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長方體》(精選13篇)
《認識長方體》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以及它的直觀圖,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的含義,掌握長方體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jīng)歷猜想、操作、驗證、討論、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數(shù)學活動探究長方體的特征;充分認識直觀圖;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與每個面的長、寬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調(diào)動經(jīng)驗、引發(fā)沖突、揭示課題:
1、出示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問:這些是什么圖形?
2、調(diào)動經(jīng)驗,沖突中引出長方體,揭示課題。
提問:你家的冰箱是什么形狀?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形呢?
談話:老師也帶來幾個物體,(一一出示)
3、揭示課題:像這樣的形狀也是長方體,今天我們就來深入認識長方體。(板書)
二、認識長方體特征:
。ㄒ唬┟娴奶卣、直觀圖:
1、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呢?這樣的面是什么形狀?數(shù)一數(shù),記在作業(yè)本上。
指答:誰能有順序地數(shù)出長方體的六個面?為什么要這樣數(shù)呢?你把它的六個面分成了幾組?(板書)
講授:這些叫做相對的面。
提問:這些相對的面有什么特征呢?(板書)拿出你準備好的長方體,一邊摸,一邊數(shù),感受一下相對的面是否完全相同。
2、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
提問:長方體既然有六個面,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一次最多能同時看到及格面呢?把你的長方體拿穩(wěn),試著觀察一下。
指答多人:你看到了哪幾個面?
集體觀察實物投影,從不同角度觀察能看到幾個面。
3、長方體直觀圖畫法。
講授:從某一個角度出發(fā),我們最多只能同時看到長方體的3個面,所以在數(shù)學中,我們畫長方體通常這樣畫。(著重對虛線提問)這就是長方體的直觀圖。
4、在直觀圖中找長方體的六個面,同桌交流,在作業(yè)紙上找一找。
(二)認識棱的特征:
1、由面的相交引出長方體的棱。
引導觀察:長方體中一些面是相對的,還有一些面是相鄰的,比如上面和前面,它們怎么了?
講授:我們把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棱"。(板書)出示長方體框架,指導學生觀察"棱"。
提問:長方體一共有多少條棱呢?在你們的直觀圖上有順序地數(shù)一數(shù),紀錄下來。指名上臺數(shù)。
2、談話:剛才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長方體6個面的特征,它的12條棱又有哪些特征呢?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再和同桌交流。
指答,板書(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提問:你能在直觀圖上表達你的意思嗎?拿出長方體,一起摸摸。
。ㄈ┱J識頂點:
1、揭示頂點概念,數(shù)頂點個數(shù)。
談話: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知道了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有一些棱也相交了。我們?nèi)龡l棱相交成的點叫做"頂點"。請大家試著在直觀圖上數(shù)出有多少個頂點。
。ㄋ模┱J識長、寬、高:
1、揭示長、寬、高概念。
講授:一個頂點由三條棱相交而成,數(shù)學中把長方體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寬、高。(對照直觀圖板書)
將長方體實物以不同方位擺放,請學生分別找出它的長、寬、高。
2、學生自主在實物上量出長、寬、高,標出數(shù)據(jù),同桌交流。
3、對照直觀圖提問:這個長方體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高是1分米,你能數(shù)出這個長方體中有幾條長,幾條寬,幾條高嗎?它們的長度各是多少?(指名上臺板演)
提問:這個長方體12條棱的長度總和是多少呢?誰能很快算出來?(指答)還有不同算法嗎?能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4、引導學生根據(jù)長方體長、寬、高想像每個面的形狀及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談話:既然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你能根據(jù)長、寬、高想像出這個長方體的前面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嗎?有和前面一樣的面嗎?右面呢?上面呢?
5、小結(jié)。
三、練習鞏固,深化認識:
引導學生認識特殊長方體面、棱特征,深化認識。
提問:剛才我們說過,這也是一個長方體,但比較特殊,特殊在哪兒呢?對照書中的直觀圖,仔細觀察,同桌說一說。(結(jié)合實物驗證,形成板書)
四、全課總結(jié)。
五、能力拓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1、分別擦去長方體直觀圖多條棱,想像出原來長方體形狀。
2、根據(jù)剩下三條棱,想像出原長方體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
《認識長方體》 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比較,幼兒知道長方體的名稱、特征。并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的。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準備:
機器人模型1個,積木,每個幼兒兩張用來折長方休的圖形紙和5張分別與兩個長方休的12個面——樣大的彩色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出示機器人模型,引導幼兒觀察,復習圓柱體和正
方休,并導人新課。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客人(山示機器人),你們看他是誰。
師:機器人的哪些部分足圓柱體的?哪些部分是正方體的?
師:為什么說機器人的頭是正方體的,天線是圓柱休的呢?
小結(jié):小朋友部知道了機器人的頭是正方體的,天線是圓柱體的。正方體有六個面,六個面部是正方形,一樣大。圓柱體從上邊看是圓形的,從下邊看也是圓形的,用手摸一摸,上邊和下邊都是平的,周圍是圓的、鼓的, 上下—樣粗,能朝前后滾動。
二、指導幼兒做——做,用兩張圖形紙折疊出兩個長方體。再引導幼兒看、數(shù),比、試、說,找出兩個長方體的相同和不同處。
1、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師:機器人的身子、胳膊、腿,腳都是什么形狀?在認識它們之前,老師先教你們折一樣東西。
教師出示兩張圖形紙,講解長方體的折法,并提出要求。指導幼兒做長方體! .
①邊演示邊講解長方體的折疊方法。
、谥v解后提出要求: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它們部有幾個面?每個面部一樣大嗎?比一比,它們一樣嗎?什么地方一樣,什么地方不一樣?
2、指導幼兒比較兩個長方體的相同與不同。
、倏匆豢,數(shù)一數(shù)它們都有幾個面?六個面一樣大嗎?
