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學設計
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農家生活畫面?(母親看桂花、收桂花、曬桂花、送桂花、吃桂花糕、喝著桂花茶……)
桂花,帶給淳樸的故鄉人是那么美的親情,所以,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3)“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幾十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毕胂螅嚎磮D中的山間小路,上工下工的人、走親訪友的人、農家,生活在這片桂花中,會怎么樣的?(感受恬淡、寧靜、詩意的生活氣息)
浸在桂花香里的生活是那么美好,所以,無論走到天涯海角,總會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4)想想,離開家鄉,離開這棵桂花,很多年過去了,當我把一束桂花放在母親前面的時候,你想,母親會怎么講的?
再讀:“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能想象母親說話時的神情嗎?
(母親輕輕地嘆口氣,眼睛望著遠方,深情地說:……)
那是母親深深的留戀啊。家鄉的桂花有收獲、贈送和分享的快樂,你說,那香味僅僅只是桂花的香味嗎?
(5)桂花雨里,是我童年的快樂,是故鄉濃濃的親情,無論走到那里,故鄉的桂花總是最香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設計意圖:“月是故鄉明,花是故土香”,鄉情就這樣縈繞在遠離故土的人們心頭,母親心中的那份對桂花的情感,是因為她在故土的生活與桂花曾經不可分離,桂花是母親思鄉情的依托。當學生靜心品讀這些文字的時候,當這些文字成為生活畫面的時候,自然就讀懂了母親和“我”深刻的故土情懷了。因此,教學中,在暢談感受的基礎上加以點撥,將幾段文字通過想象轉化成生活的畫面,使學生的頭腦真正在學習中動起來,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相互的對話就都有了可能。】
(四)想象寫作:
1、介紹作家琦君:琦君的小說和散文,像是我們腦海中的一段段的回憶,喚起了我們兒少時期的夢想與純真。從琦君細膩的文筆中,我們發現原來平凡的生活里,積累了許多情感和思念,這些從來都不曾遺忘過,只是塵封在心底的最深處。散文集《桂花雨》。
2、創設想象:這位作家原是我們溫州永嘉人,1949年到中國臺灣,后來定居美國。假如有一天,她回到童年時生活的這片山園,她又看到童年搖過的桂花樹,而這一切都變了,發揮想象,寫寫:重見故鄉的桂花樹(想象:闊別了半個世界的家園,怎么的山,怎樣的路,怎樣的小院,怎樣的家鄉人?假如站在桂花樹下,回憶的又什么?)
【設計意圖:這樣的讀寫結合,是基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的,桂花的深深思鄉情感染了學生,學生便通過想象,將自己幻化成作者,有了表達情感的欲望。】
六、推薦閱讀:琦君散文集《桂花雨》、魯迅《朝花夕拾》林海音《城南舊事》
七、板書設計:
桂花雨
魂牽夢縈
鄉情濃郁
(2007年度第一學期樂清市新課程展示會展示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