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如茉莉》教案設計(精選14篇)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1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中學 √□小學 2,學科:語文
2,課時:2
3,學生課前準備:
搜索茉莉花的圖片,
聞一聞茉莉花的香味,
搜索茉莉花的習性。
二、 教學課題
愛如茉莉
教養方面: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讀生字新詞,并能借助工具書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具體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聯系具體的細節描寫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讀懂文中主人公之間如茉莉般的真愛。
教育方面:
1、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真切體會愛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但是真愛必須付出真心;能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做一個該愛就愛,并且愿意付出愛、懂得感受愛的人。
發展方面:
2、培養學生關心他人、表達愛的良好品質。
三、 教材分析
說明教材版本、選取的教學章節、以及教師個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闡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準備。
本文選自蘇教版第十冊《愛如茉莉》一文。文章用清新、樸實的語言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院照顧這件小事,告訴我們真愛就如茉莉般平淡無奇卻芬芳怡人。這是一篇普通的記述文,在文章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孩子們體會到家人之間的關愛,學會感受愛,表達愛。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品讀文章的細節,感受主人公之間的真愛。教學準備是提前搜索茉莉花圖片,聞一聞茉莉花的香味,查一查茉莉花的習性。
四、 教學方法
抓住文章的細節描寫,潛心讀書,感受父母之間平淡卻深厚的情感,從而理解“愛如茉莉”。
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茉莉花有什么特點?愛怎樣能像茉莉花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對文章的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關注語言文字中的細節,關注生活中的細節,感悟、理解父母之間如茉莉一般的愛。
五、 教學過程
說明如何導入該課程,主要教學點的設計,知識拓展等。
教學要點:
品讀文章的細節,感受主人公之間的真愛。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感受茉莉,營造愛的氛圍。
1、板書茉莉
2、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初步的學習了這一篇文章,下面請你結合上一課的學習內容以及你印象中的茉莉,向我們介紹一下你心中的茉莉。
3、出示圖片: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這小小的茉莉花,這就是茉莉花。
【百度搜索】茉莉花圖片
detail&word=%dc%d4%c0%f2%bb%a8&in=25685&cl=2&lm=-1&st=&pn=18&rn=1&di=39533355420&ln=1993&fr=&fm=hao123&fmq=133112351820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85&-1&di67590888270&objurlhttp%3a%2f%2fwww.uncha
4、『出示三句話』:這三句話是作者筆下、文章當中的茉莉花,請同學們輕聲地、自由地去讀一讀這三句話,在作者的筆下,茉莉花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5、我找三位同學讀一下,你們思考一下,作者筆下的茉莉花的特點是什么呢?三句話中那些詞語能概括他的特點。
6、三句話中哪些詞語能概括作者筆下的茉莉花呢?(三個詞語概括出茉莉的特點)
板書:平淡無奇 潔白純凈 縷縷幽香
齊讀詞語
讀了課文第一部分,我們還知道在媽媽心里,愛就像——茉莉。
“我”同意媽媽的說法了嗎?
師在課題后加上“?”
過渡:媽媽為什么說愛如茉莉呢?
(二)感悟細節,品味愛的真諦
1.“我”又是從哪些細節感受到愛如茉莉的呢?
請大家認真地讀課文6—18小節,用心體會,把你能夠從中感受到父母之間如茉莉般真愛的詞句畫下來,可在空白處寫下感受,聽明白了嗎?
生讀,師巡視鼓勵。
2.交流
①“映兒,本來我……不然他會吃不下去的。”
媽媽把“餃子”看得比自己的病還重,包餃子是件小事,卻飽含著媽媽對爸爸的關愛。
從媽媽的話中也能體會到爸爸對媽媽的愛——“不然會吃不下”指導讀出“虛弱”的語氣
②“然而,爸爸沒有……,也沒有……便直奔醫院。”
由“直奔”體會爸爸的焦急萬分的心情,都是源于愛媽媽的一顆心,指導讀出較快的語速。
③“一天清晨,我按照……,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芳香與光澤里。”
出示畫面,指名讀
說說畫面給你的感受(寧靜、幸福、甜蜜)
“我”怔住了,是為什么?(感動)
畫面中最令你感動的會是什么呢?
體會“探”的妙處(陽光仿佛也動了情,輕輕地怕打破了這份寧靜)
讓我們靜靜聆聽,用心感受茉莉般的愛
指導朗讀
④“我”的感動還不止于此。
分角色朗讀“我”和爸爸、媽媽的對話
從對話中體會父母為了讓對方睡好,他們都一夜沒睡好,心系對方,令人感動,就在這默默的廝守中,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愛之歌。
在讀懂了爸爸媽媽的內心世界之后,
我想作者心中又會一次又一次地怔住了。
此時她不禁又會想到剛才的一幕,我想當我們再來讀這段話時,感受肯定不一樣了。
指名讀第9小節。
配樂朗讀(多媒體播放音樂:好一朵茉莉花)
百度搜索:百度mp3
,,,[%ba%c3%d2%bb%b6%e4%c3%c0%c0%f6%b5%c4%dc%d4%c0%f2]&cat=1&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ba%c3%d2%bb%b6%e4%c3%c0%c0%f6%b5%c4%dc%d4%c0%f2%bb%a8++&si=%ba%c3%d2%bb%b6%e4%c3%c0%c0%f6%b5%c4%dc%d4%c0%f2%bb%a8;;;;836062;;0&lm=-1&mtid=9&d=5&size=50331648&attr=0,0&titlekey=312671078,2310274046&mtype=2
(三)創作詩歌,升華愛的理念
父母間事小情真,感人至深,我不禁為他們寫了一首愛的小詩:
真愛是熱騰騰的餃子
真愛是直奔的腳步
真愛是恬靜的微笑
真愛是直奔的腳步
……
是啊,這樣的愛雖然平淡無奇,但它是有生命的,它是有顏色的,那是茉莉花般的純凈潔白,它有味道的,那是茉莉花般的芬芳。
⑤此時,當我再看到那簇茉莉時,發現,那簇茉莉花——(生讀)更加潔白純凈,它送來的縷縷幽香,裊裊地——(生讀)鉆到我們的心中。
想想,這兒僅僅是寫茉莉嗎?
從哪些詞可以看出?(更加、鉆)
由“鉆”字你體會到什么?(實則是愛鉆到了我心里,滋潤了我的心田)
⑥是啊,很平常的經歷,卻帶給我太多的感動,讓我感受到大愛無痕,至愛無聲,此時此刻的我,當看到平淡無奇卻芳香宜人的茉莉花時,已經真切地感受到——齊讀最后一小節,師在課題后加“!”
“愛如茉莉”出現兩次,是簡單重復嗎?
再讀,感情越來越強烈。
(四)總結全文
生活中處處洋溢著愛,有夫妻之愛,有母子之愛,有朋友之愛,更有師生之愛。愛有許多種形式,有時是海誓山盟,轟轟烈烈,但更多的是如茉莉般的,雖平淡無奇卻芳香宜人,讓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心去感受吧!
欣賞音樂---茉莉花開
百度搜索:百度mp3
(五)拓展延伸,延續愛的溫暖
寫一寫:像本文作者一樣,寫下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真愛。
【板書設計】
愛如茉莉
這也叫愛? 平淡無奇 這就是愛!
