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變化教案
四、找一找
用上所學的數字說明法和對比說明法。
1 用搜集到的一系列數字來說明生活的變化。
2 用搜集到的圖片資料,今昔對比說明生活的變化。
3 用實物,今昔對比。
4 小結: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我們能體會到社會日新月異的前進步伐。
五、課堂總結
通過同學們談周圍的變化,你感受到了什么?
作業設計 把自己搜集的圖片、照片、手抄報貼在板報上展示。
板書設計
變化
條理要清楚,內容要充實
可用數字、圖片、實物來說明
課后反思
第二、三課時
教學內容 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身邊的變化寫出來。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同學們交流了自己發現的身邊的許多變化。
這節課,我們就把這些變化寫一寫。
二、寫一寫
寫前引導學生將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選擇一種表達形式,如記敘、說明的文體,小詩、新聞等,還可以以某一種物品自詡的口吻,寫一篇童話,反映其“變化”過程。
1 出示習作要求:
(1)自擬題目,寫一寫變化。
(2)參考《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寫一首詩。
(3)參考《中國一日》寫一篇新聞稿,寫《班級一日》或《我家一日》。
2 小組交流,互相啟發。
3 學生打草稿,教師巡視指導。
4 交流草稿,并修改。
5 謄寫習作。
三、評一評
引導學生從習作內容的真實、科學等方面入手評價習作,使習作內容表達意思清楚,明確,反映社會一定的變化,有一定的條例,語言通順。讓學生在自評的基礎上,小組內評價,教師參與評價。
要求:1 習作的評語應寫主要優點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2 圈出錯別字,劃出不通或寫得不明白的句子,督促同學改正。3 評語的語言應該通順,有條理,不能有錯別字。
四、課堂總結。作業設計
修改自己的習作。
板書設計
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