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詩詞三首
1.用學生熟悉的曲子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2.學生交流有關宋詞的知識,教師適時小結。
3.板書題目,讀題。(強調“樂”的讀法)
4.介紹辛棄疾生平。
(二)讀入情
1.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讀準:醉、相、媚、鋤、媼、亡賴、剝)
3.采用各種形式讀這首詩,要求:正確、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讀詞,理解詞語意思,準備質疑。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5.教師范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6.請學生自由談所想象的畫面。(特別提示: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
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7.學生自由讀,邊看圖邊讀邊悟情。
(三)議深情
1.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總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
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村生活圖。這
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向往、羨慕。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
這首詞吧。
(四)布置作業
1.同學們,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瑰寶,而宋詞則是這燦爛文化中一顆閃
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
希望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讀讀宋詞,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從本課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歡的曲子唱《清平樂·村居》給父母聽。
5古詩詞三首(a、b案)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2.體會詩詞的意境,豐富學生情感,從詩句中感受童年的快樂。
3.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學習重點
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課時安排
2課時
a案課前準備
配樂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學習《牧童》
(一)復習《所見》,范讀導入
師:有一首題目為《所見》的古詩大家十分熟悉的,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遍。
1.全體同學齊背《所見》(清 袁枚所著──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突然閉口立。)
2.交流《所見》一詩中的牧童形象。
3.過渡:聽同學們背《所見》這首詩,仿佛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的牧童騎在牛背上的樣子,現在,我也給大家讀一首題目就叫《牧童》的詩,看看詩中的描寫敢一個什么樣的牧童。
4.師配樂范讀。
5.生猜大意,交流詩中描寫了一個怎樣的牧童。引導學生用一些詞來描述,如:悠閑、舒適、自在、自得其樂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詩意
1.生自由讀全詩,要求讀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書、注釋、與同學合作,初步理解詩歌大意,并在小組內練習誦讀全詩。
3.指名誦讀,正音。提示學生按一定的節奏來讀。全詩節奏可以這樣劃分,“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4.師生互動交流對詩歌大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