小結(jié):它們部有六個面,六個面不一樣大,它們叫長方體(幼兒說兩遍)。
、诒纫槐龋囈辉,說一說這兩個長方體一樣嗎?
請幼兒拿出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匆豢,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面是正方形?有幾個面是長方形?
用紅色的正方形彩色紙比一比、試一試兩個正方形一樣大嗎?
用綠色的長方形彩色紙比一比、試一試四個正方形一樣大嗎?
說一說,這個長方體什么樣?
小結(jié):這個長方體有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有四個面是長方形,一樣大。
請幼兒拿出另一個長方體?匆豢、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面是長方形的。
用藍色的長方形紙比一比、試一試有幾個面和它一樣大。這兩個又怎么樣?
用黃色的長方形紙比一比,試一試有幾個面和它一樣大。這兩個圓又怎么樣?
用粉色的長方形紙比一比,試一試有幾個面和它一樣大。這兩個面又怎么樣?
說一說,這個長方體什么樣?
小結(jié):這個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對著的面一樣大。
《認識長方體》 篇3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0—11頁例1及相應的練一練和練習三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以及它的直觀圖,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的含義,掌握長方體的基本特征;
2、在具體情境中,經(jīng)歷猜想、操作、驗證、討論、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進一步體會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數(shù)學活動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1、充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直觀圖;
2、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與每個面的長、寬的區(qū)別;
教學準備:
課件,每人一個長方體,小組四人中有一個相對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每人一張作業(yè)紙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談話:我們在低年級時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長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2、提問: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點擊出書上的圖片,也可讓生結(jié)合手中的實物回答。
3、介紹:這是長方體的一個面,(板書:面),這也是一個面,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你的長方體,它有幾個面?
(1)生操作,指名一位學生數(shù)給大家看一看。
(2)讓學生把長方體正對自己擺好,有順序地一起數(shù):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長方體一共有6個面(板書:面6個)
4、認識直觀圖
。1)(出示長方體模型)提問:從你的角度觀察這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讓三個不同角度的學生回答。
。2)說明:因為我們最多只能同時看到長方體的3個面,所以通常這樣畫出長方體的直觀圖。(出示長方體的直觀圖)
。3)觀察:圖上哪3個面是我們直接看到的?還有3個面在哪兒?從中明確,因為有三個面看不見,所以用虛線畫出來。
。4)辨析:上面是什么形狀?右面呢?從中明確:由于透視,看上去是個平行四邊形,實際上是一個長方形。
[設計意圖:
1、從生活實物入手,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長方體,積累長方體的表象。
2、由實物到幾何圖形,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主要憑借,也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為此在充分認識長方體面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思考,從同一個角度觀察這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從而從實物中隱化、抽象出長方體的直觀圖。然后讓學生觀察直觀圖上哪些面直接看得見,哪些面看不見,每個面的形狀是什么,以此加深對直觀圖的認識,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二、探究面的特征
1、猜測。讓學生猜測這6個面有什么特點,并說說準備怎樣驗證自己的猜想。
2、操作。讓學生明確操作要求:小組合作,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研究結(jié)果填寫在實驗報告單上面這一欄內(nèi)。
長方體
數(shù)量
特征
面
棱
頂點
3、匯報交流。
。1)面的形狀
可讓學生觀察小組內(nèi)特殊的長方體中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
小結(jié):大多數(shù)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有一些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板貼: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2)面的大小
、俳涣黩炞C的方法
學生的驗證方法可能有:量、比?勺寣W生結(jié)合實物投影演示驗證的方法。
、谛〗Y(jié):(結(jié)合電腦演示比較的過程)通過算一算,比一比,我們發(fā)現(xiàn)長方體上下兩個面不僅面積相等,而且形狀相同,可以說上下兩個相對的面完全相同,左右兩個相對的面完全相同,前后兩個相對的面也完全相同。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4、追問:通過研究,你知道長方體的面有哪些特征?
[設計意圖:把探究面的特征與探究棱、頂點的特征區(qū)分開來,促使學生有重點有針對性的研究,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怎樣有序觀察、怎樣操作、怎樣概括結(jié)論,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探究棱、頂點的特征
1、結(jié)合實物介紹:兩個面相交于一條線,就把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棱。三條棱相交于一個點,就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2、操作。讓學生在自己的長方體上摸一摸,指一指長方體的棱和頂點分別在哪里。
3、追問:什么叫作棱?什么叫作頂點?在學生回答基礎(chǔ)上出示定義。
4、操作。讓學生明確實驗要求。也用剛才的方法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比一比,把研究結(jié)果填寫在實驗報告單上棱、頂點兩欄內(nèi)。
5、匯報交流
。1)明確棱的數(shù)法
①讓回答有12條棱的學生上來在實物上數(shù)。
、谧寣W生把長方體正對自己固定好,老師帶著學生一起數(shù)。明確數(shù)的順序。先數(shù)左右方向的棱,再數(shù)前右方向的棱,再數(shù)上下方向的棱。
、垭娔X出示3組不同顏色的棱
。2)棱的長度
①學生匯報,并說說驗證的方法。
、谛〗Y(jié):(結(jié)合電腦演示比較的過程)左右方向這一組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前后方向這一組相對的棱長度相等,上下方向這一組相對的棱長度相等。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板貼: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6、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頂點?在交流中明確長方體有8個頂點。(板書:8個)
7、回顧反思:我們從面、棱、頂點三方面研究了長方體有什么特征,你能完整得說說長方體有哪些特征嗎?
