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案例反思
師:你們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如果你的父親也曾這樣對你說,你會怎樣想
生:不管發生了什么危險,父親都會來救我!
生:父親會用生命保護我!
生:有父親在,我什么也不用怕!
(反思: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換位思考,較好地突破了難點.課堂是師生對話的藝術,教師循循誘導,使學生的感悟拾級而上,層層深入.)
師:于是,當父親看到一片廢墟悲痛欲絕時,讓他重新挺立的正是這句話——
生讀:"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師:當眾人來阻擋他,讓他放棄是,回響他耳邊的仍是那句話——
生讀:"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師;當他筋疲力盡時就要倒下時,給他力量的還是這句話——
生讀:"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師:這句話是支持父親的一盞心燈,在他心底亮著,讓父親成為一座大山,偉岸,堅強,執著!
7,師:讓我們走出父親的內心世界,回過頭來看看父親此時的模樣.引讀:"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父親為什么會成了這樣 在這漫長的36小時里,會出現怎樣的觸目驚心的場面呢 同學們,請聯系錄象中的內容,閉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父親跪在地上,用雙手拼命地刨著廢墟,手掌手指磨破了,鮮血淋淋,可父親全然不顧,還在竭力刨著.
生:我看到父親正在費力地刨著,突然,從高空墜下一根房梁,正砸在父親腿上,頓時,鮮血直流……我說不下去了
生:我看到父親瘋了似的挖著廢墟,邊挖邊喊:"阿曼達,我的兒子,爸爸救你來了,你在哪兒 "
師:同學們,通過你們的想象,我感受到了一份血淋淋的父子親情,看到了一個頂天立地,了不起的父親!讓咱們帶著深深的敬意,齊讀這兩句——
生:"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反思:以上環節,是全課的重點環節,我想引領學生在"文本中走一個來回",真切地感受父親的了不起,在叩問文本,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在情感陶冶的過程中培養高尚的情操.于是,我抓住全文的文眼——最能輻射全文的一段,最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一段,反復誦讀,反復叩問,引導學生潛心會文,在讀中感悟,在想象中感悟,在回味中感悟,使其發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透視人物的內心世界,讓人物形象逐漸在孩子心中豐滿,高聳, 從而讓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提升閱讀的品質.)
需要改進之處:
1,牽著學生的痕跡太嚴重,沒有充分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感悟,缺乏對方法的指導.須知"受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場."正是這一道理,
2,要注意與學生的情感共振.學完這節課,我感到我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對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評價,犯了相當然的錯誤,高估了學生,一味的沉醉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忽視了學生的情感理解,沒有達到與學生的情感共鳴.要想與學生情感共振,還有一段歷程,需要在平日的教學中加強指導,提高學生的情商,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一篇篇的課文閱讀中,體味中,感受人生的生活百態,去豐富自己的思想.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嘗試,給我帶來的更多的是思考,我知道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的反思,探索,真正讓自己的課堂充滿勃勃生機,讓激情真正的涌動于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