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三首-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二)品讀“綠”
同學們很會品詩,簡單的一個“只”竟讓你品出了這么些,那要說起最能表達詩人情感的詩句應該是什么?
1、學生讀“春風又綠江南岸”,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也可以朗誦那些描述江南春景的妙詞佳句。)
2、師:這是多美的一幅畫啊!有成行的碧樹,蕩漾的春水,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把你看到的畫面讀成一句詩,那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
師:這么美的畫面讀成詩中的一個字——綠(點課件:“綠”字變成綠色)
3、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說到這個“綠”字,讓我想起了一個膾炙人口的煉字故事,請同學們快速讀讀文后的資料袋。你試著把綠換成這些字讀一讀,比較一下。讀了這個小故事,你有什么話想說?引導學生認識到修改文章,錘煉語言的重要性。
4、一個“綠”字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美景,可是老師也有個疑問:春風真的只綠“江南岸”嗎?那作者為什么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不說“春風又綠江兩岸”呢?透過這一個“綠”字,我們還能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懷?——詩人熱愛家鄉、贊美家鄉、思念家鄉、依戀家鄉之情。
(三)品讀“明月何時照我還。”
1、同學們,家鄉風景如畫,家鄉如此讓人眷戀!那詩人回去不就成了嗎?為何說“明月何時照我還。”有誰查閱了這方面的資料?我們一起來看(點課件:出示王安石資料)自己讀一讀——
資料:看完以上的材料,你又知道了什么?請告訴大家。
2、你讀出了詩人此時的什么心情?憂愁,因為――悲傷,因為――
歸心似箭――渴望與親人團聚――
3、教師引領學生感情誦讀。
師:是啊,明月自古就有團圓之意,詩人睹月思親,歸心似箭,可是皇命難違,只能這樣問——(指屏幕: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這是詩人發自肺腑的一聲沉重嘆息——(指生讀)
師:這是詩人內心憂愁的真實寫照——(齊讀)
四、熟讀成誦,升華情感
1、站在瓜洲古渡的詩人,此時千種滋味,萬般愁緒,涌上心頭,他遙望家鄉,請你來讀――
2、九百年前,瓜洲古渡口,站著一位詩人,他的身后是深深依戀的家鄉,他的前方仕途茫茫,你再讀——(指一名)
能背下來了吧?我們一起背——(齊背全詩)
五、達標測試,鞏固延伸
1、山水相隔,隔不斷我的思鄉情;融融春風,吹不盡我的思鄉夢。多年以后,當有一天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的時候,我想你對這份思鄉情定會體會得更深。
2、下面請同學們拿出練習題,做鞏固運用部分。檢查一下你這節課的學習情況。做完后交流
3、布置作業:課下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學習方法嘗試自學另外兩首詩詞。
附達標測試:
自學提示
1、你能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嗎?
2、讀句子,填空。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根據這句詩,把“鐘山”和“瓜洲”填到相應的位置上。
鞏固運用
1、填空。
①《泊船瓜洲》是()代詩人()寫的一首思鄉詩,詩中集中表達作者思鄉情感的詩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