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案例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由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季羨林所寫。作者回憶自己早年留學德國所見的家家戶戶窗前開滿鮮花的情景,并和再次到德國所見進行對比,指出“美麗沒有改變”,抒發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的感慨。讀來如沐春風,于親切平和之中告訴我們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是啟迪學生智慧,使之在欣賞美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受到做人的教育的絕好佳作。其中,讓學生了解德國養花的與眾不同之處,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是教學的重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打算采用“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緊扣作者的贊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德國人養花的奇特之處,欣賞德國街頭的美麗景色,從而體會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境界,受到做人的啟迪。
下面是我的教學案例:
一、直接導入
師:同學們,有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季羨林先生,他曾在德國留學十多年,對德國有了深刻的了解,他為我們寫了一篇文章《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今天我們就同季老先生一起到德國去看看,看看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民族。請大家一起把課題讀一遍。
二、通讀全文,抓住重點
師:請同學們再把課文通讀一遍,看看在作者的筆下,德國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我們用文中作者的話來概括。
生:德國是一個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找得很準!(板書:奇特的民族)
師: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民族奇特在什么地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快速找出答案。
生:他們養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而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里只能看見花的脊梁。
(板書:花栽外,花朝外)
師:什么是花的脊梁?
生:就是花朵的背面。
師:德國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是不是他們不喜歡花呢?
生:不是。
師:你從哪兒看出德國人也喜歡養花呢?
生:愛花的民族很多,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這說明德國人喜歡養花。
生: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也說明德國人喜歡養花。
生:還有,作者四五十年前在德國留學時,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這也說明德國人喜歡養花。
師:大家找得真準。這個“真切”是什么意思呢?
生:“真切“的意思是真誠懇切。
師:那么說德國人愛花之真切也就充分說明了德國人喜歡養花。可以說,他們把養花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師:既然德國人這么喜歡養花,他們也一定非常喜歡看見花開的美麗。可卻讓花朵都朝外開,在自己家里,卻只能看見花的脊梁,這真是__
生(齊):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我們能不能用關聯詞把這個意思表達清楚呢?
生:因為德國人雖然愛花,家家戶戶養花,但他們把花都栽種在外面,讓花朵都朝外開,自己只能看見花的脊梁,所以說德國是一個奇特的民族。
師:歸納得非常準確!
三、層層深入,突破難點
師:這么奇特的民族,這樣養花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給別人看的。
師:既然是給別人看的,那么人們走在街上一定能夠欣賞到美麗的風景,是怎樣美麗的風景呢?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說說這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