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教學設計
句2:忙轉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
(1)理解“轉悲為喜”。(板書:轉悲為喜)
(2)王熙鳳為什么而悲?為什么而喜?指導朗讀。
(3)從轉悲為喜中,你又體會到什么?(察言觀色等)朗讀。
句3:“妹妹幾歲了?……” 體會王熙鳳熱情、炫耀權勢。
句4:“一語未了,只聽后院有人笑聲……”
(1)讀讀這句話,王熙鳳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交流)
(2)結合林黛玉的納罕話語體會王熙鳳的放誕無禮(因為有這樣特殊的地位),所以她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齊讀。
五、觀看舊版片段和新版片段,做評論
六、小結
讀《紅樓夢》,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王熙鳳。王熙鳳這個多面的、復雜的角色,我們僅僅讀了這么一個片段,就對她有了這么多的了解。(看賈瑞家的和興兒的評論)《紅樓夢》中,還有許許多多有關鳳姐的故事,有人說她心狠手辣,有人說她是才干超群,是個“脂粉英雄”。難怪有的紅學評論家一生研究鳳姐,最后得出了“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的結論。
教學反思:
《“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選自小學語文第十冊中第七組的22課。本組教材以“作家筆下的人”為專題,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畫了一系列鮮活的人物形象。《“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是《人物描寫一組》一課的第三個片斷。課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口齒伶俐、善于阿諛奉承,刁鉆潑辣、見風使舵,喜歡使權弄勢,炫耀特權和地位的人物形象。課文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分別采用外貌、語言、動作三方面描寫,在教學中我也刻意從這三方面入手突破教學重難點。
現(xiàn)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這也符合新標準指出的,必須轉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xiàn):
1.重視自學指導。學生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人,教師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是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師生共創(chuàng)情境。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體會作家筆下所描寫的人物形象,我還讓學生觀看剪輯自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中《“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片斷,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氛圍,讓學生親身感受作家筆下的鮮活的人物形象,養(yǎng)成他們對于優(yōu)秀文學作品細細品讀的習慣。
課標十分強調(diào)語文教學“以讀為本”,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以“以讀悟情”貫徹始終,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細細品味其用詞的精妙。
在學生初步地理解了《紅樓夢》的大概內(nèi)容后,再讓他們回到課文中,進一步感受王熙鳳的人物形象特點。為了突出她的特點,我讓學生練習朗讀,使他們在讀中學習表達。同時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學習情況。在初讀課文和學習完生字詞后,我再讓學生欣賞從電視劇《紅樓夢》中剪輯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的片段,使學生進一步直觀地感受王熙鳳這一人物形象。看完后指導學生說一說王熙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樣的設計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突破了本課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