8、結(jié)合直觀圖小結(jié)長方體的特征。
[設計意圖:
1、讓學生通過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chǔ)上,用下定義的方式揭示棱、頂點的概念,使學生對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扎實探究棱、頂點的特征奠定基礎(chǔ)。
2、在數(shù)棱的多少時,先讓學生自已數(shù),過渡到老師指導下的規(guī)范地、有順序地數(shù),不僅教知識而且教方法,也為后面得出每組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埋下了伏筆。]
四、認識長、寬、高
1、(結(jié)合長方體框架)介紹:我們知道三條棱相交于一個頂點,我們就把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它的長、寬、高。(直觀圖上出示長、寬、高三個字,以及不同顏色的三條棱)
2、說明:通常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長,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寬,上下方向棱叫做高。
3、練習鞏固。手持一個長方體,讓學生指一指它的長寬高,換個方向,讓學生再指一指。
4、小結(jié):不管長方體怎樣擺放,都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長,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寬,上下方向棱叫做高。
五、鞏固練習
1、練習三第1題
。1)口答?梢灾敢恢钙渌睦,讓學生說說它的長度,從中明確: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有4條。
(2)觀察:第三個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其余四個面有什么特點?
在交流中明確:這個長方體相對的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其余4個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形。
2、練習三第2題
。1)學生填空
。2)校對答案。讓生上臺指著圖邊指邊校對,校對時學生說到哪個面就把那個面用色塊顯示出來。
[設計意圖:區(qū)分長方體的長、寬、高和長方體上每個面的長、寬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它也與后面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為此,校對時,老師先用色塊顯示那個面,再讓學生指一指那個面的長、寬分別在哪兒,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與每個面的長、寬的區(qū)別。]
3、出示圖:
(1)閉上眼睛想像一下這個長方體是什么樣子?
(2)出示完整圖和題目。
①這個長方體的長是_____厘米,寬是_______厘米,高是______厘米;
②這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_______厘米;
、圻@個長方體的______面和______面的面積都是24平方厘米。
讓學生填空,并說說怎樣求長方體的棱長總和。
六、全課總結(jié)
今天這堂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七、游戲
根據(jù)提供的數(shù)據(jù),猜猜它可能是哪種學習用品?
課后反思:
本課時是第二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第一教時,在備課時,我發(fā)現(xiàn)教材上關(guān)于長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較多,所以將原先安排的第一課時內(nèi)容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分為兩課時來教學,今天這一課學習長方體的認識。我想只有學生對長方體的特征有了全面的了解,才會為后面學習表面積、體積計算打好扎實的基礎(chǔ)。
反思今天的課堂教學,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觀察長方體,認識面、棱、頂點;二是動手操作,研究面和棱的特征;三是完成相應的練習。整節(jié)課上花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觀察、操作,通過自己的研究來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一些特征,然后再組織學生交流,最后教師總結(jié)。這兩個班的男生都較調(diào)皮好動,所以在操作過程中有點亂,也影響了教學進度,還有一些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也沒有很好地執(zhí)行教師提出的要求。在交流過程中,雖然學生的發(fā)現(xiàn)可能是零散的,并且交流時的語言也不夠精煉,但交流仍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他們整理發(fā)現(xiàn)和交流,特別是要重點理解相對的面相對的棱,讓學生在交流中互補、共享,使學生對長方體特征的認識能夠到位。
從練習三第2題的練習情況可以看出,有些學生不能正確說出長方體各個面上的長和寬,也就是說對于看長方體的直觀圖還存在困難。下節(jié)課上要花時間解決這個問題,否則會影響后繼的學習。
《認識長方體》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整體觀察和剖析,指導長方體的外形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能夠發(fā)現(xiàn)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喜歡探索操作,發(fā)現(xiàn)生活中長方體的應用。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材料:正方體長方體教具,人手一個長方體紙盒,長方體剖面;
2、知識經(jīng)驗:認識正方體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 復習正方體的特征。
小結(jié):正方體有6個一樣大的面,12條一樣長的棱,8個頂角。
二、 基本活動
(一)認識長方體,觀察比較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
小結(jié):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角。
(二)觀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點。
小結(jié):正方體的每個面是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每條棱一樣長。
長方體,相對應的兩個面一樣大,相對應的棱一樣長。
(三)幼兒操作,出示長方體包裝盒,引導幼兒探索觀察長方體的空間,知道長方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小結(jié):長方體紙盒打開后,里面因為占用一定的空間,所以我們叫它體,可以用來盛東西。
三、 延伸活動
幼兒制作長方體,在制作中感受形體的特征。
指導語,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長方體剖面圖,請你制作一個長方體,并把長方體的對應面涂上相同的顏色或畫上相同的圖案。
《認識長方體》 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實物和演示,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通過建立立體圖形的表象過程,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滲透現(xiàn)代數(shù)學思想,讓學生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掌握一些學習方法.
4.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及集體協(xié)作、團結(jié)互助的精神.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設施及相關(guān)課件,長方體實物模型二個(其中一個兩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長方體的活動框架一個.學生每人準備長方體形狀的紙盒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由平面圖形引到立體圖形
屏幕出示下面的一組圖形:
師:說出這些圖形分別是什么圖形?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圖形,我們把它們叫做平面圖形.(屏幕上顯現(xiàn):平面圖形)
再用課件演示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過程:用4個長方形,2個正方形逐一圍成一個長方體,并將長方體旋轉(zhuǎn)一周.
師(指著長方體問):這還是長方形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nèi)容──長方體.
揭示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2.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立體圖形.
讓學生用手摸長方體的學具,使學生感覺它的面很平.再用兩手握一握長方體的紙盒,問學生有什么感覺.(平平的)再將它放置桌上,讓學生觀察.
師:因為它占有一定的空間,像這樣占有一定空間的物體或圖形就是立體圖形.(屏幕上同時出現(xiàn)若干種立體圖形,或在講臺上擺出各種實物圖形,請同學們指出在這里哪些圖形是長方體.)
3.舉例.
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的物體實例.
二、新知探究
1.探討長方體的特征.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倜娴恼J識.
