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精選14篇)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1
作者:郭學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55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愛如茉莉(五年級)
下關 郭學萍
師:首先讓我在黑板上寫課題,一起讀。
師:愛是如三月的春風溫暖的春風,大聲讀 深情讀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關于愛的文章,齊讀課題
師:茉莉都是、生字,哪位同學通過預習已經會寫了?
生:生寫
師:你是怎么記住的?
師:他是用形聲字的構字方法記住的
生:他寫的不規范,上面長一點,下面短一點
師:用形聲字的夠字方式集注下面的字就容易了
師:出示:陶 揉 胳膊 齊讀一遍
師:生字都掌握了,下面就欣賞茉莉花(放課件)
師:喜歡這些話嗎?
生:喜歡
師:打開課本,找出描寫這些茉莉話的詞句圈出來。
生:小聲讀(播放背景音樂)
師:圈了哪些詞語
生:潔白 純凈 屢屢幽香
師:張貼字詞小黑板
生:還有補充?
生:平淡無奇
生:靜謐 美好
生:清香
師:課文里說是“一古清香“課文里對比一下屢屢幽香,一股清香”一樣嗎?
師:縷縷的意思是?
生:一絲一絲的
師:誰能完整的說說屢屢幽香的意思
師:還找到那些詞?
師:愛如茉莉就是說愛像茉莉一樣——一樣——(學生跟讀)
師:文章比較長,能讀通順嗎?考考大家,選一段比較長的段落
生:生讀“病房里……裊裊地鉆到我們心中。”
師:生活如流水一般,波瀾不驚,有一天媽媽病了,平靜的水中愛的漣漪
師: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哪個自然段是寫了媽媽病中的事情?
生“瀏覽”
生:6到17小節
師: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生:6到16小節
師:16小節就是屏幕上顯示的,他有沒有離開病房?到底是到哪個小節?
師:我知道了,標小節號的時候——沒標錯
師:你讀一讀,有沒有離開?
師導語:患難見真請,正因為母親生病了,( 一段很優美的語言,可惜沒有來及記全,等待郭老師原稿)愛流淌在每個細節中,大家知道什么叫細節?
師:細小的清潔或環節,可以是感人的話語、溫柔的動作、 恬靜的微笑、 溫馨的畫面(出示課件)學生跟讀
師:默讀6-17小節,找出令你感動的細節,用橫線劃出來
(背景音樂)學生默讀課文
師:下面就請你們選擇一個最感動的細節讀給同座位聽,讀出你的感情,讀出你的感動。
生:生交流
師:剛才我巡視的時候,有同學說每個細節都感人,我都不知道匯報哪個
生:我先讀一下第九小節,再給大家講解釋 (女 朗讀的很有感情)
師:提醒一下,你除了兩個門,前鼻音,其他讀的都很好
生:媽媽看到爸爸回來了,很開心,陽光悄悄探進來,好象陽光也不忍心打擾他們
師:不僅找到了細節也談了感受,這就是一副畫面,出示
師:誰愿意再讀一讀這個畫面
生:朗讀(男)
師:他讀的比較平靜,感動蘊涵在心中
師:這節有兩個詞都是表示安靜的意思,你們找到了嗎?
生:靜謐
師:這么恬靜的畫面你們愿意破壞他嗎?
師:誰再來讀
生:生讀
師:這么安靜的環境里,媽媽睡在……導讀這小節,
師:文章的細節就像電影中特寫鏡頭,聚焦,這里有個最感人的細節,找到了嗎?
生:我覺得是媽媽緊握著爸爸的手,“緊握”
師:可以看出其實爸爸為什么用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呢?答案就在下文,讀一讀
生:我看出“爸爸邊打哈欠”……我看出爸爸特別愛媽媽,照顧媽媽,什么事也不讓媽媽做
師:欠 連讀的時候應該讀輕聲,齊讀
師:此時媽媽正睡在病床上,媽媽此時真的睡著了嗎?
生:因為媽媽不讓爸爸代替他做任何事
師:我們再讀讀下文,答案就出來了
生:“爸爸在系數……
師 :你從哪個次看出媽媽根本沒有睡著
生:“惺惺然“
生:是“清醒含笑“說明媽媽根本沒睡著
師 :通過媽媽的言語就知道媽媽為什么沒有睡著
師 :讀書要注意上下聯系
師 :如果我們把媽媽的話和爸爸的話連起來讀,你一定有新的發現,分角色朗讀
師 :告訴我你感受到什么
生:說明了他們互相關愛著,
師 :補充一點,可以看出來,媽媽很關心爸爸,媽媽不敢動,讓爸爸多休息
師 :爸爸關愛著媽媽,媽媽想著爸爸,當我推開病房門,看到……(生齊讀)
師 :這就是爸爸媽媽互相關心,互相牽掛,從上文哪些地方也能感受到?
師 :第八小節 直奔醫院 看出什么
生:補充,這是的爸爸是出差回來,很累的,心有靈犀想著媽媽
師 :媽媽對爸爸的牽掛呢?從哪個細節能看出來?
生:“吃餃子……“
師 :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餃子,看上去是那么平淡武器,感動了作者也感動了我們,就連初升的陽光也感動了,誰來讀?
生:生讀
師 :誰來把這個畫面美美的讀一讀呢?推薦讀書最好的一個同學來讀
生:配樂朗讀
師 :病房里那茉莉顯得……裊裊的清香鉆到我們心中。鉆是什么意思?
生:印在心里了
生:是不知不覺地
師 :愛如茉莉已經深深 印在作者心中,更加感動,再讀那小節
師 :“哦 愛如茉莉 愛如茉莉”如果加標點,怎么加?
師 :為什么加感嘆號
師 :我覺得有兩層意思,本身潔白,包含著濃濃的情誼
師 :出示“愛的小詩” 師朗讀
師 :這樣的愛作者一開始理解嗎?
感謝小營小學的孩子,描紅臨寫
生:“老師 一會見”
聽了郭老師上課已是第3次,印象深刻的是她個人的語文素養,詩一般的語言,熱愛語文的激情,與學生構建和諧課堂的駕馭能力,讓我佩服之佩服!
今天這節課一個“美”字貫穿教學始終。文章選的美,和她本身散發出的氣質很吻合,美美的語言誦讀這美美的文字,“縷縷幽香”與“一股清香”得比較,表現的是簡約的美;一個“細節”的理解,滲透的是感動的美;一個“聚焦的鏡頭”放大了“愛”的美;一個“緊握”,前牽后連,表現出深入研讀教材的美;一段“整合父母親的對話”,表達了了整體的美;一個“直奔”的畫面,凸顯了想象的美;一個的“陽光”地把握,突出了設計的美;一個“鉆”字的體會,滲透了用心的美;一串詩歌的改寫,升華了中心的美……老師的語言,美的動心,美的動情!
這節課充滿了詩意,這就是語文,這是郭老師眼中的語文,是郭老師心中的語文,是郭老師追求的語文……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2
教師反思的過程經歷“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四個過程。下面小編以五年級語文《愛如茉莉》教后反思為例,為大家介紹教學反思的寫作技巧。
五年級語文《愛如茉莉》教后反思一
《愛如茉莉》這篇文章,作者雖然用樸實、簡潔的語言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院照顧這一平凡的小事,但出色的細節描寫告訴我們真愛就如茉莉般平淡無奇卻芳香怡人。課文中可供挖掘品味、感悟的地方很多,因此,最后把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放在通過引導學生感情朗讀、體會細節之處,感受父母之間平淡卻深厚的情誼,從而理解“真愛就像茉莉”。
在教學時我從書中描寫的“大愛”入手,讓學生結合圖片內容,講講《王子與美人魚》《霸王別姬》《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體會書中描寫的那些纏綿悱惻,花前月下; 刻骨銘心, 蕩氣回腸;海誓山盟, 生死與共的“大愛”。然后,再引入如茉莉般平淡無奇的愛,形成強烈反差,激發學生的好奇,真愛怎么能像茉莉呢?這部分的設計意圖,一是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二是說話訓練,給學生一個展現自己的平臺,來進行表情達意的練習,培養學生的語感。
之后,我讓學生到文本中去尋找能體現父母之間真情的詞句和最感動自己細節,讓學生從語言文字當中去感受“愛如茉莉”。在班級交流感受時展示父母在病房靜靜守候的畫面,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字詞句去體會父母之間的深情,如“虛弱”“直奔”“緊握”“坐”“探”等,讓學生感受到愛有時就體現在一個動作,一個神態,一句平淡的話語,一個細節,一件小事上。同時,在課上我注重重點詞語的理解指導,例:對“直奔”“探”的指導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分句練習朗讀,而后再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將學生的感情推上一個新的高潮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段。
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我通過賞析感言,升華愛的理念。利用播放組圖+音樂的方式,讓學生觀看生活中通過細節體現“愛”的圖片,讓學生觀看后寫幾句話或寫一首小詩,
愛是什么?