潔白純凈
縷縷幽香
【作業設計】……
以你現在的經驗,你認為真愛如什么?寫一寫:像本文作者一樣,寫下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真愛
六、 教學反思
該教案是否已經用于實際教學;如果已經用于實際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有哪些環節可以繼續改進;如果還沒有用于教學,原因是什么,計劃什么時間用于實際教學。
作者用“清新、樸實”的語言記述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院照顧”這件普通小事,事小但情真,感人至深。它告訴我們真愛就如茉莉般平淡無奇卻芬芳怡人,真愛就是彼此的心靈相通,就如盛開的茉莉花發出的清香。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感受生活中“如茉莉般的愛”。其實,生活中從來都不缺少愛,缺少的是一雙發現愛的眼睛和一顆關注細節的心。
七、 教師個人介紹
省份:江蘇省淮安市 學校: 淮陰區三樹鎮中心小學 姓名:蔣光榮
職稱: 高級教師 電話:0517—84348491 電子郵件:
通訊地址: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三樹鎮中心小學
請提供100字左右個人介紹,個人介紹將會同案例在百度教育頻道進行展示。
蔣光榮,參加工作18年,學校教導主任,一直從事一線語文教學,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2
情意深深 愛意濃濃——《愛如茉莉》教學案例
作者:張春霄 轉貼自:蒼南龍港五小 點擊數:212
情意深深 愛意濃濃——《愛如茉莉》教學案例
蒼南龍港五小 張春霄
平常我們都覺得小孩子不懂事,更不懂愛,尤其是父母之間的愛。其實不然,在上完《愛如茉莉》這篇課文以后,我被孩子那顆細膩而真誠的心深深地打動了。我驚嘆他們的深邃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佩服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贊美他們那種美好而純潔的心靈。當我看著那一雙雙可愛的眼睛時,我一次次地感動,一遍遍地震撼!是啊,誰說學生不懂愛?讓我們再次走進那愛的課堂,細心聆聽他們的聲音吧!
片段一:
師:同學們,當你細細研讀課文的時候,文中的哪些地方讓你深深感動?哪怕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六分鐘后學生紛紛舉手)
交流:
生1讀:“他睡眼朦朧地抬起頭,輕輕放下媽媽的手,然后躡手躡腳走到門邊,把我拉了出去。”我被這里深深地感動了。
師:為什么?
生1:從輕輕、躡手躡腳這幾個詞,可以看出爸爸對媽媽是多么的關愛!他生怕驚醒了媽媽,讓媽媽睡不好覺。這個動作雖然像小偷,可我真的好感動!這位媽媽好幸福!(同學們響起了掌聲)
師:你真會讀書,連這細微的動作都能捕捉,真不簡單啊!還有哪位同學說一說?
生2讀:“映兒,本來我答應今天包餃子給你爸爸吃,現在看來不行了。你呆會就買點現成的餃子煮給你爸爸吃。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去的。”我從這里知道媽媽處處為爸爸著想,哪怕自己生病了,還想著爸爸吃餃子,還說等他吃了餃子再告訴他生病的事,多么偉大的媽媽呀!我覺得真愛就是彼此付出,彼此關心,默默地為對方付出。(學生都在默默地聽著,似乎都若有所思)
師:你體會得真深刻,這就是媽媽對爸爸的濃濃的愛意,讓人感動……
我的話還沒說完,又一學生站起來了,他說:“是的,我爸、我媽就是這樣的,他們的愛雖然平淡,但是我覺得好偉大!”(同學們投以贊許的目光)
師:同學們,課文中還有許多地方讓我們深深感動,你還注意到了哪些細節?
生3讀:“清晨,我按爸爸叮囑,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帶到醫院去。當我推開病房的門,不禁怔住了: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這一段最讓我心動了,因為爸爸不僅知道媽媽喜歡茉莉花,而且爸爸緊握媽媽的手,生怕她逃走似的,這時的愛真可以說是無法用語言表達,我覺得“此時無聲勝有聲”最是恰當。他們相互握著手,媽媽睡得甜,爸爸也伏著睡安穩,愛是可以溫暖人心的,我真是好羨慕呀!(同學們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師:說得多好呀,愛流進了我們大家的心中,愛是無須用語言表達的……我的話再一次被一位女生打斷,她說:“老師,多么希望我的爸媽也能像他們一樣呀,可惜他們不懂得珍惜,彼此傷害,我心里也很難受。”這位女生的話剛說完,馬上有一位男生說:“也許這吵吵鬧鬧也是愛,我常常聽大人說,打是親,罵是愛。”(下面同學哧哧地笑了)我也笑著說:“是呀,也許我們還不理解他們的愛,讓我們大家平時也多去體會一下他們的愛,相信爸媽一定會珍惜愛的。”
……
片段二:
師:同學們,《愛如茉莉》讓我們感受到如茉莉般幽香的愛,溫馨的愛,溫暖一生的愛。人世間的愛有千萬種,有父母間的情愛,有朋友,同學之間的友愛,有夫妻戀人之間的情愛,有師生間的關愛……此時此刻當你再看到這個“愛”字,你覺得愛如什么,為什么?(學生用心地寫)
交流:
生1:“愛如陽光。它溫暖自己,也溫暖別人”。
生2:“愛如一首歌,一首動聽的歌。它時而高昂,時而緩慢,時而抒情,時而悲傷!·”
生3:“愛如蜜糖,甜到人們的心窩……”
生4:“愛如空氣,你和我都離不開他。”
生5:愛如柳枝,只要有愛,生活永遠生機勃勃。
……
這節課學生之所以興趣盎然,全情投入,是語言表達打動了在場所有聽課的老師和家長,是真情的表白感動了家長和老師。我覺得主要是因為:
一、寬松的課堂,營造愛的氛圍
我之所以選擇上這節課,首先是因為向家長開課,我想讓家長感受那種濃濃的情、濃濃的愛;其次,我想讓學生在這節課中能夠自如、自在地發揮,讓家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再是聽了薛法根老師的課,我也深受感動。因此,在上課的時候,我首先讓他們放松,今天有爸媽在,說明他們愛我們,關心我們,我們更要積極主動。再是這篇課文本身就很感人,只要學生讀過一遍心中就會出現愛的畫面,感受愛的溫暖。還有我在課堂上用愛的激情的語言,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和理解。學生在這種愛的輕松的課堂里,情不自禁地就有了愛的感覺。難怪有位學生感嘆:可惜我媽沒來,要是他們倆都在多好呀!正因為有了這愛的氛圍,學生就更加深入地體會愛,品嘗愛的芬芳。
二、用心地朗讀,體驗愛的情感
新課標中說: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應刻意追求語言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言材料,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愛如茉莉》這篇課文,語言真摯樸實,情節生動感人。許多細節,許多感受都是用言語無法表達的,只有心領神會。因此我對學生的要求是:用心朗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讀到“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時,有學生在旁邊寫道:這情景真美,太陽也懂得關心人,它也是那么柔柔的、輕輕的……當讀到“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聽我花盡心思騙的謊話,便直奔醫院”時,一位學生情不自禁地寫下這么一句話:愛就是為對方付出,愛就是時刻想著對方,關心對方。多么感人、多么真摯的語言呀!學生通過自己的一次次的用心朗讀,使個體充分感受了文本的意義。因為文本浸潤了作者的情感,也是學生情感的“生發源”。與文本充分地對話,學生通過想像、聯想,能夠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摯的情感,同時讓個體也在無言中接受情感體驗,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三、民主的對話,產生愛的交流
情感可以推動文思,辭以情發。當學生的情感達到一定的程度,他們就會有噴吐的愿望。此時,我們再創設濃厚的教學情境,渲染課堂氣氛,充分挖掘文本的內涵,誘發學生的真切體驗,引領他們進入課文所創設的境界,激活形象思維,促進平等對話,讓他們借助語言來感受形象,那是最好的時機。正因為學生有了愛的體驗,他們才會有如此精彩的愛的語言交流。當我問他們:“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有意思嗎?為什么用二個“愛如茉莉?”其中一位學生說:“前一個愛如茉莉,是說真愛像茉莉花那樣清香淡雅,既平凡又偉大;后一個愛如茉莉是作者羨慕這樣的愛,感嘆這樣的愛,為他們父母的這種愛祝福。”多么含義深刻,多么富有詩意的語言呀!這位同學剛說完,又有一位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他說:“前一個愛如茉莉是表示贊嘆,后一個愛如茉莉是說爸媽的愛就像這茉莉花一樣,時時送來縷縷幽香,裊裊地鉆到我們的心中,溫暖我們的心。”又是多么獨到的心靈傾聽呀!難怪這節課中每個學生都成了愛的天使!之所以他們妙語連珠,一串串愛的語言飄然而至,那是因為他們都是發自肺腑的、真心真誠的、民主的交流并交融。