師:請同學們看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邊說邊用電腦將圍成的長方體圖形展開(或?qū)㈤L方體實物模型展開.)
生:長方體是由面圍成的.(板書:面)
師(出示一個長方體紙盒,并用手摸長方體的面.):這就是長方體的面,請你們拿起自己準備好的長方體,摸一摸長方體的面.
學生摸完后問,你有什么感覺?(平平的)
、诶獾恼J識.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摸一摸長方體兩個面相交處,我們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的棱.(板書:棱)
、垌旤c的認識.
師:再繼續(xù)摸一摸長方體三條棱相交處,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板書:頂點)
(通過用手觸摸、用眼觀察,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面,觀察長方體的棱、理解長方體的頂點.)
(2)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將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分兩個層次探究,難點分散,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
①通過操作和演示探討長方體面的特征.
師:要研究長方體的特征,我們要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去探究.請同學們拿著長方體,仔細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幾個面?引導學生按照方位進行有序地數(shù).
生:長方體有6個面(板書:6個)
問每個面是什么形狀?(討論)
通過討論觀察交流得出兩種情況,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情況是有4個面是長方形,另外兩個面是正方形.(板書: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好,我們知道長方體有6個面,這6個面在大小上有什么關(guān)系?請看屏幕.
(課件演示:上下、左右、前后面運行重疊畫面)
注:沒有多媒體的可用實物操作演示.用鐵絲制作一個長方體活動框架,再用帶磁性的貼面糊上六個面(用三種顏色涂六個面),演示時,將相對的面取下疊在一起.
師:看了剛才的演示,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相對的面相等)
、谕ㄟ^操作和演示探討長方體棱的特征.
通過剛才的演示和觀察我們知道了長方體的面的特征,下面我們來研究棱的特征.棱的特征要根據(jù)它的條數(shù)和長短去探究.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而不重復、不遺漏地準確數(shù)出12條棱.(板書:12條)
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概括得出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板書: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注:沒有多媒體的可用實物演示操作,用鐵絲制作的長方體活動框架,一一拆開進行演示.(鐵絲分別用三種顏色作色)
、弁ㄟ^操作和演示探討長方體頂點的特征.
師:研究頂點,應從個數(shù)上來研究.
通過課件演示或?qū)嵨锊僮鞯贸鲩L方體有8個頂點.(方法同上)(板書:8個)
、軒熒餐〗Y(jié)出長方體的特征.
2.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現(xiàn)在你們討論一下,如果要知道長方體12條棱的總長度,只要量出哪幾條棱就可以?為什么?(啟發(fā)學生只要量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就可以了)那么你們知道像這樣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我們把它們分別叫做什么呢?
師(結(jié)合多媒體演示說明):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習慣上,長方體的位置固定以后,我們把底面中較長的棱叫做長,較短的棱叫做寬,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在立體圖上分別標出長、寬、高)
練習:教師將長方體橫放、豎放、側(cè)放,讓學生分別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練習后教師說明長方體的長、寬、高,根據(jù)長方體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相交于每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反饋練習:完成教材第21頁中的做一做.
認識透視立體圖.
(1)讓學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觀察講臺上的長方體紙盒,(紙盒上各個面分別標上數(shù)字1~6)如圖:
問:最多你能看到幾個面?(讓學生報出所看到的面的號)
(正面遠處的同學只能看到一個面,還有能看到兩個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個面)
(2)師:我們把這個長方體如果從右前方觀察,所看到的這個長方體如果畫出來就是這樣的.屏幕顯示立體圖.
師:這個圖中你們看到了哪幾個面?哪幾個面看不到?教師結(jié)合多媒體的演示告訴學生,看不到的面我們用虛線表示.
(屏幕出現(xiàn))
(3)加強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①出示下圖,想象出與之對應的長方體.
②出示一組長方體,讓學生說出所想象的長方體是其中的哪一個.
、垭娔X將長方體補充完整,讓學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確的長方體.
3.小結(jié):略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的第1、3題.
2.補充練習:這是一個長方體形狀的物體,請你根據(jù)存在的數(shù)據(jù),說出這個物體的上面是什么形狀?并說出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6個面都是長方形
(6個)面特殊情況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兩個面相等
長方體(12條)棱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8個)頂點
《認識長方體》 篇6
[教材簡析]
本節(jié)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見多邊形的特征,并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以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了解周圍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圖形打好基礎(chǔ)。
例1教材一共安排了三個層次學習活動,讓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長方體的特征。第一層次結(jié)合實物(或圖片)從整體上感知長方體,第二層次通過對長方體的進一步觀察,認識長方體的直觀圖及其面、棱和頂點,第三層次探索發(fā)現(xiàn)長方體面和棱的特征。在此基礎(chǔ)上,介紹長方體長、寬、高的含義。例2著重引導學生利用認識長方體的已有經(jīng)驗,自主探索并歸納正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體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教具、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操作,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1、教學例1
出示畫面:有一些長方體的實物和正方體的實物。(如電冰箱、餅干盒、魔方等)
談話:同學們,這些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體,你能說說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學生回答,并舉例再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和正方體。
出示長方體模型,談話:長方體有幾個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你覺得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猜想。
分組操作,進行驗證。學生分組從不同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看一看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學生匯報、演示觀察結(jié)果,并說一說從某一個角度進行觀察,能同時看到的是哪幾個面,看不到的是哪幾個面。
提問:那么,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正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說明: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三個面。
談話:依據(jù)同學們的觀察結(jié)果,我們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直觀圖。
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直觀圖。(標出“面”)
談話:直觀圖中線和點都有各自的名稱,請同學們自學課本。
學生看書,理解棱和頂點的含義。
指名說一說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頂點?
