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竊讀記》教學案例
⑴ 認讀生字與寫字:
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讀 dì;“踮起腳尖”中的“踮” diǎn讀;“暫時”中的“暫”讀 zàn;有一些字的筆劃較多,如“餓”“懼”“檐”“酸”“撐”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還有一些字雖然筆劃較多,但是形聲字,要引導學生根據這一特點進行記憶。寫字要認真,注意書寫的習慣。
⑵ 體會詞語的含義:
適宜──適合,相宜。文中指在書店人多,無人注意到我的這種環境與我只讀不買的竊讀行為相適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討厭。這里指知道常常這樣只讀不買是惹人討厭的,每當感覺到書店里店員態度變化時,我就會放下書離開。
饑腸轆轆──饑餓得肚子發出腸鳴音。
白日夢──比喻不能實現的胡思亂想。文中是說作者在餓著肚子站著苦讀中,也幻想著能夠有錢;而有錢也不過能吃上一碗面條,再坐下來舒服地讀書。這種最簡單的需求對一個窮學生來說像“白日夢”一樣不可能實現。
依依不舍──留戀,不忍分離。
二、熟讀課文,理清課文記敘的線索
1、學習一篇課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懂意思,讀出味道。下面,就讓你們就反復地讀一讀吧!
2、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3、讓學生概括地說說課文是怎么記敘“我“竊讀的經歷與感受的。
4、整理課文記敘的線索:
放學后──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閱讀──恐懼被發現──饑餓難耐──放回書架──走出書店。
三、品讀課文,體會走進書店的經歷
1、默讀第3自然段:
畫出“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或關鍵詞。
2、課件演示第3自然段:
指名學生朗讀,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跨進店門,暗喜”,“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鉆過去”,“總算擠到里邊來了”,“急切地尋找”,寫出了她讀書的渴望與急切,這些都說明了她特別喜歡讀這本書。)
3、想像當時“我”找書的樣子。表演體會。
(把鮮活的文字轉化成直觀的想像與表演,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加深體驗。)
4、她這樣去竊讀,你們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
5、引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問題,布置作業
1、她是一個多么愛讀書的小姑娘!當她找到那本想讀的書,又是怎樣閱讀呢?她有怎樣的心理感受?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2、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體會句子的含義。
〖板書設計〗
1、竊讀記
放學后──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閱讀──恐懼被發現──饑餓難耐──放回書架──走出書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認讀詞語“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等。
2、回顧課文內容。
3、過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姑娘,為了讀到自己喜歡的那本書,費勁了力氣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樣閱讀呢?有什么感受?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