四、巧妙的設計,升華愛的意義
學完了《愛如茉莉》這篇課文,要是就停留在父母的情愛中,那也就失去了對文本中的蘊含的真正意義。“課文無非是例子”,重在舉一反三。因此,在關鍵處,教師精心巧妙地設計,能夠點撥或拓展學生的思維,更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升華。當我問學生此時此刻你再看到“愛”時,你覺得愛如什么?為什么?學生此時滔滔不絕,他們在作業本上都寫下了自己的真情、真愛、真感覺。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有:“愛如玫瑰。因為我在一本書上曾經看到這么一句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們同學的愛就像玫瑰。”“愛如陽光,陽光普照大地,使萬物生機盎然,老師的愛就如陽光,讓我們汲取知識,茁壯成長。”“愛如百合。它潔白、高雅,為對方默默地付出,不追求虛榮和漂亮。”“愛如綠茶。爸媽的愛雖然沒有像電影里的那樣浪漫,但他們平平凡凡,就像綠茶越喝越清香,溫暖我們的家。”、
是的,一切盡在不言中。課堂上我更多的是傾聽,和他們的家長一樣,我時而微笑,時而點頭,時而沉思,時而淚珠漣漣。誰說我們的孩子不懂愛?情到深處自然發!希望我們的課堂更多一些溫馨,希望我們的教科書更多一些溫情,讓愛的陽光伴隨他們快樂成長。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3
一、教材簡析:
《愛如茉莉》是蘇教版五年級的一篇新課文。文章以清新優美的筆調,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院照料這件小事,描述了父母之間相濡與沫的關愛如平淡無奇的茉莉,潔白純凈,素雅溫馨。全文字里行間彌漫著真情,充盈著真愛,是一篇引領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扎扎實實進行語言訓練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培養語感,通過細節描寫感受父母之間平淡卻深厚的親情,從而理解“真愛就像茉莉”。
2、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在具體語境中感受“愛如茉莉”。
難點是:互動生成,價值引領,意境領悟。
四、教法與學法:
“生活有真愛,細節見真情;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本課教學擬摒棄按部就班的程序和繁瑣的分析,遵循“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展”的理念,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對內容大膽取舍,整合三個板塊:
①朗讀詞語,感受茉莉;
②讀悟課文,品味愛心;
③仿寫練習,提煉升華。從而引領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體現語文課的原汁原味。
五、教學思路: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復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增強體驗,拓寬延展。
(一)朗讀詞語,感受茉莉。
1、板書課題:《愛如茉莉》
2、三讀課題,導入情場:
①這是一個溫暖的詞,讓我們齊讀課題;
②這是一個博大的詞,讓我們大聲地讀;
③這是一個深情的詞,讓我們深情地讀。
3、出示詞語,讀詞品味。
(1)老師這兒有4個詞語,哪位同學來讀?
出示: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縷縷清香彌漫詩意
(2)這4個詞概括了茉莉的特征,茉莉是什么樣兒的?在同學們心中是什么樣的?用上一兩個詞語來描述,說一句話→說兩句話。
(3)小結:學課文時可以看到、學到很多詞語,不但要會記,還要會運用,要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我認為這樣設計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會讀并能夠積累文中的重點詞語;二是說話訓練,說學生在理解詞語包含的意思的同時學習運用。從而引領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引領學生在不斷的嘗試運用中,深層次地品味語文,培養對語言獨特的感受能力。]
(二)自讀課文,品味愛心。
1、描述:生活中有茉莉花,我們學習的是《愛如茉莉》,文中爸爸媽媽的愛鑲嵌在課文的細節中,同學們要關注細節,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同時要感受描述的語言。語文是有溫度的,是通過字或詞表現出來的。要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
(板書:生活有真愛,細節見真情;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
讓我們靜靜地去朗讀課文第6小節到最后的文字。
2、要求:劃出能表現愛的細節的詞句。如果是詞語用著重號在下面標出。在旁邊空白處寫寫自己的感受,寫寫批語。
[這一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從細節處來體會字詞的冷暖,教給學生具體的學法,讓語文的最佳目的和要求落實到具體的學習行為上。教師用自己的語言引導學生知道做什么與怎樣做,長期以往,必將有利于促發學生真正學到語文,并且具備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體驗感悟,交流深化。
1、小組交流:
從哪些細節,哪些語段中感受到愛如茉莉。在小組內,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語句,請你先有感情地讀一讀,然后表達自己的觀點,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補充。(師巡視)
2、班級交流(預設):
預設1第二天早晨,媽媽用虛弱的聲音對我說:“映兒,本來我答應今天包餃子給你爸爸吃,現在看來不行了。你呆會兒就買點現成的餃子煮給你爸吃。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去的。”
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有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院。
①在媽媽心里,生病與餃子哪一個重要?練習讀。媽媽為什么不讓爸爸馬上來看自己?
②“爸爸直奔醫院”,ben和ben有區別嗎?從“直奔”這個詞可以讀出什么?看到這個詞語,你看到了什么畫面?練習讀。
[從語音入手抓住對“奔”字的感受,從語義的理解感受當時父親的心情。引導學生關注、感悟文字的溫度。]
預設2第9自然段表述了一幅畫面,有沒有特別留意?大聲讀,讀完后談談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當我推開病房的門,不禁怔住了: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
①談談對這段話的總體感受。
②從“恬靜的微笑”、“緊握著的手”看出什么?
③輕輕柔柔的,陽光是悄悄地“探”了進來,有沒有溫度?“探”字有溫度嗎?“探”和“照”有什么不同?“照”和“射”都可以啊!一個“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陽光也不愿破壞這美好的畫面,陽光也是多情的。)
[語文課是教師帶著自己的理解和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揮”字與“照”的比較,感受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接近語言的真象]
預設3這幅美景讓作者怔住了,下面的兩句話,會怔住我們的同學們。
爸爸邊打哈欠邊說:“我夜里睡得沉,你媽媽有事又不肯叫醒我,這樣睡,她一動我就驚醒了。”
媽媽說:“你爸爸伏在床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
①從這兩句話中,你們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這一夜,爸爸睡得沉嗎?從哪兒看出?爸爸為什么睡得不沉?
③媽媽睡得沉嗎?你們從哪兒知道的?
④他們彼此都想著對方,實際上沒有睡好,卻想告訴對方睡得很沉,這是為什么?
A:分角色朗讀。
B:引讀17小節:
為什么寫幽香“鉆”到心中?對“鉆”有什么別樣體會?為什么會鉆到心里去呢?說說你是怎樣體會的。
小結:幽香是氣味,不可能鉆進心里,打動我們的是父母之間無私的愛;“愛”溫暖彼此的心,所以覺得茉莉也顯得更加潔白純凈。愛如茉莉!