(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ㄑ菔荆┰谥庇^圖中閃爍棱和頂點,指名說一說(指一指)這條棱是由哪些面相交得到的,這個頂點是由哪些棱相交得到的?
提問:直觀圖是用實線和虛線兩種線畫成,你知道它們表示什么嗎?
說明:直觀圖中的實線表示從某個角度能看到的棱,而虛線則表示從某個角度看不到的棱。
提問:長方體有幾條棱和幾個頂點?自己數(shù)一數(shù)。
指名演示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面、棱和頂點的個數(shù)。集體交流數(shù)法。(適當進行指導,讓學生能體會到面可以一對一對地數(shù),棱可以一組一組地數(shù),頂點可以4個4個或2個2個地數(shù)。)
得出: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提問:長方體的面和棱有什么特點?
學生觀察長方體,說一說自己的猜想和判斷。
談話:同學們觀察有了一些直觀的感受,下面我們通過量一量、比一比實際操作進行驗證。
學生分組活動,利用長方體模型進行操作活動,并在小組中交流。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進行交流。
學生1: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
學生2:長方體的上面和下面的2個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的2個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的2個面完全相同。
學生3:長方體的棱有3組,每組的4條棱長度相等。
可以讓學生演示操作,證明得到的結(jié)論。
談話:長方體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完全相同,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表示。學生或教師說出(相對的面)
引導學生理解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是指的哪兩個面;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是指的哪四條棱。
出示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
提問:這是長方體嗎?這個長方體和剛才同學們觀察的長方體有什么不同?
學生:這個長方體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4個面是長方形的。前面觀察的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
小結(jié):長方體有6個面,有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6個面中,會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演示閃動長方體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
提問:這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你知道這三條棱分別叫做什么?(長、寬、高)
說明: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中,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分別叫做長和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棱叫做高。
[設計意圖: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一些直觀的認識,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測量、比較等活動,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chǔ)上,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長方體的特征,并通過交流,對有關(guān)發(fā)現(xiàn)加以適當?shù)恼砗透爬。]
2、練一練
說明操作要求:同座兩人一組,選擇一個長方體實物,先指出它的面、棱和頂點,再量出它的長、寬、高。
學生操作活動,互相說一說。
二、探索與發(fā)現(xiàn),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1、教學例2
出示正方體的直觀圖。
談話:我們對長方體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認識,想一想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和幾個頂點?正方體的面和棱有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自主探索,并在小組中交流。
指名在班級中說一說。
學生1: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學生2: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學生3:正方體的12條棱的長度相等。
學生演示操作,驗證得到的結(jié)論。
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出示比較的表格,讓學生填一填,再在小組中交流。
名稱
長方體
正方體
相同點
不同點
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結(jié)果。
得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8個頂點和12條棱。不同的是長方體6個面是長方形或其中有2個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正方體6個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正方體12條棱都相等。長方體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寬、高,正方體都叫為棱長。
2、練一練
選擇一個正方體實物,量出它的棱長。
學生在小組中操作,在班級中匯報測量結(jié)果。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認識長方體的已有經(jīng)驗,自主探索并歸納正方體面、棱和頂點的特征,體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幫助學生能比較完整地把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三、鞏固與拓展,感受變化,加深理解
1、練習三第1題
學生獨立看題,和同座同學說一說。
指名在班級中說一說,集體交流。
提問:這三個長方體有什么不同之處嗎?(發(fā)現(xiàn)第2個和第3個長方體的長比寬要短,第三個長方體的長和高一樣長,說明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
2、練習三第2題
第2題中的4個問題學生先獨立解答,在圖中標注出數(shù)據(jù),然后在組內(nèi)進行交流。
指名口答,并說一說想法。說明各個面是什么圖形及相應的長和寬的長度是多少。
(第4個問題,教師可以換一種提問:還有哪些面和同學們剛才觀察的幾個面完全相同?)
3、練習三第3題
出示圖。
提問:觀察這兩個直觀圖,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學生看圖,并說一說自己觀察的結(jié)果。
學生:一個是長方體,一個是正方體。
學生: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5厘米、4厘米和5厘米。正方體的棱長是5厘米。
談話:繼續(xù)觀察,它們的面各有什么特征?
學生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長方體前后有2個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四個面都是長方形,并且完全相同。正方體的6個面完全相同。
4、練習三第4題
說明題意,并指名說一說擺成的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
學生獨立標出各個幾何體的長、寬、高,再在小組中指一指,說一說。
指名在班級中說一說各個幾何體的長、寬、高(或棱長)的位置和長度。
5、練習三第5題
出示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做一做,做好指名說一說計算過程和想法,集體交流做法。
提問:怎樣算長方體的底面的面積?正方體呢?
。▽W生可以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底面面積就是長乘寬,正方體的底面面積就是棱長乘棱長。)
[設計意圖:在鞏固練習中,不僅幫助學生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基本特征的認識,也讓學生在觀察和交流中進一步拓展認識,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變式。并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做好準備。]
《認識長方體》 篇7
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教學的。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chǔ)。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材強調(diào)要學生自己多動手。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還要求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jīng)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本節(jié)課是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征。立體圖形的具體研究,學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qū)別;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觀察、比較,認識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二者的關(guān)系。平面圖上的立體圖形,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在教案設計中,安排實物觀察、動畫圖像的生動演示,來加深學生對圖上虛實線畫法的理解,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看立體圖的能力。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在合作中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特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通過尋找生活中的長方體,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中。
知識、技能目標:
1.使學生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含義。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知道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棱長)。
過程、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2.滲透子集思想,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索、發(fā)現(xiàn)長、正方體的特征及長、正方體的關(guān)系,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棱長)。
教學過程
《認識長方體》 篇8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節(jié)中,還介紹了容積的概念。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能夠辨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單元在此基礎(chǔ)上系統(tǒng)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guān)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教材內(nèi)容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結(jié)合學生所熟悉的事物進行安排,讓學生學以致用,同時,教材內(nèi)容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教材內(nèi)容的呈現(xiàn)體現(xiàn)了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學習掌握知識的特點,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概念和計算公式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有一定的認識基礎(chǔ)。同時也已經(jīng)掌握了平面圖形的知識,為學習立體圖形作好了準備。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很大提高,為學習新的知識鍛煉了能力方面的基礎(chǔ)。
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由平面圖形擴展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掌握知識的內(nèi)涵,轉(zhuǎn)化為自身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使學生認識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長、寬、高。
3、能比較區(qū)別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
3、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寬、高。
2、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模型;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紙盒;長方體框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物體。
。ㄕn件:書27頁冰箱、磚、樓房、衣柜電視機、包裝箱等)
師:冰箱、磚、樓房、衣柜電視機、包裝箱這些物體都是什么形狀的?