愛是媽媽心中給爸爸煮的餃子;
愛是爸爸直奔醫院匆匆而去的身影;
愛是——---——————;
愛是—————————-。
愛是—————————-,
愛是—————————-。
讓學生在學習之后有自己思想和思考學習所得的時間。讓學生把文本中的語言溫度轉化為自己文字的溫度。
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也存在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比如對時間的掌控還不夠到位,最后寫的環節沒能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落實得不夠。還有比較遺憾的一點是,課堂評價不熟練,不到位,若評價語再多一些,針對性強一些,學生的朗讀可能會更好。
五年級語文《愛如茉莉》教后反思二
一、一節課下來,覺得把握得比較好的有這樣幾方面:
1、一個大問題“從那些細節感受到了父母之間的真愛?”統領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突出,思路清晰。
2、充分給足了學生自主默讀、交流探究、課堂練筆的時間。
3、析詞品句,體會了真情。李海林說:“語文課上出了多種味道,唯獨沒有語文味”,成了“沒有語文的語文課”。 字詞知冷暖,語言有溫度。執教時,我緊緊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語言的理解運用緊密結合起來,體現了“課標”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如引導學生理解“直奔”、“躡手躡腳”、“緊握”等詞的含義,從而體會父親對母親那份無微不至的關心;通過父母說的兩段話,感悟他們之間的彼此體貼、默默付出;透過“探”字體悟“人有情,景有語”……
二、40分鐘的時間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以致匆匆結束。反思這一教學行為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1、為體現這節課情節的完整,我將第一課時理清文章的情感脈絡又提了出來。本想以復習的形式帶過,沒想到學生對這個問題顯得有點懵,可能是我提問的語調唬著他們了吧。
2、整節課的節奏有點松散,本想讓學生在寬松一點的氛圍中自主學習的,很顯然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足。同時也給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保證優等生的提高又要照顧到層次低一些的學生。在練筆環節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好的學生早就寫好了,差的學生還在寫寫涂涂改改的……說實話,如果是賽課,我可能就“帶” 過去了。
3、個人語言還需錘煉,重要的是把很多的東西吸收、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4、讀寫結合的切入點把握的還不準。正如葉圣陶所說:讀是理解吸收,寫是理解表達。有理解性的吸收,才會有理解性的表達。如何能讓讀寫“水到渠成”還需不斷研讀文本,教學研討,從實踐中摸索。
五年級語文《愛如茉莉》教后反思三
《愛如茉莉》是一篇彌漫著淡淡香氣的散文,以生動傳情的筆觸,描寫了父母之間互相關愛,有如茉莉一樣潔白純凈,芳香宜人,抒發了對這種感情的贊美之情。
教學這一課我先從“愛如茉莉”這個題目入手。抓住“愛”的溫暖、博大、深情,引導學生一次次地朗讀“愛”字,初步感受“愛”字。接著教學“茉莉”兩字,讓學生注意容易寫錯的“茉”字。以此導入課題后,讓學生說說他們心目中的茉莉是什么樣的?并趁熱打鐵給出本文描寫茉莉花的詞語“ 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縷縷幽香、裊裊清香、充滿詩意”讓學生積累并靈活應用。
“生活有真愛,細節有真情,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本課中父母之間的愛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許多細節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先指導學生“關注細節,抓人物的一個動作、一種眼神、一句話語”去體會父母之間的愛,然后在課堂交流中緊緊圍繞細節處展開品讀,通過“直奔”、“緊握”、“叮囑”等詞語感受真愛,再適時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中父母之間的一些小事體會到生活中的真愛,將文本中的情延伸到文本外,讓學生對愛有了切身的感悟。
現在的孩子怨言太多,對父母的抱怨、對老師的抱怨非常的多,除了一些合理的之外,有的時候顯得過多的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會體諒師長的良苦用心。而 “愛”這一字眼涵蓋的范圍太廣,內涵又太深,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愛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我以“愛是什么?”為題讓學生談感受。我先開頭說:“愛是什么?愛是媽媽的擔心,愛是爸爸的叮囑,愛是孩子們上課時專注的眼神,愛是孩子們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愛是家長們的理解和支持,愛是家長們的關心和幫助……”在我啟發下,孩子們談的非常的投入:
“愛是媽媽辛勤的汗水。”
“愛是媽媽縫上的紐扣。”
“愛的媽媽的嘮叨。”
“愛是媽媽煮好的香噴噴的飯菜。” ……
此時此刻,我想孩子們已經真正理解了愛的平凡。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3
一、教材簡析:
《愛如茉莉》是蘇教版五年級的一篇新課文。文章以清新優美的筆調,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院照料這件小事,描述了父母之間相濡與沫的關愛如平淡無奇的茉莉,潔白純凈,素雅溫馨。全文字里行間彌漫著真情,充盈著真愛,是一篇引領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扎扎實實進行語言訓練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培養語感,通過細節描寫感受父母之間平淡卻深厚的親情,從而理解“真愛就像茉莉”。
2、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在具體語境中感受“愛如茉莉”。
難點是:互動生成,價值引領,意境領悟。
四、教法與學法:
“生活有真愛,細節見真情;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本課教學擬摒棄按部就班的程序和繁瑣的分析,遵循“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展”的理念,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對內容大膽取舍,整合三個板塊:
①朗讀詞語,感受茉莉;
②讀悟課文,品味愛心;
③仿寫練習,提煉升華。從而引領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體現語文課的原汁原味。
五、教學思路: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復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增強體驗,拓寬延展。
(一)朗讀詞語,感受茉莉。
1、板書課題:《愛如茉莉》
2、三讀課題,導入情場:
①這是一個溫暖的詞,讓我們齊讀課題;
②這是一個博大的詞,讓我們大聲地讀;
③這是一個深情的詞,讓我們深情地讀。
3、出示詞語,讀詞品味。
(1)老師這兒有4個詞語,哪位同學來讀?
出示: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縷縷清香彌漫詩意
(2)這4個詞概括了茉莉的特征,茉莉是什么樣兒的?在同學們心中是什么樣的?用上一兩個詞語來描述,說一句話→說兩句話。
(3)小結:學課文時可以看到、學到很多詞語,不但要會記,還要會運用,要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我認為這樣設計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會讀并能夠積累文中的重點詞語;二是說話訓練,說學生在理解詞語包含的意思的同時學習運用。從而引領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引領學生在不斷的嘗試運用中,深層次地品味語文,培養對語言獨特的感受能力。]
(二)自讀課文,品味愛心。
1、描述:生活中有茉莉花,我們學習的是《愛如茉莉》,文中爸爸媽媽的愛鑲嵌在課文的細節中,同學們要關注細節,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同時要感受描述的語言。語文是有溫度的,是通過字或詞表現出來的。要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
(板書:生活有真愛,細節見真情;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
讓我們靜靜地去朗讀課文第6小節到最后的文字。
2、要求:劃出能表現愛的細節的詞句。如果是詞語用著重號在下面標出。在旁邊空白處寫寫自己的感受,寫寫批語。
[這一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從細節處來體會字詞的冷暖,教給學生具體的學法,讓語文的最佳目的和要求落實到具體的學習行為上。教師用自己的語言引導學生知道做什么與怎樣做,長期以往,必將有利于促發學生真正學到語文,并且具備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體驗感悟,交流深化。
1、小組交流:
從哪些細節,哪些語段中感受到愛如茉莉。在小組內,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語句,請你先有感情地讀一讀,然后表達自己的觀點,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補充。(師巡視)
2、班級交流(預設):
預設1第二天早晨,媽媽用虛弱的聲音對我說:“映兒,本來我答應今天包餃子給你爸爸吃,現在看來不行了。你呆會兒就買點現成的餃子煮給你爸吃。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去的。”
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有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院。
①在媽媽心里,生病與餃子哪一個重要?練習讀。媽媽為什么不讓爸爸馬上來看自己?
②“爸爸直奔醫院”,ben和ben有區別嗎?從“直奔”這個詞可以讀出什么?看到這個詞語,你看到了什么畫面?練習讀。
[從語音入手抓住對“奔”字的感受,從語義的理解感受當時父親的心情。引導學生關注、感悟文字的溫度。]
預設2第9自然段表述了一幅畫面,有沒有特別留意?大聲讀,讀完后談談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當我推開病房的門,不禁怔住了: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
①談談對這段話的總體感受。
②從“恬靜的微笑”、“緊握著的手”看出什么?