[通過具體文字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促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用生活經驗來解讀文本的含義。教師的小結,延伸了學生的理解,并通過教師的話語向學生傳遞教師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未曾感受或感受不深的。]
預設4齊讀最后一句,“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為什么用了兩個“愛如茉莉”?為什么不用三個?
一開始作者贊同這一說法嗎?為什么后來不但贊同還寫出來了?
[加深對文本意圖的理解]
(四)個性理解,提煉升華。
1、寫:不同的人對“愛”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在現在的年齡,如果讓你打一個比方,你認為愛如什么?用一句話,寫出你對愛的理解,愛如。
2、說:交流。
3、讀:讓我們一起朗誦老師寫的《愛如茉莉》。
愛如茉莉
愛是媽媽辛勞的身影,
愛是爸爸輕輕的叮嚀,
愛是恬靜的微笑,
愛是美麗的謊言。
愛是真誠理解,
愛是溝通無限,
愛如茉莉,潔白純凈;
愛如茉莉,清香彌漫。
4、總結:人生的不同階段,對待愛的看法也不同。生活中要愛,同學之愛,老師之愛,父母之愛,讓我們該愛就愛。
[寫感受的過程,就是梳理自己思想和思考學習所得的時間,以這樣的方式,把文本中的語言溫度轉化為自己的文字溫度。]
板書:
愛如茉莉
平淡無奇
清香彌漫
潔白純凈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4
本文用清新、樸實的語言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院照顧這件小事,告訴我們真愛就如茉莉般平淡無奇卻芬芳怡人。
文章在寫作上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以花為線索,借花傳情。
文章開篇就寫到修剪茉莉花枝的媽媽,由真愛像什么的問題獲得媽媽“就像茉莉花”的回答,這就引出話題,點明題意,開啟下文。
中間寫爸爸、媽媽互相關愛也不離茉莉花,爸爸叮囑“我”帶上茉莉花到醫院,到醫院又把茉莉花插進瓶里,在茉莉花中寄托了爸爸對媽媽的一片真情。
末了又寫到茉莉花,以其潔白純凈、幽香縷縷狀寫環境,點擊真情,并且由此及彼,以“愛如茉莉”作結揭旨,贊美真愛之情。
二、互相真愛,情意感人。
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互相之間有著心照不宣的“真愛”,有著令人感動的情意,有如茉莉花一樣潔白清純,上面已經在詞句分析中作了探解,這兒從略。
三、首尾呼應,點題揭旨。
開篇提出話題,點明題意,通過媽媽之口說出“愛如茉莉”之意;結尾以“愛如茉莉”連續反復作結,揭示了“真愛”的內涵,深化了意旨。
這樣,首尾呼應,結構縝密,卻又不著痕跡,一切是隨文而來,自然有致,令人佩服。
為讓學生能從字里行間真切感受到如茉莉般的真愛,教學時,我特意作了一些安排。在讀第一部分內容時,我緊緊抓住“平淡無奇”一詞,先讓學生結合平時觀察所得,說說茉莉的特點,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并從媽媽的話語中初識如茉莉般平淡的真愛。在指導學生讀第二段的時候,緊緊圍繞父母之間的相互關愛,讓學生通過反復讀去感受、體驗“真愛”之情。這部分文字淺顯易懂,但讀起來讓人感動。我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體現父母之間真情的詞句,再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這樣一來,學生對文中所表現的如茉莉般純潔的愛認識得更深了。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5
一、 語言描述,激qing導入
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在不同人的眼里,愛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象征。在映子媽媽的眼中——愛如茉莉。(引讀課題)
茉莉普普通通,平淡無奇,為什么媽媽卻說真愛就像茉莉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作者映子一家,去體會他們之間如茉莉般的真愛吧!
二、 精讀課文,品味愛心
(一)師:首先讓我們來看一幅畫面。(出示圖片)
1、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你看到的畫面嗎?
2、文中又是用怎樣的語言來描繪這幅圖的呢?誰來讀讀?
3、聽了他的朗讀,你愿意用什么詞來概括畫面的內容呢?
(溫馨 恬靜 靜謐美好)
4、是啊,多么溫馨而又恬靜的畫面呀,下面就請同學自己讀讀這段文字,劃劃感動你的句子,圈圈震撼你的字詞,寫寫你的感受,再把你的體會感悟用朗讀表達出來吧。
5、交流:“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
(1)“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可以感受到爸爸對媽媽的愛。
◆為什么?說說看。我從“緊握”這個詞可以感受到爸爸肯定一夜都沒有睡好。
◆你知道爸爸為什么要這樣做嗎?因為他知道媽媽有事肯定不會叫他,唯有緊握住媽媽的雙手。
◆是啊,此時爸爸對媽媽的愛就是那緊握的雙手。
(2)過渡:那么媽媽知道爸爸這份濃濃的愛意嗎?
◆從“恬靜的微笑”可以看出來。是啊,什么叫恬靜。可以想象此刻媽媽的內心肯定是——(幸福的,愉快的,滿足的)
那你就幸福地讀一讀“恬靜的微笑”
那你就愉快地讀一讀
那就滿足地讀一讀
◆爸爸沒有睡好,媽媽睡好了嗎?沒有。她那“嘴角一直掛著微笑”就泄露了這甜蜜的秘密。為了不驚醒爸爸,媽媽就一直一動不動,已至于后來手和腳都麻木了。
◆,但看到爸爸能多睡一會,就感到了無限的滿足,無限的幸福,媽媽對爸爸的愛都融在了這恬靜的微笑中。此時愛就是那——恬靜的微笑。
(3)(讀一讀)我們無須再多說什么,一切盡在不言中。就讓我們用讀這個最樸素的方式表達他們雙方濃濃的愛意吧。
個人讀 評價:(反)聲音再輕柔些吧,你忍心破壞這恬靜溫馨的畫面嗎?/你這樣讀可會吵醒他們的喲。
(正)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無言的愛了。/你是映子父母的知音,你讀出他們心底深沉的愛。/讀得真好,我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現了病房里這感人的一幕。
齊讀 小結:是啊,真愛無言,大愛無聲。讓我們把愛放在心間,動情一起讀讀這感人的畫面吧。
過渡:當我帶著這份情意再看陽光看周圍的一切時,我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
“悄悄地”“探”“輕輕柔柔”連陽光都不忍心打擾這溫馨的畫面。
引讀:是啊,人有情時景也動情。此時,愛就那一束輕輕柔柔的陽光。
周圍的一切顯得那么——靜謐美好,一切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
6、出示小詩。
過渡:如此動人畫面,這樣感人的場景,分明就是一首令人回味無窮的小詩。
(1)老師范讀(配樂朗誦)
真愛
真愛是什么?
真愛是媽媽嘴角恬靜的微笑,
真愛是爸爸那緊握的雙手,
真愛是彼此體貼地徹夜未眠,
真愛是一束輕輕柔柔的陽光,
哦,真愛是什么?
只要你用心發現,真愛就在你的身邊!
(2)學生讀
(二)尋找愛的細節
過渡:其實,文章中像這樣感人的細節還有很多很多,也許是一個動作,也許是一個表情。下面就請大家再次用心細細品讀6—18自然段,尋找愛的細節,感悟愛的真諦。然后模仿老師的樣子,在你感動的地方寫上一句“真愛是 ”
(1)交流
過渡:是愛,撥動了我們的心弦;
是愛,豐富了我們的語言;
是愛,化作這樣一幅溫馨感人的畫面。
◆齊讀:此時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幅畫面吧。恬靜的微笑,緊握的雙手,輕柔的陽光,此時無聲卻勝有聲啊。什么都不用說,就讓讀來傾瀉我們內心的情感吧!(配樂)
三、情感升華,體悟“愛如茉莉”
(1) 以前,媽媽說真愛如茉莉,映子不以為然,而現在,她從媽媽住院這件事中,親眼目睹了這樣一種愛,一種融化在生活細微處的愛,一種平平淡淡卻那么令人回味的愛。此時,病房里那簇平淡無奇的茉莉顯得——引讀
(2)幽香能“鉆”進我們的心中嗎?