。ò鍟洪L方體、正方體)
師:像長城上的磚、高樓、衣柜、冰箱這些物體都是正方體(課件:由實物抽象出長方體圖形);電視機包裝箱這種物體都是正方體(課件:由實物抽象出正方體)。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呢?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長方體正方的認識)
二、長方體的認識
1,課前就布置學生把課本后面的兩個圖剪下做長方體和正方體。
2、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請同學們首先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物體和老師一起來仔細觀察。
⑴、教師: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學生:面。(教師板書:面)
師: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你能在各個面上分別標上、下、左、右、前、后各個方位嗎?
⑵、教師: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有一條邊。
教師:這條邊稱為棱。(板書:棱)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條棱?
、、教師:請摸一摸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尖。
教師:相交的這點稱為頂點。(板書:頂點)一共有幾個頂點?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⑴、觀察、交流:
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長方體各個部分的名稱,那長方體具體又有那些特征呢?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長方體,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將結(jié)果填在表格中。
⑵、匯報、展示:
面:
師: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有特殊情況嗎?(相對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那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
師: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長度相等?
頂點: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長、寬、高
師:相交于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著長方體的長、寬、高。(課件演示長、寬、高)
三、正方體的認識
3、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1、觀察、交流:
師:剛才我們圍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研究了長方的特征,你能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出正方體的特征嗎?
2、匯報、展示: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比較
1、師:讓我們來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說一說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2、學生討論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面、棱、頂點的數(shù)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3、師: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那我們可以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guān)系是?
學生: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書本:31頁
、拧⒑蚢平行的棱有幾條?
、啤⒑蚢相交并垂直的棱有哪幾條?
、恰⒑蚥平行的棱有幾條?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投影片)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點。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相等。
(3)、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4)、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5)、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6)、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4、書本:32頁第7題
小賣部要做一個長4米、寬2,高1米的玻璃柜臺,現(xiàn)要在柜臺各邊上都安上鐵皮,這個柜臺需要多少米鐵皮?
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chǔ)。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更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學生在空間方面的認識從二維發(fā)展到了三維。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fā)現(xiàn)它的特征,還是不怎么容易的,特別是對于那些構(gòu)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值得自己回顧和總結(jié)。
1、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本節(jié)課我是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chǔ)上展開教學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知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習經(jīng)驗、學習興趣,恰當?shù)匕盐樟私虒W起點。例如本課在導入時,以尊重學生原有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chǔ),開門見山設計了辨認生活中那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然后直接轉(zhuǎn)入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研究,避免了教學拖沓、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重點。
2、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積累空間觀念。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在幾何形體知識屬于直觀幾何階段,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認一認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征,不斷積累空間觀念。
3、教會知識,更要教會獲取知識的方法。
本節(jié)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但在教學設計上我把重點放在長方體的研究上。教會學生研究的方法、得出長方體的特征,然后讓學生用類比法參照長方體特征研究過程研究正方體的特征,最后進行兩者之間的異同比較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這種過程的設計既留給了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又教會了一種知識探究的方法。學生學會了知識,也提高了能力。
4、教學中的一些不足。
、拧⒗蠋煂W生引導太多,放手太少。在研究探索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的過程中給出的時間太過倉促,部分學生研究的不夠從分。
、、課堂中老師學生之間的傾聽與反饋以及教學中的自然生成的把握,還要從細微處去觀察去撲捉。
、、練習的設計要更全面、更扎實、更巧妙。
《認識長方體》 篇9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與長方形的比較,了解形與體的異同
2.探索與發(fā)現(xiàn)長方體有六個面,8個角,12條邊,知道正方體是最特殊的長方體。
3.學習有效點數(shù)的多種方法。
二、活動準備
1.記錄單,不同長方體盒子三個,各種長方體小盒子每個幼兒人手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已有經(jīng)驗導入,復習長方形的特征
師:(出示長方形)這是什么形狀?它有什么特征?
2.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記錄
師: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面?
。ǘ┏醪礁兄L方體
3.出示長方體,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長方形和長方體的異同
師:帶來一個新朋友,它和長方形有什么不一樣?(厚。┧麄冇惺裁吹胤绞且粯拥?(有面,有邊,有角)
。ㄈ┳屑氂^察,認識長方體的基本特征
4.提出啟發(fā)性問題,幼兒自由猜測
師:它有幾個面呢?