③輕輕柔柔的,陽光是悄悄地“探”了進來,有沒有溫度?“探”字有溫度嗎?“探”和“照”有什么不同?“照”和“射”都可以啊!一個“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陽光也不愿破壞這美好的畫面,陽光也是多情的。)
[語文課是教師帶著自己的理解和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揮”字與“照”的比較,感受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接近語言的真象]
預設3這幅美景讓作者怔住了,下面的兩句話,會怔住我們的同學們。
爸爸邊打哈欠邊說:“我夜里睡得沉,你媽媽有事又不肯叫醒我,這樣睡,她一動我就驚醒了。”
媽媽說:“你爸爸伏在床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
①從這兩句話中,你們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這一夜,爸爸睡得沉嗎?從哪兒看出?爸爸為什么睡得不沉?
③媽媽睡得沉嗎?你們從哪兒知道的?
④他們彼此都想著對方,實際上沒有睡好,卻想告訴對方睡得很沉,這是為什么?
A:分角色朗讀。
B:引讀17小節:
為什么寫幽香“鉆”到心中?對“鉆”有什么別樣體會?為什么會鉆到心里去呢?說說你是怎樣體會的。
小結:幽香是氣味,不可能鉆進心里,打動我們的是父母之間無私的愛;“愛”溫暖彼此的心,所以覺得茉莉也顯得更加潔白純凈。愛如茉莉!
[通過具體文字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促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用生活經驗來解讀文本的含義。教師的小結,延伸了學生的理解,并通過教師的話語向學生傳遞教師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未曾感受或感受不深的。]
預設4齊讀最后一句,“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為什么用了兩個“愛如茉莉”?為什么不用三個?
一開始作者贊同這一說法嗎?為什么后來不但贊同還寫出來了?
[加深對文本意圖的理解]
(四)個性理解,提煉升華。
1、寫:不同的人對“愛”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在現在的年齡,如果讓你打一個比方,你認為愛如什么?用一句話,寫出你對愛的理解,愛如。
2、說:交流。
3、讀:讓我們一起朗誦老師寫的《愛如茉莉》。
愛如茉莉
愛是媽媽辛勞的身影,
愛是爸爸輕輕的叮嚀,
愛是恬靜的微笑,
愛是美麗的謊言。
愛是真誠理解,
愛是溝通無限,
愛如茉莉,潔白純凈;
愛如茉莉,清香彌漫。
4、總結:人生的不同階段,對待愛的看法也不同。生活中要愛,同學之愛,老師之愛,父母之愛,讓我們該愛就愛。
[寫感受的過程,就是梳理自己思想和思考學習所得的時間,以這樣的方式,把文本中的語言溫度轉化為自己的文字溫度。]
板書:
愛如茉莉
平淡無奇
清香彌漫
潔白純凈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4
教師課前板書:
平淡無奇 潔白純凈
縷縷幽香 裊裊清香 愛如茉莉
彌 漫 詩 意
課前交流:請同學們讀老師的名字。
一、引入。
齊讀課題。
師:這些詞語哪些同學來讀。
指名讀(2名同學),齊讀。
師:這三組詞語都和茉莉有關,茉莉是什么樣的?在同學們心中是什么樣的?用上一兩個詞語來描述,說一句話或者兩句話。
生:我心中的茉莉,平淡無奇,開出的花縷縷幽香。
師:開出的花—散發出縷縷幽香,要不別人聽不懂,再說一遍。
(學生說)
(一學生描述,用了三個詞)
師:詞語在運用中才能會用,才能變成自己的語言。還能說嗎?
(生用上了平淡無奇、潔白純凈、詩意)
師:誰能說得更具體一些,更豐富一些。
(生用上了六個詞語,師表揚)
師:能說兩句話嗎?只要開口說話,老師就高興。
(學生反應不積極,沉默了一會)
生:富有詩意的茉莉,平淡無奇,但散發出縷縷幽香……
師:學課文時可以看到很多詞語,不但會記,還要會用,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二、讀書。
師:生活中有茉莉花,我們學習的是《愛如茉莉》,這樣的愛像茉莉,流淌在細節中,要求同學們關注細節,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同時要感受描述的語言。語言是有溫度的,是通過字或者詞體(表)現出來的。要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
(師板書: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
師:自讀課文,一定要出聲,標出能表現細節的詞句,在旁邊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讀,聲音較小)
師:非常好,同學們都很投入。讀出聲音,輕輕地讀。
(教師巡視)
師:有的同學很好,已經在邊上寫上了自己的感受。
(教師與學生小聲交流)
師:可以從一句話,一件事中,不經意的動作,一個眼神中看出來,哪些地方流露出來?畫下來做上記號。
三、交流。
師:先把自己劃出來的讀給大家聽,從哪些細節,那些語段中感受到愛如茉莉。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補充。誰愿意第一個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讀一讀,然后表述自己的觀點。
(學生沒有動靜)
師:不管對錯,要敢于表達。(教師鼓勵)
(指名說)
生:第一篇(頁)最后一個段落……我感到媽媽對爸爸的愛,平淡無奇卻又是真摯的愛,善意的謊言表現了真摯的愛。
師:還有補充嗎?在媽媽心里,生病與餃子哪一個重要?
生(齊):病!
師:在媽媽心里?
生(齊):餃子。
生:爸爸直奔醫院……從“直奔”這個詞我感覺到爸爸對媽媽的愛。
(教師板書:奔bēn和bèn)
師:bēn和bèn有什么區別嗎?查過字典嗎?
生:bèn有目的,bēn無目的。
師:文字是不是有溫度的?從“奔”字就體現了。嫦娥奔月中的“奔”應該是bèn,是嫦娥向著月亮去。誰還可以說?
(學生有一會沉默)
生:“你爸爸在床邊睡著了……”手腳麻木了,表達了媽媽特別愛爸爸。
師:再讀一下行嗎?
(學生讀)
師:還有什么新的看法嗎?
生:(沒聽清老師的要求)我還劃了“我夜里睡得沉沉的……”,可以看出父母互相為對方著想。
師:兩處聯系起來看,愛是雙方的。有新的認識和理解嗎?還有其他地方嗎?
生:第8自然段“爸爸沒有吃餃子,也沒有聽我……”爸爸的心情多焦急,反映了那份純潔的愛。
師:文中很多(這樣的地方),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再一次鼓勵)
生:病房中的茉莉更加潔白、純凈……
師:幽香鉆進鼻子,為什么寫“鉆”到心中?對“鉆”有什么別樣體會?說說是怎樣體會的。
生:“鉆”在現實中不行,幽香是氣味,不可能鉆進心里,打動我們的心,是父母之間的愛。
師:“愛”溫暖人們的心,所以覺得十分純潔……人們心情好,感到周圍的一切都是好的。
師:第9自然段表述了一幅畫面,有沒有特別的留意?認真讀,讀完談留下什么印象。讀出聲音。
(自由讀)
(指一名學生朗讀,學生把叮囑讀成叮屬)
師:對自己的朗讀評價一下。
生:讀得不太好。
師:怎樣才能讀得好?
生(齊):讀熟練。
師:推薦一名同學,你覺得她會比你讀得好。
一名學生朗讀。
(仍把叮囑讀成叮屬,教師糾正。)
師:自己評價一下。
生:不怎么好。
師:要讀好,要讀熟,還要投入得讀。自己大聲讀,一會找同學來讀。
(學生齊聲朗讀)
師:同學們喜歡合唱,老師希望獨唱。現在有兩位同學舉手了,還有沒有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
師:第五位(舉手的)同學來讀。
師:謝謝!讀得非常投入。老師來讀一下,我讀的不是最好的。你聽老師讀,體會給你什么感受?
(師范讀)
師:描述感人的畫面與情景,哪個畫面,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沒有表示)
師:輕輕柔柔的,陽光是悄悄地“探”了進來,有沒有溫度?有沒有溫暖?是幾度呀?“探”字有溫度嗎?(教師板書:探)
生:應該是有的,因為陽光充滿了溫情。
師:“探”和“照”有什么不同?
生:“探”用的是擬人的寫法。
師:為什么用“探”?“照”和“射”都可以呀。
生:這樣寫比較輕……
生:改了別的字就不是擬人了。
(師生笑)
師:完了嗎?
生:用上“探”說明陽光也不打擾這幅畫面。
師:也像做兒女的一樣,不愿意打破這樣的畫面。這些景語是有感情的,所以是有溫度的。同學們再讀一讀。
(學生齊讀。)
師: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感受、體會。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句。
(學生齊讀)
師:為什么用了兩個“愛如……”
生:強調。
師:愛就如茉莉?還有嗎?
生:表示一種感嘆,可以深入心靈。
師:充滿溫馨。
生:為了點題!
師:點題一個就夠了,為什么用了兩個?
生:也是為了強調。
師:為什么不用三個?
生:多用就啰嗦了。
師:開始作者認同嗎?為什么后來寫出來了?
生:看到當時的情景明白了。
師:愛如茉莉是由衷的贊嘆、贊美。齊讀最后一節。
(學生齊讀)
師:拿出感情來讀行不行?
