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碑》說課設計 5份
4 收集信息,延伸學習
眾所周知,語文是門百科全書式的學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課程。這篇課文離學生的現實距離遙遠,如何拉近時空的距離。課前資料的收集尤為重要。學生采用各種渠道,收集有關長征的音像、圖片、文字資料,互相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了認識,也了解到紅軍長征的艱險以及一些故事。課堂上學生對內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來自于這些收集來的信息。這樣真正讓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板書處理
板書意在言簡意賅,本課的板書,我以一棵大樹、幾座山峰為背景,這也是軍需處長犧牲的場景,大樹下“舍己為人、勇于犧牲”幾個大字體現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讓學生銘記于心。
一、說教材
《豐碑》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第七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文字精美、感情真摯、悲壯動人,講述了長征途中,一位老軍需處長在冰天雪地里被嚴寒凍死的事,是一篇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好教材。
這篇課文位于《狼牙山五壯士》一文之后。教學本文除繼續訓練學生分清詳寫和略寫外,要抓住兩個重點:一是在充分感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使學生受到情感上的陶冶;二是通過對課文重點詞、句、段的理解、積累和運用,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所處的位置,針對學生的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會用“濕潤”“晶瑩”造句。
2、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抓住人物動作、神態、衣著等方面詳細描寫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其中,通過“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體會軍需處長崇高的內心世界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語言特色,在教學方法的總體構想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結合投影、錄音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通過激qing導入、音樂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自讀入境,“披文入情”,美讀品味,體悟寫法,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本課除繼續運用“分清詳略---自讀自悟---體情悟法”的學習方法外,著重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由外表體會人物內心的方法。同時引導學生運用聯想比較、反復誦讀、看圖等方法,達到“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在激活學生方面,教師主要運用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適時激勵、示范引導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自己讀書感悟的興趣。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讀書用腦、注意文題、主動自學、自覺積累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體現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我將本課的教學任務安排在兩課時內完成。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
第二課時,鞏固生字詞語,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完成課后練習及片段仿寫。整個教學真正體現“充分感知---理解品味---誦讀積累---遷移運用”的母語學習規律。
充分感知------教學第一步,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接著指名學生讀課文,檢查讀書情況,對讀不好的地方進行示范朗讀后,再讓學生反復練讀,直到“充分”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