5.幼兒使用長方體盒子自由探索
師:請你們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狀的?(長方體)它有幾個面呢?請你們數(shù)一數(shù)。(提醒幼兒數(shù)的過程中既不重復數(shù),又不漏數(shù))
6. 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討論,找出有效的數(shù)面的方法,數(shù)出面的個數(shù)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你是怎樣數(shù)的?數(shù)給大家看?有沒有人用不一樣的方法數(shù)的?數(shù)一數(shù)。(記錄)
7.探索面的形狀,發(fā)現(xiàn)特殊的長方體
師:長方體的面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是不是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一起來看一看。有沒有其他形狀?(請幼兒觀察自己的盒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幼兒自由講述,教師總結(jié))有兩個面的是正方形也是長方體,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也是長方體,不過它是特殊的長方體,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正方體。
8探索長方體的邊和角
師:長方體除了有面還有什么?那有幾個角幾條邊呢?數(shù)一數(shù)。(幼兒探索并交流,教師記錄,引導幼兒使用有效的點數(shù)的方法)
(四)總結(jié)交流
9.師幼一同小結(jié),梳理所得經(jīng)驗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它有(6個面,12條邊,8個角),有的面是長方形,有的面是正方形,6個面都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也叫(正方體)。我們今天觀察的小盒子是(長方體),建筑工地的積木有長方體的嗎?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是長方體的呢,以后你們可以找一找然后和你的好朋友分享。
四、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中,環(huán)節(jié)處理較清晰,符合數(shù)學活動的基本流程。我在與幼兒交流的時候回答問題的語言不夠清楚準確,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影響了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樂趣;顒又形野l(fā)現(xiàn)很多幼兒已經(jīng)有了一些長方體的具體經(jīng)驗,這需要教師加以利用和引導,讓幼兒進一步思考和探究,激發(fā)他們科學探究的興趣,這也是科學領(lǐng)域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和目地。
《認識長方體》 篇10
1.認識和掌握長方體的特征,理解長、寬、高的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教師談話:我們已學過一些幾何圖形,你們還記得是哪些嗎?
。ㄩL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實物.
。ǘ┱J識長方體的棱.
1、讓學生摸一摸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地方,說明這叫長方體的棱.
2、讓學生把直尺放在棱上,發(fā)現(xiàn)直尺平平的.說明棱是直的,是線段,可以度量.
3、提問: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想一想,怎樣數(shù)才能做到不重復,不脫漏?
引導學生把棱分成三組,也可用同一顏色把每組互相平行的棱標出來.數(shù)出每組各有4條棱,有3組,一共有12條棱.(板書:有12條棱)
4、讓學生量一量每組中棱的長度,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ò鍟夯ハ嗥叫械4條棱的長度相等)
5、總結(jié)特征:有12條棱,互相平行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ㄈ┱J識長方體的頂點.
1、讓學生摸一摸長方體三個面相交的地方,說明這叫長方體的頂點.
2、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幾個頂點.(按照必定的順序數(shù))
。ò鍟河8個頂點)
。ㄋ模┛偨Y(jié)長方體的特征.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ㄎ澹┱J識長、寬、高.
二、出示長方體框架,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怎樣分組?每組棱的長度有什么聯(lián)系?
。ǚ3組,每組4條棱長度相等)
2、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棱有幾條?它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3條棱,3條棱的長度不相等.)
3、教師小結(jié):由于有三組互相平行的棱,每組棱的長度相等,我們可以取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4、指導學生理解長、寬、高的概念.
可讓學生把長方體橫放、豎放、側(cè)放,分別說出長、寬、高,使學生認識到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虒W識圖,發(fā)展空間觀念.
1、讓學生把長方體學具放在課桌左上角,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你們能看到幾個面?
2、教師啟發(fā)提問:怎樣用圖表示出來呢?可同時板書畫圖.
說明:虛線表示看不見的三條棱,并讓學生指出長、寬、高,教師板書.
三、反饋練習.
1、按照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長方體,再量一量它的長、寬、高.
2、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再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3、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4、說出右面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偎.下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谒挠覀(cè)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鬯那懊媸鞘裁葱,長和寬各是多少?
、芩南旅婧秃竺娓魇鞘裁葱危块L和寬各是多少?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長方體的特征,那么在長方體的6個面中只能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嗎?如果其它的面也是正方形,那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同學們想一想,這是下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面: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有12條棱,互相平行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頂點: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有8個頂點.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認識長方體》 篇11
教學內(nèi)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學第三冊第23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2.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辨認和區(qū)別。
教具準備:
1.長方體、正方體模型。
2.例1、做一做、長方體、正方體各種位置平面圖幻燈片,幻燈機,錄音機。
3.長方形、正方形拼組成的機器人及長方體、正方體拼組成的機器人。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組成的機器人于黑板。
師:小朋友們,這是什么?(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可有學問了,不信呀,跟著教師來看看。大家看機器人的手、腳和脖子,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誰能說說長方形有哪些特點?
師:再看看機器人裝滿學問的肚子和腦袋又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誰也來說說正方形有什么特點?
[評析:通過復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作鋪墊。]
二、新課教學
1.初步認識長方體。
①師:這個機器人不僅很有學問,還很神奇。你們看,老師把它的手和腳拼成一個什么樣的圖形。
。ò瓷舷、前后、左右的順序依次將機器人的手和腳拼成一個長方體。)
師:大家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東西的形狀也是這樣的?
指名列舉。
師:對了,像書、盒子、磚頭以及老師手中的模型這樣的形狀,我們就把它叫做長方體。
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燈,并板書:長方體。
、趲煟海ㄓ|摸桌面)大家看這是課桌的一面,我們的長方體也有這樣的面。請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長方體,跟老師摸一摸。
帶領(lǐng)學生摸長方體的上面。
師:我們剛剛摸過的地方是這個長方體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長方體還有哪些面?誰能按一定的順序說說,讓大家更容易記住。
指名回答,板書:上下、前后、左右
師:一共是幾個面?板書:6個面。
師:原來長方體有上下、前后、左右一共6個面。
指名摸、數(shù)長方體的6個面。
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每個面的形狀。板書:長方形
師(演示):這是上面,和它相對的應該是一一(下面),前面相對的是一一(后面),左面相對的是--(右面)。我們就把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叫做相對的面。
板書:相對的面
師:相對的面大小怎樣呢?