“鉆”到我們心中的是什么?——是愛!
是愛,是父母間平淡無奇的愛;是父母間潔白純凈的愛;是父母間散發著縷縷幽香的愛!!
(回歸板書)
(3)哦,原來愛真的如茉莉一般。我們終于和映子一樣深切體會到了——“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讓我們去體會作者那種恍然大悟,輕輕地說:“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讓我們去觸摸那無痕而又濃濃的愛意,深情地說:“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同學們,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彌漫著愛的痕跡,愛有多種多樣,課文中所說的是夫妻間平淡無奇的愛,還有呢?有位哲人曾經說過:世界上缺少的不是愛,而是缺少發現愛的眼睛。相信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對愛又有了一番更深的理解。“愛是什么?”讓我們擁有一雙發現愛的慧眼一顆發現愛的慧心吧,就請你以“愛是 ”寫幾句發生在你身邊的愛的感言吧。
作業:1、把《愛如茉莉》讀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2、用“愛是 ”為開頭寫寫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愛的故事。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60
教師課前板書: 平淡無奇 潔白純凈
縷縷幽香 裊裊清香 愛如茉莉
彌 漫 詩 意
課前交流:請同學們讀老師的名字。
一、引入。
齊讀課題。
師:這些詞語哪些同學來讀。
指名讀(2名同學),齊讀。
師:這三組詞語都和茉莉有關,茉莉是什么樣的?在同學們心中是什么樣的?用上一兩個詞語來描述,說一句話或者兩句話。
生:我心中的茉莉,平淡無奇,開出的花縷縷幽香。
師:開出的花—散發出縷縷幽香,要不別人聽不懂,再說一遍。
(學生說)
(一學生描述,用了三個詞)
師:詞語在運用中才能會用,才能變成自己的語言。還能說嗎?
(生用上了平淡無奇、潔白純凈、詩意)
師:誰能說得更具體一些,更豐富一些。
(生用上了六個詞語,師表揚)
師:能說兩句話嗎?只要開口說話,老師就高興。
(學生反應不積極,沉默了一會)
生:富有詩意的茉莉,平淡無奇,但散發出縷縷幽香……
師:學課文時可以看到很多詞語,不但會記,還要會用,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評價:這部分的設計意圖,一是讓學生會讀文中的重點詞語,二是說話訓練,讓學生在理解詞語包含的意思的同時學習運用。這兩種目的都隱含在具體的要求之中,設計上了無痕跡,開始已經有了濃濃的語文味。
反思:學生現場反應不是很好,一是因為對課文不很熟悉,所以讀詞,說話不流暢;更主要是平時缺少這樣的訓練,所以不能很好理解教師的意圖。可以看出,一個語文教師的教學思路決定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程度。語文教師應該引領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并且能夠引導學生在不斷的嘗試運用中,更深層次品味語言,培養對語言獨特的感受能力。
建議:在學生不熟悉的情況下,可以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互相讀一讀,說一說,然后再交流,實現真正的順學而導。
二、讀書。
師:生活中有茉莉花,我們學習的是《愛如茉莉》,這樣的愛像茉莉,流淌在細節中,要求同學們關注細節,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同時要感受描述的語言。語言是有溫度的,是通過字或者詞體(表)現出來的。要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
(師板書: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
師:自讀課文,一定要出聲,標出能表現細節的詞句,在旁邊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讀,聲音較小)
師:非常好,同學們都很投入。讀出聲音,輕輕地讀。
(教師巡視)
師:有的同學很好,已經在邊上寫上了自己的感受。
(教師與學生小聲交流)
師:可以從一句話,一件事中,不經意的動作,一個眼神中看出來,哪些地方流露出來?畫下來做上記號。
評價:本部分的設計看似平常,仔細體會,意味深長。“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正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感受力,能夠從課文語言中體會“冷暖”的情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教師板書這兩句話本身也是語文的文化意味的體現。語文課上哪怕一個細小的地方都應該是充滿語文氣息的。教師引導學生從細節處來體會字詞的冷暖,給學生具體的方法,讓語文的最終目的和要求落實在具體的學習行為上。教師用自己的語言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學生知道做什么,知道怎么做。這樣長期訓練就可以真正學到語文,并且具備自己的學習方法。
反思:很多語文課沒有語文味,有的是因為教師自己缺少文化底蘊,所以教師語言干癟,不能傳遞文化氣息;再就是目的不明確把語文課上成其他類型的課;現實中,很多語文課設計意圖也很好,但是往往直奔主題,這個主題是教師執教的目的,也是學生學習的目的,但是往往因為不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具體化,學生不知應該怎么做。沒有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感受到怎么學習語文,所以最終總是效果不好。應該從這堂課的設計及執教方式上獲得啟發。
建議:如果是在自己班級上課,學習要求一次性提出來,剩下的時間就讓學生潛心讀書。
三、交流。
師:先把自己劃出來的讀給大家聽,從哪些細節,那些語段中感受到愛如茉莉。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補充。誰愿意第一個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讀一讀,然后表述自己的觀點。
(學生沒有動靜)
評價:教師提出的匯報要求具體明確,滲透了方式和方法。
建議:可以開始就提出要求,先通過讀把你的感受表現出來,然后再說出來,這樣學生在開始讀的時候就能夠調動情感,讓第一次朗讀更有效。
師:不管對錯,要敢于表達。(教師鼓勵)
(指名說)
生:第一篇(頁)最后一個段落……我感到媽媽對爸爸的愛,平淡無奇卻又是真摯的愛,善意的謊言表現了真摯的愛。
師:還有補充嗎?在媽媽心里,生病與餃子哪一個重要?
生(齊):病!
師:在媽媽心里?
生(齊):餃子。
生:爸爸直奔醫院……從“直奔”這個詞我感覺到爸爸對媽媽的愛。
(教師板書:奔bēn和bèn)
師:bēn和bèn有什么區別嗎?查過字典嗎?
生:bèn有目的,bēn無目的。
師:文字是不是有溫度的?從“奔”字就體現了。嫦娥奔月中的“奔”應該是bèn,是嫦娥向著月亮去。誰還可以說?
(學生有一會沉默)
評價:對“奔”字的感受,從語音入手,獲得語義的理解,從語義的理解感受當時父親的心情。把語文學習的真諦隱含在這個字的處理中,引導學生一步步感覺到文字的溫度。
生:“你爸爸在床邊睡著了……”手腳麻木了,表達了媽媽特別愛爸爸。
師:再讀一下行嗎?
(學生讀)
師:還有什么新的看法嗎?
生:(沒聽清老師的要求)我還劃了“我夜里睡得沉沉的……”,可以看出父母互相為對方著想。
師:兩處聯系起來看,愛是雙方的。有新的認識和理解嗎?還有其他地方嗎?