(學生讀)
師:作者心中這樣的愛平平淡淡而又真真切切。
四、拓展。
師:同學們眼前,在現在的年齡,如果讓你打一個比方,你認為愛如什么?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各自)寫一句話。
(學生寫,教師巡視。)
(匯報交流)
生:愛如百合,我看到一個動畫片上,一個女孩特別白,比喻成“白百合”。
生:愛如玫瑰,聽別人說玫瑰是愛情的象征。
師:愛如玫瑰,轟轟烈烈,也不要忘記愛如茉莉。
生:愛如檸檬糖,有酸也有甜。愛如卡布西諾,帶泡沫的咖啡……
師(笑):什么東西?
生:卡布西諾,苦中有甜。
生:愛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生:愛如康乃馨,溫馨而祥和。
生:愛如一把火,給汽油就燃燒,給空氣就燦爛。
(全場笑聲)
師:要有熱烈的愛,愛也要有理性。
生:愛如陽光,可以溫暖別人和自己。
生:愛如繁星……
生:愛如空氣,無所不在,無微不至。
(掌聲)
生:愛如星光,雖然月亮遮住了它,但不能阻止放光。
生:愛如動力……
生:愛如月光,給人光明而不耀眼。
師:愛如咖啡……
師:人生不同階段,對待愛情的看法也不同。生活中需要愛,除了愛情,更需要同學、老師的愛,這些愛可以使我們更有力量,更溫暖。
下課。
(注:此實錄據2005年7月25日下午阿遠整理,四部分內容的劃分為阿遠所為。)
附: 愛如茉莉
那是一個飄浮著桔黃色光影的美麗黃昏,我從一本纏綿悱惻、蕩氣回腸的愛情小說中抬起酸脹的眼睛,不禁對著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親沖口說:“媽媽,你愛爸爸嗎?”媽媽先是一愣,繼而微紅了臉,嗔怪道:“死丫頭,問些什么莫名其妙的問題!”我見從媽媽口中誘不出什么秘密,便改變了問話的方式:
“媽,那你說真愛像什么?”媽媽尋思了一會兒,隨手指著那株平淡無奇的茉莉花,說:就像茉莉吧。”
我差點笑出聲來,但一看到媽媽一本正經的眼睛,趕忙把很是輕視的一句話“這也叫愛”咽了回去。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歸來的前一個晚上,媽媽得急病住進了醫院。第二天早晨,媽媽用虛弱的聲音對我說:“映兒,本來我答應你爸爸今天包餃子給他吃,現在看來不行了,你呆會兒就買點現成的餃子煮給你爸吃。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肚的。”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他直奔到醫院。此后,他每天都去醫院。
一個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別的叮囑,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帶到醫院去。當我推開病房的門,不禁被跳入眼簾的情景驚住了:媽媽睡在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似乎是我驚醒了爸爸。他睡眼朦朧地抬起頭,輕輕放下媽媽的手,然后躡手躡腳地走到門邊,把我拉了出去。
望著爸爸憔悴的臉和布滿血絲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問:
“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邊打哈欠邊說:“我夜里睡得沉,你媽媽有事又不肯叫醒我。這樣睡,她一動我就驚醒了。”
爸爸去買早點,我悄悄溜進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松松散散地插進空罐頭瓶里,一股清香頓時彌漫開來。我開心地想:媽媽在這花香中欣欣然睜開雙眼該多有詩意啊,轉念又笑自己簡直已是不可救藥的“耍”浪漫。笑著回頭,卻觸到媽媽一雙清醒含笑的眸子:
“映兒,來幫我揉揉胳膊和腿。”
“媽,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到床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
這么簡簡單單、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卻使我靜靜地流下淚來。淚眼朦朧中,那叢叢簇簇的茉莉更加潔白純凈。它送來縷縷幽香,裊裊娜娜地鉆到我們的心中,而且縈縈不去。
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5
提煉“文眼”,經營課堂感悟的核心
對語言文字的習得和語感能力的獲得,必須“一字未易忽,語語悟其神”,當然,也不是說“傾筐傾篋”,而是要“畫龍點睛”。全文就是一條龍,在何處點睛?文眼。《愛如茉莉》的文眼是什么?愚以為是“愛”與“如茉莉”。緊扣“愛”字,父母之間愛的表現與發現成為學生感悟的中心;緊扣“如茉莉”,父母之間愛的實質便會步步彰顯。
1、如何讓學生感悟“愛”?
具體細節在文中相當多,不一一詳說,只針對9~16自然段設計一個指導流程。
這部分寫的是女兒去醫院看到爸爸媽媽相互體貼相互關愛無微不至的一件事。順著作者的思路進行感悟,實踐證明無法深入、真切地體悟。經過思緒和驗證,如下流程比較實用:
a 、教師設問過渡:爸爸每天都去醫院,那么爸爸是如何照料媽媽的呢?指名學生朗讀9~16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哪些地方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為什么。
b、于無疑處激疑:爸爸每天來醫院照料媽媽,竟然讓媽媽那么累,“手腳都麻木了”,怎么搞的?有這樣照料病人的嗎?手腳為什么會麻木?學生能夠一眼找到相關語句:“你爸爸伏在訂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接著追問:手腳麻木有什么簡便易行的辦法?這學生都知道。既然手腳都麻木了,為什么不動一動呢?學生也知道。為什么媽媽手腳動一動就會驚醒爸爸?喔,爸爸緊握著媽媽的手睡著呢(第9自然段中的“緊握”自然就照應上了)。爸爸為什么緊握著媽媽的手睡覺?自己睡得深不易醒,擔心媽媽不事不叫他而耽誤了媽媽養病。媽媽牽系著爸爸,爸爸牽系著媽媽。多么感人的一幕啊。正暗合了這樣一句話: “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再領學生讀一讀這一句,潛意識里總會有所觸動。
c、兩個“一切”概括出了“我”眼中所見的美好。設問:這兩“一切”指什么?學生自然會找到“我”推開病房的門所見到的一幕。關鍵詞 “緊握”因上一環節迎刃而解,否則學生是很難體味到“緊握”的內在涵義的。媽媽嘴角掛著的“恬靜的微笑”,也正是因為接收并享受著爸爸的愛而自然流露出的幸福,也會水到渠成。
2、如何讓學生感悟“如茉莉”?
這個步驟是在感悟“愛”的基礎上實施的。要讓學生敞開來談談,媽媽即使病著,心中牽掛的還是誰?爸爸縱使累著,心中牽掛的還是誰?你從何處見得?這種心底無私愛自大的境界不凸顯出來了嗎?你們覺得爸爸和媽媽之間相愛嗎?愛得深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一件件小事啊,一個個細節啊,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一縷微笑……只要留心,我們便會發現它們都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啊,但因為太平常了,常常給忽略了,正酷似茉莉的質樸無華、幽香裊裊、平淡無奇。聽——“病房里,那簇茉莉顯得更加潔白純凈。它送來的縷縷幽香,裊裊地鉆到我們的心中。”十里飄香聽過,花氣襲人聽過,卻沒有聽過花香還能“鉆”到人的心里去。除了花香鉆進了人的心里,同時還有什么也鉆了人的心里?為什么用鉆呢?學生思維的空間很大的。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6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細節描寫感受父母之間平淡卻深厚的親情,從而理解“真愛就像茉莉”。
教材說明:
文章用清新、樸實的語言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院照顧這件小事,告訴我們真愛就如茉莉般平淡無奇卻芬芳怡人。其中,作者著力描寫和渲染的是爸爸媽媽執手而眠的情景,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溫馨而又美好的畫面。它告訴我們:真愛無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愛無聲,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蒼白無力。真愛是什么?它就如生命中流動的泉水,就是手指尖流過的歲月,就是彼此間心靈的相通,就如盛開的茉莉花發出的清香。文章事小情真,感人至深。
教學重點:
課文的第三段通過細節描寫,在字里行間揭示了什么是真愛,這是課文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真愛就像茉莉”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都說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相信不少孩子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都曾注意過這樣一個問題:我的父母相愛嗎?(板書:愛?)
2、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夫妻,愛在哪里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含蓄而優美的文章——《愛如茉莉》。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尤其是生字和有注音的字;
(2)難讀的長句子要讀好停頓,避免讀錯詞意。
2、檢查
(1)記詞語。
橘黃色 嗔怪 叮囑 怔住
掏不出 靜謐 浸潤 睡眼蒙朧
躡手躡腳 打哈欠 欣欣然 眸子
洗漱 揉揉胳膊 縷縷 幽香 裊裊
(2)句子。
那是一個飄浮橘黃色光影的美麗黃昏,
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院,
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
3、指名分節朗讀。
4、四大組分角色朗讀:“我”、“爸爸”、“媽媽”、敘述。
三、理清文章脈絡
1、提問:本文中誰認為“愛如茉莉”?(指名讀第四節、第18節)
開始時“我”差點笑出聲來,最后卻由衷地信服和認同,這在結構上是文章的首尾呼應,而在內容上是因為發生了什么事讓“我”改變看法的呢?