依次取下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進行重疊比較,得出結(jié)論:相對的面一樣大。(板書:一樣大)
③出示一個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按順序數(shù)出6個面。讓學生觀察它的每一個面,與第一個長方體進行比較,說說有什么不同。
師:像這樣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個面是長方形的圖形也是長方體。
板書:有的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苄〗Y(jié):今天機器人帶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我們知道了長方體有6個面,而且相對的面一樣大。不過,有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的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個面是長方形。
2.初步認識正方體。
、俪鍪菊襟w。
師:機器人還要介紹一個新朋友給大家認識,它就是正方體。
板書:正方體
請同桌互相討論: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取下黑板上機器人。指名回答,板書:6個面 正方體
請一位學生按順序摸、數(shù)正方體的6個面。
、谌∠6個面,重疊演示6個面的大小一樣,板書:一樣大
③小結(jié):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正方形的,而且它們一樣大。
、茏寣W生列舉出形狀是正方體的物體。
出示例1下半部分幻燈。
3.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圖。
師:剛才我們認識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具體的東西。如果把它們畫在黑板上、本子上,應該是什么樣的呢?請在家打開書第23頁看例1。
讓學生通過幻燈再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其它位置的平面圖。
4.總結(jié):這節(jié)課,機器人帶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怎樣來區(qū)別這兩種圖形呢?我們先要看看它是否有6個面,如果6個面都是長方形,或者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余4個是長方形,那么它就是長方體。如果6個面全部都是正方形,它就是正方體。
[評析:直觀形象初步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培養(yǎng)學生初步空間觀念。]
三、辨認拼組游戲
、俳處煶鍪疽粋圖形,如果它是長方體,學生就舉起桌上的長方體;如果是正方體,就舉起正方體。
、诮處煱驯嬲J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拼成一個機器人。
師:黑板上的機器人哪去了?原來它看見小朋友學習得那么愉快,就穿上用長方體和正方體做成的衣服,跑到我們的課堂里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機器人說,只要大家肯動腦筋、多觀察,就一定能學到更多的新知識。
[評析:通過游戲,讓學生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長方體、正方體,培養(yǎng)學生多,思考、多觀察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1.第23頁做一做,集體訂正。
2.練習七第1-5題,集體訂正。
[評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節(jié)課概念多,內(nèi)容較為枯燥,為了讓低年級學生能愉快地投入學習,根據(j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引導學生通過摸、數(shù)、說等教學活動,調(diào)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不僅理解、掌握了知識,而且增長了智慧,培養(yǎng)了能力,并發(fā)展了空間觀念。
在課末學生學習情緒比較低落的階段,創(chuàng)設了拼合機器人的游戲,使學生在愉快中懂得了判斷長(正)方體不能只看它的一個面,必須觀察到所有的面。從而把這節(jié)課推向高潮,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認識長方體》 篇12
一、片段實錄:活動目標:1、初步認識長方體,并學習正確區(qū)分正方體和長方體。2、在觀察及動手制作的過程中,感受正方體和長方體的不同。3、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顒訙蕚洌翰噬襟w摋子一個,長方體魔盒一個,長方形卡片六張,課件;顒舆^程:(一)導入:七彩蛇的摋子(復習正方體)1、小朋友,這是七彩蛇送給我們的“摋子”,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什么呀?(正方體)2、說一說正方體是什么樣子的呀?(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3、游戲:拋摋子(1)教師發(fā)出指令:“預備開始”幼兒邊拍手邊出聲數(shù)數(shù);(2)幼兒拍手時要求不出聲,大家整齊拍出數(shù)字,增加難度。(二)認識長方體1、今天,七彩蛇又給你們帶來了另外一個禮物,想不想看呀?我們一起說:“一、二、三”。2、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個禮物是什么樣子的呀?(復習正方形、長方形的基本特征)(1)正方形:有四條邊,每條邊都是一樣長的;有四個角,每個角都是一樣大的。(2)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是一樣長的;有四個角,每個角都是一樣大的。3、完成“顏色、形狀標記圖”(1)看一看,數(shù)字1住在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家里呀?①在相應的顏色、形狀格子中打上“√”;②出示數(shù)字1長方形圖片。(2)依次觀察數(shù)字2—6,出示長方形圖片,完成“顏色、形狀標記圖”。(3)觀察“長方體展開面”①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圖形呀?(六個)②看一看:這六個圖形都是什么形狀呀?(四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③比一比:這些長方形和正方形都一樣大嗎?(長方形和正方形不一樣大,四個長方形一樣大,兩個正方形一樣大)4、比較正方體和長方體(1)呀!四個一樣大的長方形加上兩個一樣大的正方形,就變成了這個漂亮的禮物。猜一猜,它是正方體嗎?為什么?(2)小結(jié):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長方體。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面有長方形、正方形,是大小不一樣的。(教師邊說邊演示六個面)(3)幼兒講述長方體以上特征。(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三)游戲:找找長方體1、你們看,(課件)現(xiàn)在七彩蛇要來考考你們,請你們找一找,這幾張圖片里面有哪些東西是長方體?2、過程中出示實物,認識“六個長方形面的長方體”。(四)制作“六個長方形面的長方體”1、今天你們的表現(xiàn)真棒,七彩蛇要給你們頒獎啦!(課件)(1)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圖形呀?(六個)(2)看一看:這六個圖形都是什么形狀呀?(長方形)(3)小結(jié):這六個長方形也能變成另外一個長方體呢。2、現(xiàn)在請你們?nèi)邮肿鲆蛔,看看這個長方體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人手一份制作)(播放音樂)(五)延伸活動1、七彩蛇送給你們的長方體是什么樣子的呀?2、小朋友,你們家里有哪些東西也是長方體的呢?今天回家后請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吧。
《認識長方體》 篇13
活動目的: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fā)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jié):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