生:第8自然段“爸爸沒有吃餃子,也沒有聽我……”爸爸的心情多焦急,反映了那份純潔的愛。
師:文中很多(這樣的地方),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再一次鼓勵)
生:病房中的茉莉更加潔白、純凈……
師:幽香鉆進鼻子,為什么寫“鉆”到心中?對“鉆”有什么別樣體會?說說是怎樣體會的。
生:“鉆”在現實中不行,幽香是氣味,不可能鉆進心里,打動我們的心,是父母之間的愛。
師:“愛”溫暖人們的心,所以覺得十分純潔……人們心情好,感到周圍的一切都是好的。
評價:對“鉆”字的處理,讓學生說出別樣的體會,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生活經驗來解讀文本的含義。架構具體的文字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從而促使學生深層次考慮,自己得到答案。教師的總結,延伸學生的理解,進行完善,同時通過教師的話向學生傳遞教師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未曾感受或者感受不深的。把教師的理解評價與學生的理解結合起來,就有了更加立體豐富的認識。
師:第9自然段表述了一幅畫面,有沒有特別的留意?認真讀,讀完談留下什么印象。讀出聲音。
(自由讀)
(指一名學生朗讀,學生把叮囑讀成叮屬)
師:對自己的朗讀評價一下。
生:讀得不太好。
師:怎樣才能讀得好?
生(齊):讀熟練。
師:推薦一名同學,你覺得她會比你讀得好。
一名學生朗讀。
(仍把叮囑讀成叮屬,教師糾正。)
師:自己評價一下。
生:不怎么好。
師:要讀好,要讀熟,還要投入得讀。自己大聲讀,一會找同學來讀。
(學生齊聲朗讀)
師:同學們喜歡合唱,老師希望獨唱。現在有兩位同學舉手了,還有沒有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
師:第五位(舉手的)同學來讀。
師:謝謝!讀得非常投入。老師來讀一下,我讀的不是最好的。你聽老師讀,體會給你什么感受?
(師范讀)
反思:在教師的設計里,這里可能沒有什么難度,但是在學生身上就出現了這種現場的“尷尬”,而這種尷尬又是真實的存在,是學生學習的真實面目,是不能夠回避的。多數的公開課上大家都不希望出現意外,因為時間是有限的,這樣的地方時間太多,往往不能展示其余,有時又是這樣的地方影響現場的效果,不能被“聽眾”所接受,所以就常常成為真正的尷尬。如果執教教師自己放松一點,正視這種存在,讓學生自己去讀,去評價,讓他們自己內心有所感觸,然后發奮去讀,哪怕課下去用功,也算達到了教育的目的。“聽眾”也應該放松一下,不是來看學生平時訓練的精彩,不是來看學生平時能力的展示,我們所期待的是執教的真正精彩,是感受語文教師對語文的獨特理解,是看教師帶著自己的理解和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這樣的時刻即使尷尬,同樣有價值,同樣值得喝彩。
師:描述感人的畫面與情景,哪個畫面,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沒有表示)
師:輕輕柔柔的,陽光是悄悄地“探”了進來,有沒有溫度?有沒有溫暖?是幾度呀?“探”字有溫度嗎?(教師板書:探)
生:應該是有的,因為陽光充滿了溫情。
師:“探”和“照”有什么不同?
生:“探”用的是擬人的寫法。
師:為什么用“探”?“照”和“射”都可以呀。
生:這樣寫比較輕……
生:改了別的字就不是擬人了。
(師生笑)
師:完了嗎?
生:用上“探”說明陽光也不打擾這幅畫面。
師:也像做兒女的一樣,不愿意打破這樣的畫面。這些景語是有感情的,所以是有溫度的。同學們再讀一讀。
(學生齊讀。)
評價: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探”字與“照”“射”的比較,去體會“探”在這里的感情魅力。通過這樣的比照能夠感受到“探”的獨特,也能夠感受到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語言,這就是語言有溫度的原因所在。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會接近語言的真象。
反思:在教師的設計中,這里應該是放開學生的時候了,讓學生根據前面學習的方式方法來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看法,但是現場的學生沒有展示出他們對課文語言的獨特理解。教師沒有著急,用了引導的方法,直接提出“探”這個詞語。我想到了教師的作用,在新課程中提出教師應該是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在這樣的時候,教師怎樣才能最好的發揮自己的作用呢?是引導學生先看某一段,發現了嗎?沒發現,再看某一句,發現了嗎?然后學生說出某個字、某個詞。我想這樣的引導不是真正的引導,這樣的引導是和學生玩一種猜謎的游戲,最后的謎底是某字某詞,而不是對某字某詞的看法和理解。在這樣的時候,如果時間允許就讓學生再去讀一讀,想一想;如果時間不允許,就直接提出來,讓學生再去思考、討論,這樣更能體現教師作用。
師: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感受、體會。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句。
(學生齊讀)
師:為什么用了兩個“愛如……”
生:強調。
師:愛就如茉莉?還有嗎?
生:表示一種感嘆,可以深入心靈。
師:充滿溫馨。
生:為了點題!
師:點題一個就夠了,為什么用了兩個?
生:也是為了強調。
師:為什么不用三個?
生:多用就啰嗦了。
師:開始作者認同嗎?為什么后來寫出來了?
生:看到當時的情景明白了。
師:愛如茉莉是由衷的贊嘆、贊美。齊讀最后一節。
(學生齊讀)
師:拿出感情來讀行不行?
(學生讀)
師:作者心中這樣的愛平平淡淡而又真真切切。
反思:我覺得這個班的學生還是很有個性的,他們似乎沒有理解作者意圖,也沒有理解教師意圖,而恰恰是這種不理解,為我們展示了一種真實。過于理解教師意圖的學生往往讓公開課的過程變得平淡無味,讓學生的發言變得假、大、空。這些學生不理解而努力去理解,展示了學習的真實,也展示了教師執教的真實,讓我們發出會心的微笑。
四、拓展。
師:同學們眼前,在現在的年齡,如果讓你打一個比方,你認為愛如什么?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各自)寫一句話。
(學生寫,教師巡視。)
(匯報交流)
生:愛如百合,我看到一個動畫片上,一個女孩特別白,比喻成“白百合”。
生:愛如玫瑰,聽別人說玫瑰是愛情的象征。
師:愛如玫瑰,轟轟烈烈,也不要忘記愛如茉莉。
生:愛如檸檬糖,有酸也有甜。愛如卡布西諾,帶泡沫的咖啡……
師(笑):什么東西?