2、分段
第一段(1~5)寫媽媽告訴“我”真愛像茉莉。
第二段(6~8)媽媽答應包餃子給出差回來的爸爸吃,因生病住院要“我”買現成的餃子煮給爸爸吃,爸爸卻直奔醫院。
第三段(9~18)爸爸在醫院為了照顧好媽媽伏在床沿而睡,媽媽為了讓爸爸睡好,手腳麻木了也不愿驚醒爸爸。
四、精讀第一段
1、文章在一開頭就定下了含蓄優美的基調,指名分角色朗讀。
2、你覺得哪兒寫得真好?讀讀說說。
3、老師覺得有兩個動詞用得好極了,特別形象。
(1)示范做“掏”的動作,請學生造句;
(2)指名讀第三節用“掏”的句子,問:秘密能看得見、摸得著嗎?
(3)比較“從她口中問不出秘密”和“從她口中掏不出秘密”,
小結:用了“掏”字使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看見可以摸到,因而也就使語句更生動形象了。
(4)“咽”字教法同上。
4、“我”咽下的話是?
這說明?
5、這是因為“我”對茉莉的印象停在4個字上——“平淡無奇”。
愛可以“平淡無奇”嗎?“平淡無奇”中也有愛嗎?
我們留待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指導寫生字。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贊美人世間美好情感的美文。文中從細節處一次次表現了父母之間真摯、深厚的愛情。茉莉花是全文的線索,也是借茉莉純潔、樸實的特點來托物言志,贊嘆這對普通父母之間的感情就如同這茉莉般感動人心,耐人尋味。
考慮到這是第一課時,文章的篇幅較長,學生之前并沒有充分的預習。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依然保留了感知課文、認讀和理解生字詞的環節。但五年級的孩子已具備一定的獨立識字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因此,這個環節的時間不宜占用太長時間,否則重、難點就不夠突出了。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我想通過“解題”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即:“人與人之間的愛”與“茉莉花”之間究竟有什么共同點?
在感受“愛”這個環節中,我側重于讓學生充分地讀6-13節,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是課標一再提出的要求,我鼓勵學生真實地談談自己為何而感動。并且及時抓住課堂上學生有閃光點的回答進行點撥、渲染和深化。我想,語文的課堂應從“一言堂”變為“眾言堂”。我們不應機械化地拉著學生圍繞我們事先安排好的教學設計跑,而應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
對于茉莉花的特點,文中很明確地用三個詞來形容:平淡無奇、潔白純凈、散發清香。由于在6-13節細節中,學生已深刻體會父母的愛,因此,能輕松地淺談這三個特點與“愛”之間的共同點,我相機總結。
達到“解題”這個教學目標后,我引導學生對于“愛”的概念進行拓展和延伸――我們贊美人世間一切美好的愛,無論是茉莉般樸實的愛,還是玫瑰般熱情的愛……從而聯系自己的感受,聯系自己的生活,談談你對“愛”理解。通過這個環節的升華,發揮語文熏陶、感染的德育作用,而不能僅局限在課本的范圍。
當然,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力不從心的地方:課件設計不夠新穎、板書的位置有些偏、語言方面可能還需日后的錘煉……作為年輕教師,可能我的反思不夠全面,尚未看到其他的不足之處,若能得到各位老師的點評,我會本著虛心求學的態度繼續摸索,繼續努力!
課如茉莉——平淡中沁人心扉。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96
蘇教國標版五年級《愛如茉莉》教學設計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課文賞析課文以“愛如茉莉”為題,簡潔、含蓄,讓人頓覺一股清新、芬芳之氣撲面而來,急于披文以體察具體內容。
初讀《愛如茉莉》,你會如飲山泉,清淡中有絲絲甜意;再讀《愛如茉莉》,你會如品香茗,絲絲甜意中有淡淡芳香;三讀《愛如茉莉》,你會如飲甘醴,淡淡芳香中有縷縷心香;四讀《愛如茉莉》,你會覺得每一個字眼兒、甚至是每一個標點都在傳情、在釋放著如茉莉一般的生命的芬芳和光澤……真愛到底是什么?從文中我們不難體會到:愛是對親人的片片思念/愛是費盡心思編織的美麗謊言/愛是輕輕的叮囑/愛是心情的坦然/愛是親密的牽手/愛是陽光的恬淡/愛如茉莉潔白純凈/愛如茉莉清幽香遠……教學目標1.認識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其中9個生字,并記住字形。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2.通過具體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培養語感;真切體會“如茉莉一般的愛”是讓人回味綿長的愛、是了無痕跡的愛、是心有靈犀的愛。
3.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緊扣課題、課題質疑
1.語言描述,激情導入
愛是人間永恒的主題!在不同的人眼里,愛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篇課文,體會其中與眾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愛。
2.板書課題,引導質疑
茉莉有什么特點?愛怎么能像茉莉呢?請同學們讀課文。
[用動情的語言激蕩起學生心中的漣漪,用簡明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二、認讀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學課文。
要求:(1)圈畫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3)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自學課文的三個要求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既符合閱讀規律,又遵循語言學習規律,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習習慣,盡快過好認讀關]2.檢查交流。 (1)出示生字詞檢查認讀
茉莉 掏出 謊話 叮囑 光澤 靜謐 洗漱 眸子 胳膊 嗔怪
莫名其妙 平淡無奇
一本正經 躡手躡腳
(2)指名分節讀課文,相機指導讀好一些難讀的句子,理解一些詞語
叮囑:爸爸叮囑我什么?一遍兩遍是不是叮囑?爸爸會怎樣叮囑?生活中的你有沒有受到別人的叮囑?(聯系生活與展開想象相結合理解詞語)
“尋思”、“隨手”與“一本正經”:抓三個詞語的對比體會母親內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樣羞澀、含蓄而芳香。
躡手躡腳:形容腳步很輕。為什么躡手躡腳?怎樣躡手躡腳?(做動作)
[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需要教師對教材深入地鉆研,靈活地把握]3.梳理概括。
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要求學生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意思。)
[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歸納概括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而現行的閱讀教學恰恰忽視了這一點,有的即使關注到了,也沒有落到實處,長此以往,學生在閱讀中快速準確地捕捉信息的能力就會大打折扣,從而會影響到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三、鞏固生字,描紅臨寫
1.練讀詞語
2.趣味記字
(1)溫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靜,有話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紅臨寫
要點提示:茉莉(上下結構,上小下大);掏、謊、叮、澤、縷、揉、哦(左小右大) [寫字學詞是語文教學的保底工程,初讀階段的教學至少要拿出10分鐘識字寫字]四、布置作業
1.寫好生字,記住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布置作業需要靈活與扎實相結合,一般還是像這樣務實一些的好,便于學生作業,便于檢查反饋,便于學生改進提高]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感受茉莉1.課文中幾次寫到了茉莉?每一次寫茉莉分別帶給人什么感受?
2.學生讀書、交流,出示詞語:
平淡無奇 潔白純凈 詩意 彌漫 縷縷幽香 裊裊 3.在作者眼里,茉莉開始是平淡無奇的,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茉莉變得潔白純凈、富有詩意、散發出縷縷幽香,還裊裊地鉆進了心中。為什么呢? [閱讀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非常重要。問題淺了,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問題深了,學生會如墜云霧。這一環節圍繞作者對茉莉的感受的不斷變化創設問題情境,抓住了要害,使學生急于探求“愛”和“茉莉”之間如絲如縷、似斷實續的聯系。]二、精讀課文,品味愛心
1.描述:爸爸媽媽的愛鑲嵌在課文的細節中,要求同學們關注細節,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同時要感受描述的語言。要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 2.要求:自讀課文,標出能表現細節的詞句,在旁邊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
三、師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組交流。交流內容:從哪些細節,那些語段中感受到愛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讀一讀,然后表述自己的觀點;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補充。
2.班級交流(預設)。
(1)第二天早晨,媽媽用虛弱的聲音對我說:“映兒,本來我答應今天包餃子給你爸爸吃,現在看來不行了。你呆會兒就買點現成的餃子煮給你爸吃。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有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院。 引導1:在媽媽心里,生病與爸爸吃餃子哪一個重要?練習讀。
引導2:“爸爸直奔醫院”,從“直奔”這個詞讀出了什么?練習讀。
小結: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餃子、美麗的謊言卻系著爸爸和媽媽之間的真情,愛,如茉莉。
(2)當我推開病房的門,不禁怔住了: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
引導1:談談對這段話的總體感受。
引導2:從“恬靜的微笑”、“緊握著的手”看出什么?(這些問題在指導朗讀中相機引導)
引導3:一個“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探”字與“照”“射”的比較,去體會“探”在這里的感情魅力。通過這樣的比照感受“探”的獨特,也能夠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語言,這就是語言有溫度的原因所在。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會接近語言的真象。]小結:媽媽恬靜的微笑、爸爸緊握住媽媽的手,不正像盛開的茉莉嗎?作者似乎聞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驚醒了爸爸。他……她一動我就驚醒了。”和“爸爸去洗漱……愛如茉莉”。 引導1: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描寫感悟內心。
引導2:聯系當時情景、抓住提示語指導朗讀。
引導3:分角色朗讀。
引導4:為什么寫幽香“鉆”到心中?對“鉆”有什么別樣體會? 小結:幽香是氣味,不可能鉆進心里,打動我們的是父母之間的愛;“愛”溫暖人們的心,所以覺得茉莉也顯得更加潔白純凈。愛如茉莉!
