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課堂實錄
生:“美麗”還指德國人的心靈很美。
生:“美麗”還指他們那種無私境界的美,這種奇特的美。
師:談得好,在美麗的花背后,卻隱藏著這么多美麗的東西,難怪作者說,請大家一起來讀這句話────
生齊讀“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師:剛才誰在這一段里提出有關“夢”的疑問,現在你怎樣理解這個問題?
生:這夢表達了作者當時在德國留學時,企盼我們的祖國也能有這樣美的境界。
生:這夢寄托著季先生,想讓我們中國人,也擁有這種自覺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
生:他想盡早學習德國的優秀民族文化,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國,讓自己的祖國也這樣和諧。
師: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夢?需要同學們讀季先生的作品,了解他的心境。(教師出示作者照片)這就是作者留學德國的城市哥廷根,這個城市因一座大學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學。這所大學已經孕育了32位諾貝爾獎的得主。早在1935年,我們中國也有兩位有志青年,帶著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學于哥廷根大學。其中一位就是我們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當時他才25歲,滿懷雄心壯志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才回歸祖國。1980年,35年后,當他再次踏上第二故鄉,感慨萬千。后來寫下了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課下,同學們讀他的《季羨林先生》、《季羨林文集》就會對這句話有更深的了解。
師:每學一篇課文,我們都要領悟比較突出的表達方法。這篇課文描寫奇麗景象的句子,寫的既具體又生動,讓我們體驗到了語言描寫帶來的美,大家已經背下來了,請試著默寫,不會的也可以抄寫。
生:默寫或抄寫。
下課。
記實整理:陶冉(根據2006年5月在內蒙古自治區小學語文青年教師閱讀教學競賽課堂教學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