口答同時說出是如何思考的: 32.9≈9.0(萬公頃) 答:2003年我國城市公園面積大約有9.0萬公頃。 3.動腦筋,判是非 (1)因為小數末尾的0不影響小數的大小,所以在任何時候小數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 (2)近似值的小數位數越多,表示這個數的取值越精確……( ) 4.口答: 你能舉出生活中的近似值嗎? 先指名個別交流,生活中取近似值的地方有很多,再讓學生同桌間相互交流:你發現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取近似值? 四、作業 完成練習十六第2題和第3題。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 教學反思
求積的近似值 篇4
課題 求積的近似值p.90 目的 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近似值的方法,學會用“四舍五入”求積的近似值,并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2、在研究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提高數學應用意識。 重點 難點 學會求積的近似值。 教學具 實驗 光盤 教學過程 教學隨筆 一、復習: 工程隊修路,第一天修了25.6米,第二天修的米數是第一天的1.6倍。 兩天一共修路多少米?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多少米? 指出:1、在列式的時候要“規矩”。比如第一個問題就是要用第一天的米數加第二天的米數,算式“25.6+25.61.6”;第二個問題要用多的減少的,算式“25.61.6-25.6”。列式的時候要按照常用的數量關系來列,這樣更可靠。 2、計算的時候要考慮適當的“簡便”。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都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更簡便。第一題=25.6(1+1.6);第二題=25.6(1.6-1)。 二、學習新知: 1、說說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實際需要: 老師可舉例:體重、收入等需要用近似數表達的情況,學生也可適當補充 補充買衣服:商店里經常可以看到打折銷售的情況,比如原來150元的衣服現在打8折出售,該付多少錢? 165元打六五折呢?16.5元打六五折呢? 比較后發現:錢一般都要用兩位小數來表示,當算出來的錢數是個三位小數時,按照需要要把這個結果保留成兩位小數。 2、寫出下表中各數的近似數(p.91第1題) 學生獨立填寫,再交流。重點交流第2個數每一次的思考方法。 3、例3:學生讀題后獨立解決,說說做這題需要注意什么? 4、學生練習:(練一練) 交流結果,注意指導書寫格式。(= ≈) 三、布置作業: 練習十六第2~5題。 注意:1、第4題在寫答句時,應寫成“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寫的是算出來的近似數。 2、第5題的單位是“萬公頃”。 四、講評預習作業:(略)
求積的近似值 篇5
聽課記錄 聽課人:鄧德巍
時間: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 節次:上午第一節 執教:馬云飛
課題:積的近似值 年級:一年級 學科:數學
教學過程:
一、直接寫出得數。
3.42 0.63÷9 0.70.8 40.5 3.5÷7 0.25÷5
指名學生匯報,全班核對答案。
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內容?“積的近似值”學生回答,老師板書課題。
二、查預習。拿出預習紙,看著預習紙說一下:
精確到個位 精確到十分位 精確到百分位 精確到千分位
0.8054
1.9736
誰能舉例說明我們是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值的?
生匯報。
老師小結。
三、教學例3。
(1)出示例3。
王大伯前年收入3.18萬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大約收入多少萬元?(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說說計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書列式:3.181.6≈ ( )
指名一人板書豎式,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集體訂正。
說一說:積怎樣保留兩位小數?
互相討論,說一說取積的近似值的方法。
四、練習。
(1)練一練。
求出下面各題積的近似值。
得數保留一位小數:7.20.09 0.863.2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0.280.7 5.893.6
展示,匯報。
(2)食堂到菜場買菜49.2千克,每千克價錢0.92元,應付菜款多少元?
學生讀題。
列式計算。
指名板演。
想一想:相互說一說應付款多少元?
討論,小結。
五、作業練習
評課
預習后的課堂應體現對學生知識的補充,練習,提升等方面。馬老師的這節課,學生的參與度,整合度,練習度,延展度體現都較好。課堂很精彩,善于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去探討,讓學生說自己的思路,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
引入的動畫自然貼近主題,并激發了興趣。課堂上都是學生自己說,自己做,自己去體會新的知識。
求積的近似值 篇6
[教材簡析]
本節課教學求積的近似值。教材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列出乘法算式,并要求計算后把得數保留兩位小數。因為解決這個問題所涉及的小數乘小數的計算以及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小數的近似值,都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所以教材讓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要求直接填出得數,以鍛煉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隨后的“練一練”讓學生在獨立計算的基礎上,分別要求把乘積保留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鞏固例題學習的方法。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求近似值的方法,學會求積的近似值,并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寫出下表中各數的近似值。(練習十五第1題)
① 先讓學生說說“精確到個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是什么意思?再讓學生按要求取近似值。
② 學生交流并說說方法。師強調1.9736精確到十分位時,不能去掉小數末尾的0。
2、引入新課。
談話:我們已經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在實際應用中,我們也常會遇到求小數近似值的方法。例如小數乘法中,有時積不需要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就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積的近似值)這節課,我們就用“四舍五入法”來求積的近似值。
[設計意圖:把練習十五的第一題提前處理,目的是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為新知的學習作知識上、方法上的鋪墊。]
二、教學新知。
1、教學例3。
(1)出示例題,弄清題意。
提問: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個數的1.6倍?該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3.18×1.6
(2)師:想一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些什么?
(給學生一些思考時間,教師有意指一指“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3)學生獨立計算。一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導。
(4)明晰求積的近似值的方法:
先請板演的學生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在學生表述的同時教師穿插提問:
① 乘積保留兩位小數,你是怎么想的?(明確求積的近似值,看保留小數的后一位“四舍五入”)
② 橫式上為什么用約等于號?(明確得數是寫積的近似值)
(5)追問:誰能來說說怎樣來求積的近似值?
學生交流。
(6)教師結合板書小結:求積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相乘的積,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數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寫橫式得數時,注意要用約等于。
[設計意圖: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求積的近似值的方法。在以上環節中,先讓學生經歷了獨立思考、嘗試解決的過程,體驗到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然后,組織學生交流,使學生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明晰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和歸納整理的能力。]
2、實際應用。
談話:生活中有哪些情況要求積的近似值呢?
學生交流,可能會說到付錢時要保留兩位小數,讓他說說理由。
教師說明:因為人民幣最小是分,所以付現款時,通常要保留到“分”,就要通過“四舍五入法”求積的近似值,保留兩位小數。
[設計意圖:安排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求積的近似值在生活實踐中的用途,從而體驗數學的實際價值。]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
求出下面各題積的近似值。
(1)得數保留一位小數:7.2×0.09 0.86×3.2
(2)得數保留兩位小數:0.28×0.7 5.89×3.6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組織交流,說說怎樣求積的近似值?
2、練習十五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組織交流,說說想法。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的練習,使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掌握求積的近似值的方法。]
四、全課總結。
今天,在同學們的努力下,我們一起學會了求積的近似值,誰來說說求積的近似值的方法?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五第2、3、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