[對“鉆”字的處理,讓學生說出別樣的體會,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生活經驗來解讀文本的含義。架構具體的文字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從而促使學生深層次考慮,自己得到答案。教師的總結,延伸學生的理解,同時通過教師的話向學生傳遞教師的理解,這樣,把教師的理解評價與學生的理解結合起來,就有了更加立體豐富的認識。] 四、歸納提煉,誦讀積累
1.朗讀全文,整體回歸。
2.出示小詩,練習誦讀。
愛是媽媽勞作的身影,
愛是媽媽羞紅的臉,
愛是對親人的片片思念,
愛是費盡心思編織的美麗謊言。
愛是輕輕的叮囑,
愛是心情的坦然,
愛是親密的牽手,
愛是陽光的恬淡。
愛是真誠理解,
愛是溝通無限,
愛是會心一笑,
愛是溫情款款。
愛如茉莉,潔白純凈;
愛如茉莉,清幽香遠。
[對教材的獨特處理是教者的匠心所在,它是課文精華的濃縮,壓韻合轍、瑯瑯上口,便教利學。]
(1)讀一讀,背一背。
(2)不同的人對“愛”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想一想,議一議,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愛記錄下來。
轉載自儀征漫網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8
三、選擇恰當的詞語在下面的橫線上,再品味。
1.似乎是我驚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頭,輕輕放下媽媽的手,然后躡手躡腳地走到門邊,把我拉了回去。從所填的詞語中我讀出了爸爸對媽媽細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愛
2.病房里,那茉莉顯得更加潔白純凈。它送來的縷縷幽香,裊裊地鉆到我們的心中所填詞語的意思是說我們都深深地體味到了如茉莉般的真愛,這樣用詞的好處是讓抽象變得具體可感,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
3.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院。從所填的詞語中,我讀出了爸爸的心急火燎,以及他對媽媽深深的愛。
四、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2.“怔”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發愣、發呆。“我”為什么會“怔住了”?我被眼前溫馨、美好的情景深深打動。
3.這是一段細節描寫,媽媽的細節體現在“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的細節體現在“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對陽光描寫的細節體現在“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這樣,將陽光和人物放在一起描寫,讓我們感受到父母間的真愛,連陽光也被感動,怕驚擾了他們
4.文中提到的“生命的芬芳與光澤”實際指的是父母如此恩愛,就像茉莉般飄溢芬芳,就像陽光般充滿生命的光輝。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9
第一次深情地朗讀這篇課文時,我就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感動于媽媽生病時仍牽掛著那頓允諾的餃子,感動于爸爸感知到媽媽生病時焦急的腳步,感動于那幅安靜幸福的相依圖……是呀,感動貫穿于全文的各個角落!鑒于此,我想:這課的教學不需要太多的講述,學生獨立地個性化閱讀應該占據主導。于是,在充分的閱讀課文以后,我就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去品析。雖然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各方面的教學點很多。但是,通過每位孩子充分地讀、品、說、再讀。孩子們體會到了父母之間的相互關愛。孩子們發現了“奔”、“怔住”、“躡手躡腳”、“布滿血絲”等這些詞語背后包含的深情。
同時,我們得清醒地看到:我們自始至終被感動的愛不是轟轟烈烈的,而是默默地、無聲地、自然地流露。這就是本文的文眼:愛如茉莉。怎樣讓“愛”和“茉莉”連接起來,這也是我始終在努力的。于是,我在揭示課題時,讓孩子們初識茉莉,在讀通課文時,我又讓孩子們體會“平淡無奇”的茉莉。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這樣簡單,平凡,卻飽含深情,就想茉莉一樣,雖“平淡無奇”,卻“潔白純凈”、散發出“縷縷幽香”。這樣,孩子們在最后的聯系生活實際時,才能夠去發現自己身邊那茉莉般的愛。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10
本文是一篇贊美人世間美好情感的美文。文中從細節處一次次表現了父母之間真摯、深厚的愛情。茉莉花是全文的.線索,也是借茉莉純潔、樸實的特點來托物言志,贊嘆這對普通父母之間的感情就如同這茉莉般感動人心,耐人尋味。
考慮到這是第一課時,文章的篇幅較長,學生之前并沒有充分的預習。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依然保留了感知課文、認讀和理解生字詞的環節。但五年級的孩子已具備一定的獨立識字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因此,這個環節的時間不宜占用太長時間,否則重、難點就不夠突出了。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我想通過“解題”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即:“人與人之間的愛”與“茉莉花”之間究竟有什么共同點?
在感受“愛”這個環節中,我側重于讓學生充分地讀6-13節,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是課標一再提出的要求,我鼓勵學生真實地談談自己為何而感動。并且及時抓住課堂上學生有閃光點的回答進行點撥、渲染和深化。我想,語文的課堂應從“一言堂”變為“眾言堂”。我們不應機械化地拉著學生圍繞我們事先安排好的教學設計跑,而應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
對于茉莉花的特點,文中很明確地用三個詞來形容:平淡無奇、潔白純凈、散發清香。由于在6-13節細節中,學生已深刻體會父母的愛,因此,能輕松地淺談這三個特點與“愛”之間的共同點,我相機總結。
達到“解題”這個教學目標后,我引導學生對于“愛”的概念進行拓展和延伸――我們贊美人世間一切美好的愛,無論是茉莉般樸實的愛,還是玫瑰般熱情的愛……從而聯系自己的感受,聯系自己的生活,談談你對“愛”理解。通過這個環節的升華,發揮語文熏陶、感染的德育作用,而不能僅局限在課本的范圍。
當然,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力不從心的地方:課件設計不夠新穎、板書的位置有些偏、語言方面可能還需日后的錘煉……作為年輕教師,可能我的反思不夠全面,尚未看到其他的不足之處,若能得到各位老師的點評,我會本著虛心求學的態度繼續摸索,繼續努力!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11
《愛如茉莉》是一篇彌漫著淡淡香氣的散文,以生動傳情的筆觸,描寫了父母之間互相關愛,有如茉莉一樣潔白純凈,芳香宜人,抒發了對這種感情的贊美之情。
教學這一課我先從“愛如茉莉”這個題目入手。抓住“愛”的溫暖、博大、深情,引導學生一次次地朗讀“愛”字,初步感受“愛”字。接著教學“茉莉”兩字,讓學生注意容易寫錯的“茉”字。以此導入課題后,讓學生說說他們心目中的茉莉是什么樣的?并趁熱打鐵給出本文描寫茉莉花的詞語“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縷縷幽香、裊裊清香、充滿詩意”讓學生積累并靈活應用。
“生活有真愛,細節有真情,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本課中父母之間的愛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許多細節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先指導學生“關注細節,抓人物的一個動作、一種眼神、一句話語”去體會父母之間的愛,然后在課堂交流中緊緊圍繞細節處展開品讀,通過“直奔”、“緊握”、“叮囑”等詞語感受真愛,再適時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中父母之間的一些小事體會到生活中的真愛,將文本中的情延伸到文本外,讓學生對愛有了切身的感悟。
現在的孩子怨言太多,對父母的抱怨、對老師的抱怨非常的多,除了一些合理的之外,有的時候顯得過多的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會體諒師長的良苦用心。而“愛”這一字眼涵蓋的范圍太廣,內涵又太深,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愛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我以“愛是什么?”為題讓學生談感受。我先開頭說:“愛是什么?愛是媽媽的擔心,愛是爸爸的叮囑,愛是孩子們上課時專注的眼神,愛是孩子們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愛是家長們的理解和支持,愛是家長們的關心和幫助……”在我啟發下,孩子們談的非常的投入:
“愛是媽媽辛勤的汗水。”
“愛是媽媽縫上的紐扣。”
“愛的媽媽的嘮叨。”
“愛是媽媽煮好的香噴噴的飯菜。”……
此時此刻,我想孩子們已經真正理解了愛的平凡。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12
作者:周亞娟 轉貼自: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中心小學 點擊數:241
《愛如茉莉》第一課時教學預設
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中心小學 周亞娟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先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字(教師板書“愛”)。看到這個字,你的頭腦中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想怎樣來讀這個字?