生:卡布西諾,苦中有甜。
生:愛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生:愛如康乃馨,溫馨而祥和。
生:愛如一把火,給汽油就燃燒,給空氣就燦爛。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全場笑聲)
師:要有熱烈的愛,愛也要有理性。
生:愛如陽光,可以溫暖別人和自己。
生:愛如繁星……
生:愛如空氣,無所不在,無微不至。
(掌聲)
生:愛如星光,雖然月亮遮住了它,但不能阻止放光。
生:愛如動力……
生:愛如月光,給人光明而不耀眼。
師:愛如咖啡……
評價:給學生寫感受的時間,就是給學生和梳理自己思想和思考學習所得的時間。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筆表達出來。一節課學生肯定不會立竿見影,去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每節課都有這么一點時間,學生不但語言表達,并且把文本中的語言溫度轉化為自己文字的溫度。
反思:這個部分是這堂課中學生發言最熱烈的時候,不乏精彩語句,說明學生能夠思考,并且能夠表達。我想是因為,在整堂課中,教師不管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都給學生鼓勵,都給學生機會。無論多么“艱難”,教師都沒有越廚代皰,都沒有越過學生去實施自己的教學方案。
師:人生不同階段,對待愛情的看法也不同。生活中需要愛,除了愛情,更需要同學、老師的愛,這些愛可以使我們更有力量,更溫暖。
下課。
聽課后,我在想,如果讓所有的語文教師來做一道題——語文課像什么?肯定大家的答案是不同的。“課如玫瑰”要有激情,“課如荷花”要清澈明凈,“課如檸檬糖”要有滋有味……我想應該是“課如茉莉”,看起來平淡無奇,品起來幽香縷縷,回味起來則是清香裊裊。美到極至是平實、自然。看《愛如茉莉》的教學,就有這樣的感受。薛老師不急不躁(內心不得而知),整堂課如涓涓細流,像一首清麗的小詩,沒有波瀾壯闊,沒有峰回路轉,但是同樣動人。沒有一句,沒有一處是脫離語文的生發,課堂上飄蕩著濃濃的語文氣息,師生在交往、對話中完成了文本的審美過程。回味起來,讓人感到很多地方都在啟發著我們,這就是裊裊不去的清香吧。
語文課的激情,語文課的明凈,語文課的千百種滋味,由誰來決定呢?是教師特長?是學生特點?還是文本本身蘊涵的情感?語文課的基調應該由文本所表現的基本情感作為參照,這種情感不是教師過度解讀的情感,不是學生過度生發的情感。過度的生發與解讀,讓語文學習失去了本來面目,以至于群情激昂,而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對文本的過度解讀正是語文課不成為語文課的根源所在。語文課應該強調對文本的基本解讀。從這節課的執教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去思考文本以外的東西,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圍繞文章的詞句來進行,讀詞,用詞語說話,關鍵詞語的理解等。同時教師引入“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景語”“情語”等促使學生感受語言,提升學生的語言境界。這樣的教學讓人感受到這是一節充滿文化氣息的語文課。整堂課下來,線索清晰,干凈利落,沒有旁枝斜蔓。想必學生學習的所得也是清晰的。
每一名教師在上課前,肯定都帶著自己現成的東西,教學思想,文本理解,教學的設計……學生呢,同樣帶著自己的東西,原來的生活經驗,原來的學習經驗,甚至課下發生的事情帶給他的情緒體驗……一個看似平靜的課堂,其實存在太多的思想。怎么讓這些思想統一在一起,共同去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有用的信息傳遞給學生?這需要教師充分考慮。這堂課中充分調和了這種“供需矛盾”,教師給學生空間,考慮到教學的需要,同樣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沒有把自己的設計通過強硬的方式給學生,始終在順應學生的學習。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樹木與森林”的關系問題。關照了文本中詞句,對于文章整體的情感脈絡把握稍弱;也許這是薛老師第二課時要完成的任務。
這樣的一堂課是一堂真正的語文課,是帶給我們無盡思考和啟發的課。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7
一、復習導入:
1、讀題:帶著上節課對茉莉的感覺讀題。
2、師: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理清了脈絡,認識了茉莉,誰能用課文中的詞說說,這是什么樣的茉莉?
填空:_________的茉莉。
板書:平淡無奇(你說的是茉莉給你的感覺)
潔白純凈(你說的是茉莉的顏色和品質)
幽香縷縷(你說的是茉莉的香味)
這三個詞概括了文中茉莉的特點。讀一讀(讀得輕柔些)用上“雖然、卻”連起來說一說。
3、媽媽說真愛像茉莉,映子開始也這樣認為嗎?你從哪個自然段看出來?打開書,找一找。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讀——
4、在這句話后面加標點,可以加什么標點?(板書:?)
指名讀,你聽出了什么?把這種語氣帶進句子讀。
二、學生自讀感悟:
1、過渡:茉莉花那般平淡無奇,為什么媽媽卻說真愛就像茉莉呢?這節課我們就細細地讀讀課文6——18自然段,看看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哪些細節中可以感受到“愛如茉莉”,畫出來
師巡視提醒:這些愛,就像茉莉花一樣星星點點地散在文字里,流淌在細節中,要用心才能讀出來。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要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
2、同學們讀得非常專心,這是非常好的學習習慣。
三、學習6——18自然段。體會“這也叫愛!”
引子:板書大寫的“愛”,師述:愛是需要用心去付出,去承擔,體會文中父母的愛也需要用心去品味,去感受。
1、指名讀6——8自然段。(從你的讀中可以看出你也個映兒一樣是個懂事的女兒)
從媽媽的話中你體會到什么?(雖然生病,還惦記著爸爸)
媽媽如此了解爸爸,那爸爸呢?——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直奔”和兩個“沒有”)
小結: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餃子,美麗的謊言,卻系著爸爸媽媽之間深厚的情意,媽媽擔心爸爸吃不下(板書),爸爸卻十分擔心媽媽的身體,讓我們體會到了他們之間的那一份擔心。(板書:擔心)。
2、生病住院是痛苦的,照料病人是辛苦的,可是,當映兒推開病房的門,見到的卻是這樣的情景——(出示書上的圖片和相關句子)。
輕聲讀,這段話中的哪些詞語讓你感到心里暖洋洋的?
3、這溫馨的一幕讓她覺得初升的陽光也充滿了輕輕柔柔的愛意——
引讀“初升的……。”從哪個字體會到陽光也充滿了溫情與愛呢?為什么(探)
4、過渡:在這充滿如茉莉般真愛的病房中,繼續演繹著動人的故事,當我問爸爸為什么不睡陪床時,爸爸、媽媽的話又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
出示爸爸媽媽的話,輕聲讀,學生談感受,。
練讀爸爸、媽媽的話。(男女生分角色讀)
爸爸、媽媽為了對方,他們都一夜都沒有睡好啊!(板書:睡不好)這時,我們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們體諒對方的一番什么心呢?(板書:苦心)
同學們,回頭再讀第9自然段,相信你們一定會讀出別樣的感受。
指名配樂讀整段話。(聽了你的朗讀,覺得你已經沉浸在愛的芬芳中了)
再齊讀。
5、再品味細心。
還有哪些細節也散發著茉莉的芬芳呢?
a“叮囑”帶花,說明爸爸了解媽媽最喜歡的花。(爸爸為什么偏讓我帶茉莉花?)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8
教師課前板書:
平淡無奇 潔白純凈
縷縷幽香 裊裊清香 愛如茉莉
彌 漫 詩 意
課前交流:請同學們讀老師的名字。
一、引入。
齊讀課題。
師:這些詞語哪些同學來讀。
指名讀(2名同學),齊讀。
師:這三組詞語都和茉莉有關,茉莉是什么樣的?在同學們心中是什么樣的?用上一兩個詞語來描述,說一句話或者兩句話。
生:我心中的茉莉,平淡無奇,開出的花縷縷幽香。
師:開出的花—散發出縷縷幽香,要不別人聽不懂,再說一遍。
(學生說)
(一學生描述,用了三個詞)
師:詞語在運用中才能會用,才能變成自己的語言。還能說嗎?
(生用上了平淡無奇、潔白純凈、詩意)
師:誰能說得更具體一些,更豐富一些。
(生用上了六個詞語,師表揚)
師:能說兩句話嗎?只要開口說話,老師就高興。
(學生反應不積極,沉默了一會)
生:富有詩意的茉莉,平淡無奇,但散發出縷縷幽香……
師:學課文時可以看到很多詞語,不但會記,還要會用,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二、讀書。
師:生活中有茉莉花,我們學習的是《愛如茉莉》,這樣的愛像茉莉,流淌在細節中,要求同學們關注細節,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同時要感受描述的語言。語言是有溫度的,是通過字或者詞體(表)現出來的。要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
(師板書: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
師:自讀課文,一定要出聲,標出能表現細節的詞句,在旁邊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讀,聲音較小)
師:非常好,同學們都很投入。讀出聲音,輕輕地讀。
(教師巡視)
師:有的同學很好,已經在邊上寫上了自己的感受。
(教師與學生小聲交流)
師:可以從一句話,一件事中,不經意的動作,一個眼神中看出來,哪些地方流露出來?畫下來做上記號。
三、交流。
師:先把自己劃出來的讀給大家聽,從哪些細節,那些語段中感受到愛如茉莉。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補充。誰愿意第一個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讀一讀,然后表述自己的觀點。
(學生沒有動靜)
師:不管對錯,要敢于表達。(教師鼓勵)
(指名說)
生:第一篇(頁)最后一個段落……我感到媽媽對爸爸的愛,平淡無奇卻又是真摯的愛,善意的謊言表現了真摯的愛。
師:還有補充嗎?在媽媽心里,生病與餃子哪一個重要?
