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設計
生感情朗讀。
②研讀“長時間的精神痛苦”。
a、師:隨著時間的流逝,父親在一邊奮力挖掘時,他內心會想些什么啊?
生:我的兒子還活著嗎?受了傷嗎?
師:能聯系上下文說說這樣想有可能性嗎?
生:書上寫到教學樓成為廢墟,還有人勸他,說沒希望了。
師:是啊,可能這樣努力挖下去,挖出來的不是活生生的兒子,而是一具冰冷的尸體。時間越長,這種可能性越大。他還會想什么?
生:你們是不是來幫助我的?你們的勸阻動搖不了我,我絕不停下來,我的兒子在等著我。
生:人們根本不理解他,也沒來幫他。要是我會覺得很無助。
師:是啊,人們認為他失常了,在人們眼里,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勞的,別人的不理解,無形中也成了他心理上的壓力呀。
b、師:同學們,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位承受著肉體和精神雙重壓力的父親,在漫長的38個小時里,這位倔強父親忍受著孤獨與苦悶,咬緊牙關孤軍奮戰。他的舉動堪稱壯舉啊!誰再來讀讀這段文字?你會讀得更投入。(指名讀)
師:這句話為什么不直接寫他總地挖了36小時,而是不厭其詳的把這些表示時間的數字一個個羅列起來呢?
生:更加突出挖的時間之長、之艱難。表現出父親救子艱難的過程。
師:是啊,36小時也就是兩個白天一個黑夜,也就是五十多節語文課,這每一分,每一秒是何等的難熬啊!當我們體會到這點,你又會怎樣來讀這段文字呢?(生感情真摯,讀得十分投入。)
4、在這漫長的時間里,這位年輕的父親,承受著肉體的傷痛和精神的重擔,但他決不放棄。是什么力量支持著他這樣做?
生1:父愛的力量
生2:他對兒子說過,不論發生什么,都要和兒子在一起。
師:這句話你們能理解嗎?
生1:當兒子傷心時,父親會陪伴他。
生2:當兒子獲獎了,父親會和他一起分享快樂。
5、師生引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6、這句承諾,這種信念讓父親成為了一座大山,偉岸堅強!讓我們再一次深情朗讀這段話,記住這位了不起的父親。
7、讀到這里,想起連環漫畫《父與子》中的一段話,與大家分享。
三、悉心關注兒子,感受“讓”的了不起。
1、感受兒子在廢墟中“愛的傳遞”的畫面。
生: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先人后己。把安全先給了別人,危險留給了自己。
師:當災難侵襲時,小小年紀能有如此表現,真了不起!你覺得這一“讓”,“讓”出了什么?
生:讓出了勇敢、勇氣。因為在地震時,很多人都會很自然的恐懼、害怕。
但他很勇敢,對生存充滿希望。
師:文中還有一段文字也寫到他的勇敢,你能讀讀嗎?
生讀阿曼達在廢墟中頑強等待的勇敢畫面。
師:漫長的30多個小時里,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說出來。
生1:不要害怕,我爸爸一定會來救我們。
生2:他會對同學說,其實我也很害怕,我不知道爸爸會不會有危險?我們不要哭,我爸爸會來救我們的,我們會活著出去的。
師:誰來讀這段話?生讀。師:真是個臨危不懼的孩子。
師:這一“讓”,還“讓”出了什么?
生1:讓出了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