評:愛,是一個溫暖的字,如三月的春風,能融化寒冷的冰雪。讓我們一起輕聲地讀——愛。
評:愛,是一個博大的字,如高山流水,江河飛瀑。讓我們一起大聲地讀——愛。
評:愛,是一個深情的字,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蘊涵著心與心彼此的感動。讓我們一起深情地讀——愛。
師:每個人對“愛”的理解、感悟都不一樣,每個人都試圖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愛”的文章,題目就是——愛如茉莉。
二、感受茉莉,初識特點。
師:大家看到過茉莉花嗎?它是怎樣的?誰來說說看?
生:
師:課文中也有一些描寫茉莉的句子,讓我們去讀一讀,找一找吧!(多媒體)
多媒體出示:
段落1:媽媽尋思了一會兒,隨手指著那株平淡無奇的茉莉花,說:“就像茉莉吧。”
段落2: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進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進瓶里,一股清香頓時彌漫開來。我開心地想:媽媽在這花香中欣欣然睜開雙眼,該多有詩意呀!
段落3:病房里,那簇茉莉顯得更加潔白純凈。它送來的縷縷幽香,裊裊地鉆到我們的心中。
師:同學們再讀一讀這些句子,看看這些句子中有哪些詞語可以概括出茉莉花的特點。
生:交流
師:隨機板書: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縷縷幽香/充滿詩意
(多媒體播放茉莉花圖片,配樂薩克斯《茉莉花》)
三、瀏覽全文,找出重點。
老師這里還有幾組詞語,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出示:掏 咽 怔住
恬靜 清醒含笑
揉揉胳膊 手腳麻木
睡眼蒙眬 躡手躡腳
布滿血絲 打哈欠 洗漱
1、自己先讀讀看,看看你能把它讀準確嗎?
指名來讀,可以橫著讀,也可以豎著讀。
2、再讀讀這些詞語,看看你發現了什么?(豎著讀的同學: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3、誰來讀讀第一組詞語?“怔住”是什么意思?
4、第二組詞語誰來讀?從這些詞語當中你感受到這是一位怎樣的媽媽?那么這組詞語該怎樣讀好?讀
5、讀了第三組詞語,你的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情景?誰再來讀讀這組詞語?
師:媽媽生病了,爸爸要去照顧她。是啊,生活就像小河里水,本來平淡無奇,波瀾不驚。可是有一天,媽媽生病了,就像一粒石子投入了水中,于是平靜的水面漾起圈圈愛的漣漪。下面就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全文,看看課文從哪一小節到哪一小節,寫的都是媽媽病中的事情。
生:讀書,找出(6-17小節)。
四、一字一詞,感受細節。
師:在爸爸出差歸來的前一個晚上,媽媽得急病住進了醫院。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我們輕輕地被愛感動,愛流淌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知道什么叫細節嗎?
生:交流。
師:(總結)細節,就是細小的情節或環節。可以是一段感人的話語、一個溫柔的動作、一個恬靜的微笑、一幅溫馨的畫面、一個會意的眼神、一束在瓶里靜靜開放的花朵……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就要關注這些細節,感受文章的語言,從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或者一個段落中,體會人物內心那份真摯的情感,真誠的愛。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6-17小節,找出使你感動的細節,用“——”畫出來。
生:(多媒體播放音樂)讀書,圈畫。
五、感受真愛,品味真情。
師:找到了嗎?下面就請同學們選擇一處最感動你的細節,把它讀給大家聽。要讀得讀正確、讀流利。
細節1:第二天早晨,媽媽用虛弱的聲音對我說:“映兒,本來我答應今天包餃子給你爸爸吃,現在看來不行了。你呆會兒就買點現成的餃子煮給你爸吃。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去的。”
(師:能這樣大聲地讀嗎?)
細節2: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有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院。
(抓住“奔”,ben與ben有什么區別嗎?)
師:愛是什么,愛就是這份默默的關心和牽掛。
細節3:似乎是我驚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頭,輕輕放下媽媽的手,然后躡手躡腳地走到門邊,把我拉了出去。
在爸爸的心理,還想讓媽媽再多睡會兒呢!誰再來讀,千萬別吵醒了媽媽。
細節4: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囑,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帶到醫院去。當我推開病房的門,不禁怔住了: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他們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
多么美的一幅畫面!誰還想來讀讀這個自然段?
細節5:爸爸邊打哈欠邊說:“我夜里睡得沉,你媽媽有事又不肯叫醒我,這樣睡,她一動我就驚醒了。
爸爸的精神很好滿?這句話應該怎樣讀?
“你爸爸伏在床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
師:手腳麻木了,精神還是這樣飽滿?別忘了,媽媽是一個病人。誰再來讀讀看?
師:愛是一堆細節,從這堆細節中,我們感受到了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愛,就像那素雅潔白的茉莉花瓣,細膩而柔美。這是剛才6到17節告訴我們的。那么課文的1到5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飄著橘黃色光影的黃昏……
師:老師想和你們來分角色朗讀。誰來?
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你從媽媽和映兒的對話中知道了什么?
“這也叫愛”中的這指什么?那么她的想法該怎樣讀?誰再來讀讀看?
九、歸納延伸,引起思考
師:像茉莉花一樣平淡無奇的愛也叫愛?映兒心中真是疑惑不解。后來,她的疑團解開了嗎?你心中的愛又是什么呢?下節課,我們一起繼續讀書交流。
如果現在你問我愛是什么,我說:愛就是掛在你們臉上的一個個會意的微笑……好了,要說再見了。雖然走得最快的總是最美的時光,但愛是永遠不會和你們說再見的!)
教后反思:
對于《愛如茉莉》這篇課文的第一教時,我是第三次執教了。執教完以后,覺得對于時間的把握還是沒有做到從從容容,課堂的駕馭也沒能很好的達到游刃有余的境地。所以,上完之后,汪主任問我教齡有幾年了的時候,我說:這個問題很簡單,但是很難回答。”一說出來,教齡那么長,卻只有這樣的教學水平,自己沒面子不說,還連累到我們學校的名譽呢!還好,汪主任最后總結了一句,上到這樣的水平對得起自己的教齡了。沒有玩味他這句話背后的意思,全當是對自己的鼓勵吧!在和學生一起來學習生字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生字的學習,學生本來就覺得有點枯燥無味,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來精心設計。所以,我設計一組橫讀和豎讀都可以的詞串,讓學生在朗讀中發現第一組是描寫映兒的詞語,第二組是描寫媽媽的詞語,第三組是描寫爸爸的詞語。這首先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是:第一,詞語排列的位置老師沒有設置好,所以學生的發現有一定的難度。第二:詞語意思的掌握還可以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自己來解決,要在“扎實”二字上下功夫。第三:讀了每一組詞語之后,可以讓學生來說說我是怎樣的一個人,媽媽又是怎樣的?爸爸又是怎樣的一個爸爸呢?這樣,就不是為了詞語而詞語,學生的語文素養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本來,我教完以后,還覺得生字這一塊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呢,卻沒有想到時間并沒有浪費。相反,還可以再多花一點時間,從而,讓學生學得更扎實。因為這里我費的時間超時了,所以,在接下來交流細節的這一版塊,時間就相對來說顯得倉促了一些。本來,第一課時就要讀通課文,讀熟課文的,我的預設也是多讓幾個學生來讀,因為時間的關系,所以,又只能是點到為止了。還好,幾個細節學生還都讀到了。
最后,就是汪主任的兩句話提醒了我們平時所忽視了的問題:“學生學課文,是學一篇丟一篇,有哪些是讓學生記住的?要記住:我們是在為學生上課,學生是學者,而不是讀者。第二:我們每一堂課的教學,學生通過學習,他們的語文素養獲得了多少提升?”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13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愛如茉莉》教材分析及教學設計
作者:李文廣 轉貼自:江蘇省銅山縣教育局教研室 點擊數:108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愛如茉莉》教材分析及教學設計
江蘇省銅山縣教育局教研室 李文廣
課文賞析
課文以“愛如茉莉”為題,簡潔、含蓄,讓人頓覺一股清新、芬芳之氣撲面而來,急于披文以體察具體內容。
初讀《愛如茉莉》,你會如飲山泉,清淡中有絲絲甜意;再讀《愛如茉莉》,你會如品香茗,絲絲甜意中有淡淡芳香;三讀《愛如茉莉》,你會如飲甘醴,淡淡芳香中有縷縷心香;四讀《愛如茉莉》,你會覺得每一個字眼兒、甚至是每一個標點都在傳情、在釋放著如茉莉一般的生命的芬芳和光澤……
真愛到底是什么?從文中我們不難體會到:愛是對親人的片片思念/愛是費盡心思編織的美麗謊言/愛是輕輕的叮囑/愛是心情的坦然/愛是親密的牽手/愛是陽光的恬淡/愛如茉莉潔白純凈/愛如茉莉清幽香遠……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其中9個生字,并記住字形。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2.通過具體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培養語感;真切體會“如茉莉一般的愛”是讓人回味綿長的愛、是了無痕跡的愛、是心有靈犀的愛。
3.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緊扣課題、課題質疑
1.語言描述,激情導入
愛是人間永恒的主題!在不同的人眼里,愛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篇課文,體會其中與眾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愛。
2.板書課題,引導質疑
茉莉有什么特點?愛怎么能像茉莉呢?請同學們讀課文。
