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碑》說課設計 5份
三、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醞釀情感
首先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聽過長征途中的故事嗎?讓我們一起觀看一段錄相,去回顧那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感人故事。(出示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媒體,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
(這樣貼近課文,貼近學生理解能力的導語,為引入課文做了鋪墊,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達到“課伊始,情即發”的目的。)
2、揭題質疑——自主定標
有名言說道:問號是開啟科學大門的鑰匙!教學時適時啟發學生質疑,會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品質。課題揭示學生書寫后,教者便可激發學生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了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會問:“豐碑”的含義?據此引導學生自主明確學習目標,教師相機點撥補充。
生自由泛讀課文,通過交流討論,弄明“豐碑”在課文中的特定含義。
3、直入重點,閱讀課文第七自然段:
(1)、出示圖片,通過仔細觀察,在頭腦中建構“豐碑”感性形象。
(2)、抓住關鍵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反復品讀,領會課文中神態描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說出心中的疑問:老戰士為什么穿這么少?為什么不發給他棉衣?
(4)、討論弄明原因,體會軍需處長的感人品質。
4、課中表演,升華情境,學習將軍發怒部分。
(1)、反復讀將軍發怒部分,體會將軍神態的變化及這種神態變化所體現的思想感情。
(2)、激發興趣挑戰朗讀:有誰覺得比他讀得好的就站起來讀!讀后引導學生評價。
(這樣有感情地“朗讀”就是要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正如孟子所說“以意逆志”,同時讓學生經歷了語言。)
(3)、安排采訪實踐,表達自己領悟到的感情。
推薦一名讀得最好的同學表演將軍,然后讓全班同學采訪:
將軍,你為什么發這么大的怒?
將軍,我發現你的眼睛濕潤了,為什么?
將軍,你為什么向軍需處長敬一個軍禮?
(“排演”和“采訪”使得閱讀變成了一種目的明確的自覺任務,一種其樂融融的活動。“排演”和“采訪”又使學生設身處地當一回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代角色說話,這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體驗。有助于讓他們在真切的情感體驗中,更深刻地體察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豐富自己的情緒經驗,形成相應的積極情感,提升道德信息貯備。)
5、再讀第七自然段,練寫碑文。
(1)、讀,點劃出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詞語結合圖片進行品讀。讓學生從軍需處長那坦然自若的神態體悟軍需處長的堅韌剛強和舍己為人的品質。
(2)、為軍需處長的“豐碑”設計碑文。
同學們,面對軍需處長這座“豐碑”,你想寫些什么呢?
學生寫完后交流,概括成簡短的碑文,用毛筆寫下來張貼。
6、品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質疑探究。
重點指導理解反問句: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支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7、回歸整體,領悟寫法,總結全文。
8、課后延伸,能力遷移運用。
讓語文作業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持之以恒積累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閱讀長征途中的另外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