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教后思考
2、品讀: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抓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走進“頗耐人尋味”的境界。
請閉上眼睛,聽教師讀第三自然段,并且邊聽邊展開想象,然后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把這奇麗的景色表現出來吧。(生練讀)指名讀。同學評一評。
默讀2、3自然段,結合上下文,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吧。(生默讀)
生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
3、出示:我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說說你的感受。
抓住“沒有變化”,說說“美麗”指的是什么?
4、品讀: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抓住“夢”,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個夢的?在德國“思鄉”,這個“鄉”指的是哪?“做了一個花的夢”,“我”在德國夢的“花”指的是什么?
四、課外拓展
在這景色奇麗的德國,有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他們是一個奇特的民族,所以他們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你能不能仿照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也來夸夸我們中華民族在大年三十晚上放煙火的景象呢?
五、作業:1、積累本文中的好詞佳句。
2、把妙筆生花讀給同桌聽,請他評一評。
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家家戶戶 花朵朝外 花的海洋 奇麗的景色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磨課后反思:
我在課后根據聽課老師給我的評價,對教案進行了調整,使得教學思路更清晰,更好操作。讓我懂得了如何去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如何去進行板書。如何去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在我們實際教學中,尤其是小學語文高段的課程,預設與生成之間是有差別的,課堂是生動、靈活、多變的,這就需要老師在備課時備的充分些,將教材爛熟于心,研究學生,將各種情況盡可能考慮周全,有針對性選擇教育教學策略,這樣才能有效駕馭好一節課。
在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結束后,我進行了自我反思,情況如下:
一、設計較合理,目標完成較好,重、難點沒把握好,學生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沒理解透。拓展是本堂課的亮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符合現代教育理念,能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給學生空間,讓學生思索、發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結果由學生悟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具有良好的思維習慣、發現的能力。
三、循序漸進引導理解、感悟、朗讀、體會。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誦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體會情感,使學生情感得以升華。
四、當教案不記得時,重難點沒把握好時,能及時地運用教學機智進行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