[用動情的語言激蕩起學生心中的漣漪,用簡明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二、認讀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學課文。
要求:(1)圈畫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3)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自學課文的三個要求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既符合閱讀規律,又遵循語言學習規律,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習習慣,盡快過好認讀關]
2.檢查交流。
(1)出示生字詞檢查認讀
茉莉 掏出 謊話 叮囑 光澤
靜謐 洗漱 眸子 胳膊 嗔怪
莫名其妙 平淡無奇
一本正經 躡手躡腳
(2)指名分節讀課文,相機指導讀好一些難讀的句子,理解一些詞語
叮囑:爸爸叮囑我什么?一遍兩遍是不是叮囑?爸爸會怎樣叮囑?生活中的你有沒有受到別人的叮囑?(聯系生活與展開想象相結合理解詞語)
“尋思”、“隨手”與“一本正經”:抓三個詞語的對比體會母親內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樣羞澀、含蓄而芳香。
躡手躡腳:形容腳步很輕。為什么躡手躡腳?怎樣躡手躡腳?(做動作)
[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需要教師對教材深入地鉆研,靈活地把握]
3.梳理概括。
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要求學生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意思。)
[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歸納概括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而現行的閱讀教學恰恰忽視了這一點,有的即使關注到了,也沒有落到實處,長此以往,學生在閱讀中快速準確地捕捉信息的能力就會大打折扣,從而會影響到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鞏固生字,描紅臨寫
1.練讀詞語
2.趣味記字
(1)溫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靜,有話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紅臨寫
要點提示:茉莉(上下結構,上小下大);掏、謊、叮、澤、縷、揉、哦(左小右大)
[寫字學詞是語文教學的保底工程,初讀階段的教學至少要拿出10分鐘識字寫字]
四、布置作業
1.寫好生字,記住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布置作業需要靈活與扎實相結合,一般還是像這樣務實一些的好,便于學生作業,便于檢查反饋,便于學生改進提高]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感受茉莉
1.課文中幾次寫到了茉莉?每一次寫茉莉分別帶給人什么感受?
2.學生讀書、交流,出示詞語:
平淡無奇 潔白純凈 詩意
彌漫 縷縷幽香 裊裊
3.在作者眼里,茉莉開始是平淡無奇的,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茉莉變得潔白純凈、富有詩意、散發出縷縷幽香,還裊裊地鉆進了心中。為什么呢?
[閱讀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非常重要。問題淺了,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問題深了,學生會如墜云霧。這一環節圍繞作者對茉莉的感受的不斷變化創設問題情境,抓住了要害,使學生急于探求“愛”和“茉莉”之間如絲如縷、似斷實續的聯系。]
二、精讀課文,品味愛心
1.描述:爸爸媽媽的愛鑲嵌在課文的細節中,要求同學們關注細節,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同時要感受描述的語言。要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
2.要求:自讀課文,標出能表現細節的詞句,在旁邊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
三、師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組交流。交流內容:從哪些細節,那些語段中感受到愛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讀一讀,然后表述自己的觀點;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補充。
2.班級交流(預設)。
(1)第二天早晨,媽媽用虛弱的聲音對我說:“映兒,本來我答應今天包餃子給你爸爸吃,現在看來不行了。你呆會兒就買點現成的餃子煮給你爸吃。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去的。”
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有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院。
引導1:在媽媽心里,生病與爸爸吃餃子哪一個重要?練習讀。
引導2:“爸爸直奔醫院”,從“直奔”這個詞讀出了什么?練習讀。
小結: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餃子、美麗的謊言卻系著爸爸和媽媽之間的真情,愛,如茉莉。
(2)當我推開病房的門,不禁怔住了: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
引導1:談談對這段話的總體感受。
引導2:從“恬靜的微笑”、“緊握著的手”看出什么?(這些問題在指導朗讀中相機引導)
引導3:一個“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探”字與“照”“射”的比較,去體會“探”在這里的感情魅力。通過這樣的比照感受“探”的獨特,也能夠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語言,這就是語言有溫度的原因所在。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會接近語言的真象。]
小結:媽媽恬靜的微笑、爸爸緊握住媽媽的手,不正像盛開的茉莉嗎?作者似乎聞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驚醒了爸爸。他……她一動我就驚醒了。”和“爸爸去洗漱……愛如茉莉”。
引導1: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描寫感悟內心。
引導2:聯系當時情景、抓住提示語指導朗讀。
引導3:分角色朗讀。
引導4:為什么寫幽香“鉆”到心中?對“鉆”有什么別樣體會?
小結:幽香是氣味,不可能鉆進心里,打動我們的是父母之間的愛;“愛”溫暖人們的心,所以覺得茉莉也顯得更加潔白純凈。愛如茉莉!
[對“鉆”字的處理,讓學生說出別樣的體會,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生活經驗來解讀文本的含義。架構具體的文字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從而促使學生深層次考慮,自己得到答案。教師的總結,延伸學生的理解,同時通過教師的話向學生傳遞教師的理解,這樣,把教師的理解評價與學生的理解結合起來,就有了更加立體豐富的認識。]
四、歸納提煉,誦讀積累
1.朗讀全文,整體回歸。
2.出示小詩,練習誦讀。
愛是媽媽勞作的身影,
愛是媽媽羞紅的臉,
愛是對親人的片片思念,
愛是費盡心思編織的美麗謊言。
愛是輕輕的叮囑,
愛是心情的坦然,
愛是親密的牽手,
愛是陽光的恬淡。
愛是真誠理解,
愛是溝通無限,
愛是會心一笑,
愛是溫情款款。
愛如茉莉,潔白純凈;
愛如茉莉,清幽香遠。
[對教材的獨特處理是教者的匠心所在,它是課文精華的濃縮,壓韻合轍、瑯瑯上口,便教利學。]
(1)讀一讀,背一背。
(2)不同的人對“愛”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想一想,議一議,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愛記錄下來。
課堂教學片段例舉:
生:愛如玫瑰,聽別人說玫瑰是愛情的象征。
生:愛如檸檬糖,有酸也有甜。
生:愛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生:愛如康乃馨,溫馨而祥和。
生:愛如一把火,給汽油就燃燒,給空氣就燦爛。
生:愛如陽光,可以溫暖別人和自己。
生:愛如空氣,無所不在,無微不至。
生:愛如星光,雖然月亮遮住了它,但不能阻止放光。
生:愛如月光,給人光明而不耀眼。
……
[閱讀教學應當張揚個性,但張揚個性應該有一個基點,那就是要在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一番讀書感悟品味的基礎上進行。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恰倒好處,既是對前面教學的照應,又給了學生心靈釋放的時間和空間,有助于學生對“愛”的理解的升華。學生因性格不同、生活不同、閱歷不同、家庭不同,必將帶來豐富多彩的答案!
南京市課堂閱讀教學競賽課堂實錄——郭學萍《愛如茉莉》 篇14
《愛如茉莉》是一篇彌漫著淡淡香氣的散文,以生動傳情的筆觸,描寫了父母之間互相關愛,有如茉莉一樣潔白純凈,芳香宜人,抒發了對這種感情的贊美之情。
題目十分新穎、別致,能激起人的閱讀興趣,但它也正是教學的難點:如何將“愛”與“茉莉”掛起鉤來?如何引導學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體會出“愛如茉莉”呢?
為了解決好這一難點,我在仔細研讀文本后,擬定了教法:摒棄按部就班的程序,遵循“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理念,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心里特點,對內容大膽取舍,抓住題目和細節進行教學,整合成四個板塊:
1、導入課題,初步感受茉莉;
2、品讀課文,尋覓“愛如茉莉”;
3、交流討論,品味“愛如茉莉”;
4、歸納提煉,拓展延伸。
本課中父母之間的愛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許多細節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先指導學生“關注細節,抓人物的一個動作、一種眼神、一句話語”去體會父母之間的愛,然后在課堂交流中緊緊圍繞細節處展開品讀,通過“直奔”、“緊握”、“叮囑”等詞語感受真愛,再適時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中父母之間的一些小事體會到生活中的真愛,將文本中的情延伸到文本外,讓學生對愛有了切身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