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雜談
文以載道,文道統一,文如其人。透過語言文字的外殼,表現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文就是要讓學生認識、表達生活中的真、善、美。激發學生美的情感,憑借習作這個平臺,反映學生的情感世界。引導學生去認識生活,體味人生百態,觸動表達真、善、美的琴弦,以達到認識生活,感悟真實人生的目的。不過小學生往往對生活的認識是膚淺的,描述是精糙的,評價是模糊的。教師要立足從小學生的認識和語言實際出發,不求全責備,切不可以成人的目光和語言習慣去苛求學生,要尊重學生,認同學生。
【廣東省深圳市寶城小學 龍 慧】
〖語文學習資料的拓展是為了什么?·結構的理解〗
季羨林的散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作者先回憶自己在德國留學時看到的德國人愛在窗外種花,當他四五十年后,再次回到德國,他發現美麗并沒有改變。于是他在文章結尾處寫道:多么美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為了讓學生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話的意思,我補充了老先生的自傳《我的留學生活》中的文章來幫助學生對最后一段的理解及呼應開頭的寫法。
最初生活并沒有怎樣受到影響。慢慢地肉和黃油限量供應了,慢慢地面包限量供應了,慢慢地其他生活用品也限量供應了。在不知不覺中,生活的螺絲越擰越緊。等到人們明確地感覺到時,這螺絲已經擰得很緊,很緊了,但是除了極個別的反法西斯的人以外,我沒有聽到老百姓說過一句怨言。德國法西斯頭子統治有術,而德國人民也是一個十分奇特的民族,對我來說,簡直像個謎。
后來戰火蔓延,德國四面被封鎖,供應日趨緊張。我天天挨餓,夜夜做夢,夢到中國的花生米。我年幼無大志,連吃東西也不例外。有雄心壯志的人,夢到的一定是燕窩、魚翅,哪能像我這樣沒出息的人只夢到花生米呢?餓得厲害的時候,我簡直覺得自己是處在餓鬼地獄中,恨不能把地球整個吞下去。
德國人民怎么樣呢?經過我十年的觀察與感受,我覺得,德國人不愧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民之一。文化昌明,科學技術處于世界前列,大文學家、大哲學家、大音樂家、大科學家,近代哪一個民族也比不上。而且為人正直、淳樸,各個都是老實巴交的樣子。在政治上,他們卻是比較單純的,真心擁護希特勒者占絕大多數。令我大惑不解的是,希特勒極端誣蔑中國人,視為文明的破壞者。按理說,我在德國應當遇到很多麻煩。然而,實際上,我卻一點麻煩也沒有遇到。聽說,在美國,中國人很難打入美國人社會。可我在德國,自始至終就在德國人社會之中,我就住在德國人家中,我的德國老師,我的德國同學,我的德國同事,我的德國朋友,從來待我如自己人,沒有絲毫歧視。這一點讓我終生難忘。
【江蘇省連云港市院前小學 李 慧】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預習的趣味性的〗
指導預習當然要注意趣味性,讓孩子們動力十足。那怎樣加強趣味性?一種經驗似乎可以說明一些問題:和父母一塊在地里勞動,因為有父母監督的壓力,勞動不能自主(何時動,何時休息,任務多少等,或不明確,或不能自主決定),因此倍覺勞動無趣,但如果沒有父母監督,任務明確(即使多),干不干,怎樣干,都由自己做主,此時他們會或多或少會感到勞動也并不是什么負擔,至少較父母在跟前監督有一定情趣。因此不能讓孩子在強勁的壓力下閱讀,只需讓他們知道自己有任務,同時又有能自主安排如何完成的充分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