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細微處見真情——《愛如茉莉》賞析(外一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是一篇以情感人的美文。作者從“我”一個妙齡女孩的視角入手,謳歌了人類最崇高、最圣潔、最美好的愛情。閱讀本文,如品香茗,余香滿口;如飲甘泉,沁人心脾。走進作者筆下父親母親的情感世界,我們沒有聽見他們感人肺腑的愛情表白,沒有看見他們卿卿我我的浪漫舉動,但是從他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中,我們卻分明感覺到一種真情的存在、至愛的可貴。
細節(jié)是文章的血肉,細節(jié)描寫是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手段。善于擷取生活中的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點。作者善于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細節(jié),表現人物的風貌,寄托內心的感情。媽媽住院了,囑咐“我”給爸爸買餃子;爸爸囑咐“我”帶茉莉花到醫(yī)院去;爸爸牽著媽媽的手,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媽媽睡覺不敢翻身,連手腳都麻木了。這些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無不真切感人,令人過目不忘,歌頌了父母至真至純的愛情——相互關愛,相互體貼,無私奉獻,無怨無悔。這些細節(jié),使文章充滿了融融的愛意,不僅溫暖了作者的情懷,也溫暖了讀者的情懷。
文章以“愛如茉莉”為題,茉莉花在文中多次出現,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道具,被作者賦予了深刻的內涵。文章寫茉莉花的潔白純凈、平淡無奇、默默奉獻,實則映襯父母時刻互相牽掛對方;以花襯人,愛美如花,虛實相生,物我交融,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當女兒問媽媽“真愛像什么”時,媽媽并未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只是含糊地說出,“愛像茉莉”。其實,真愛無言,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父母用行動詮釋了愛的內涵,道出了愛的真諦。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fā)現。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從平常生活中挖掘出了美的礦藏。我們在品讀和情感的濡染中,為一種美麗的情懷而激動,心谷彌漫著幽雅的茉莉花馨香。平淡生活有詩意,于細微處見真情。
割不斷的思鄉(xiāng)情——《鄉(xiāng)情》賞析
“美不美,家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每個人都對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xiāng)有一種魂牽夢縈的情感,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人類共有的普遍情感。本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思鄉(xiāng)力作。
盧梭說:“家鄉(xiāng)是世界最美的景象!彼监l(xiāng)之情不是抽象空洞的,它寄托在具體的事物上。故鄉(xiāng)的大榆樹、清水塘、打谷場、彎曲的小河,都在人們的心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故鄉(xiāng)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每個人都是從故鄉(xiāng)“走進這個神秘而廣袤的世界”。正因如此,人們對故鄉(xiāng)有解不開的情結。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墨,抒寫了童年時代在故鄉(xiāng)度過的那一段美好時光,懷念故鄉(xiāng),“是對自己純真無邪的童年的懷戀,是企圖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無比珍貴的時光”。作者道出了思鄉(xiāng)的真諦和內涵。作者由思鄉(xiāng)進而延伸到愛國,認為一個人“對祖國的刻骨銘心、永不停歇的摯愛,就是鄉(xiāng)情的凝聚與升華”,思鄉(xiāng)的境界得到了提升,文章的主題得到了開拓。
游子最容易思念故鄉(xiāng),但人到中年之后,一旦真的回到故鄉(xiāng),又會產生一種強烈的陌生感與失落感。作者表達了天下游子的共同心聲,分析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白云蒼狗,世事滄桑;二是年齡變化,對事物的認識發(fā)生了變化。作者的這一見解是深刻而獨特的,這也正是這篇散文較之其他思鄉(xiāng)之作的新穎之處。
本文綜合運用了排比、比喻、引用等多種修辭手法,語言優(yōu)美,富有文采,感情真摯自然,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相信讀者讀完這篇文章后,一定會引起強烈的共鳴,從而滋生出一種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