生(齊):病!
師:在媽媽心里?
生(齊):餃子。
生:爸爸直奔醫院……從“直奔”這個詞我感覺到爸爸對媽媽的愛。
(教師板書:奔bēn和bèn)
師:bēn和bèn有什么區別嗎?查過字典嗎?
生:bèn有目的,bēn無目的。
師:文字是不是有溫度的?從“奔”字就體現了。嫦娥奔月中的“奔”應該是bèn,是嫦娥向著月亮去。誰還可以說?
(學生有一會沉默)
生:“你爸爸在床邊睡著了……”手腳麻木了,表達了媽媽特別愛爸爸。
師:再讀一下行嗎?
(學生讀)
師:還有什么新的看法嗎?
生:(沒聽清老師的要求)我還劃了“我夜里睡得沉沉的……”,可以看出父母互相為對方著想。
師:兩處聯系起來看,愛是雙方的。有新的認識和理解嗎?還有其他地方嗎?
生:第8自然段“爸爸沒有吃餃子,也沒有聽我……”爸爸的心情多焦急,反映了那份純潔的愛。
師:文中很多(這樣的地方),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再一次鼓勵)
生:病房中的茉莉更加潔白、純凈……
師:幽香鉆進鼻子,為什么寫“鉆”到心中?對“鉆”有什么別樣體會?說說是怎樣體會的。
生:“鉆”在現實中不行,幽香是氣味,不可能鉆進心里,打動我們的心,是父母之間的愛。
師:“愛”溫暖人們的心,所以覺得十分純潔……人們心情好,感到周圍的一切都是好的。
師:第9自然段表述了一幅畫面,有沒有特別的留意?認真讀,讀完談留下什么印象。讀出聲音。
(自由讀)
(指一名學生朗讀,學生把叮囑讀成叮屬)
師:對自己的朗讀評價一下。
生:讀得不太好。
師:怎樣才能讀得好?
生(齊):讀熟練。
師:推薦一名同學,你覺得她會比你讀得好。
一名學生朗讀。
(仍把叮囑讀成叮屬,教師糾正。)
師:自己評價一下。
生:不怎么好。
師:要讀好,要讀熟,還要投入得讀。自己大聲讀,一會找同學來讀。
(學生齊聲朗讀)
師:同學們喜歡合唱,老師希望獨唱。現在有兩位同學舉手了,還有沒有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
師:第五位(舉手的)同學來讀。
師:謝謝!讀得非常投入。老師來讀一下,我讀的不是最好的。你聽老師讀,體會給你什么感受?
(師范讀)
師:描述感人的畫面與情景,哪個畫面,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沒有表示)
師:輕輕柔柔的,陽光是悄悄地“探”了進來,有沒有溫度?有沒有溫暖?是幾度呀?“探”字有溫度嗎?(教師板書:探)
生:應該是有的,因為陽光充滿了溫情。
師:“探”和“照”有什么不同?
生:“探”用的是擬人的寫法。
師:為什么用“探”?“照”和“射”都可以呀。
生:這樣寫比較輕……
生:改了別的字就不是擬人了。
(師生笑)
師:完了嗎?
生:用上“探”說明陽光也不打擾這幅畫面。
師:也像做兒女的一樣,不愿意打破這樣的畫面。這些景語是有感情的,所以是有溫度的。同學們再讀一讀。
(學生齊讀。)
師: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感受、體會。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句。
(學生齊讀)
師:為什么用了兩個“愛如……”
生:強調。
師:愛就如茉莉?還有嗎?
生:表示一種感嘆,可以深入心靈。
師:充滿溫馨。
生:為了點題!
師:點題一個就夠了,為什么用了兩個?
生:也是為了強調。
師:為什么不用三個?
生:多用就啰嗦了。
師:開始作者認同嗎?為什么后來寫出來了?
生:看到當時的情景明白了。
師:愛如茉莉是由衷的贊嘆、贊美。齊讀最后一節。
(學生齊讀)
師:拿出感情來讀行不行?
(學生讀)
師:作者心中這樣的愛平平淡淡而又真真切切。
四、拓展。
師:同學們眼前,在現在的年齡,如果讓你打一個比方,你認為愛如什么?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各自)寫一句話。
(學生寫,教師巡視。)
(匯報交流)
生:愛如百合,我看到一個動畫片上,一個女孩特別白,比喻成“白百合”。
生:愛如玫瑰,聽別人說玫瑰是愛情的象征。
師:愛如玫瑰,轟轟烈烈,也不要忘記愛如茉莉。
生:愛如檸檬糖,有酸也有甜。愛如卡布西諾,帶泡沫的咖啡……
師(笑):什么東西?
生:卡布西諾,苦中有甜。
生:愛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生:愛如康乃馨,溫馨而祥和。
生:愛如一把火,給汽油就燃燒,給空氣就燦爛。
(全場笑聲)
師:要有熱烈的愛,愛也要有理性。
生:愛如陽光,可以溫暖別人和自己。
生:愛如繁星……
生:愛如空氣,無所不在,無微不至。
(掌聲)
生:愛如星光,雖然月亮遮住了它,但不能阻止放光。
生:愛如動力……
生:愛如月光,給人光明而不耀眼。
師:愛如咖啡……
師:人生不同階段,對待愛情的看法也不同。生活中需要愛,除了愛情,更需要同學、老師的愛,這些愛可以使我們更有力量,更溫暖。
下課。
(注:此實錄據2005年7月25日下午阿遠整理,四部分內容的劃分為阿遠所為。)
附: 愛如茉莉
那是一個飄浮著桔黃色光影的美麗黃昏,我從一本纏綿悱惻、蕩氣回腸的愛情小說中抬起酸脹的眼睛,不禁對著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親沖口說:“媽媽,你愛爸爸嗎?”媽媽先是一愣,繼而微紅了臉,嗔怪道:“死丫頭,問些什么莫名其妙的問題!”我見從媽媽口中誘不出什么秘密,便改變了問話的方式:
“媽,那你說真愛像什么?”媽媽尋思了一會兒,隨手指著那株平淡無奇的茉莉花,說:就像茉莉吧。”
我差點笑出聲來,但一看到媽媽一本正經的眼睛,趕忙把很是輕視的一句話“這也叫愛”咽了回去。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歸來的前一個晚上,媽媽得急病住進了醫院。第二天早晨,媽媽用虛弱的聲音對我說:“映兒,本來我答應你爸爸今天包餃子給他吃,現在看來不行了,你呆會兒就買點現成的餃子煮給你爸吃。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肚的。”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他直奔到醫院。此后,他每天都去醫院。
一個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別的叮囑,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帶到醫院去。當我推開病房的門,不禁被跳入眼簾的情景驚住了:媽媽睡在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似乎是我驚醒了爸爸。他睡眼朦朧地抬起頭,輕輕放下媽媽的手,然后躡手躡腳地走到門邊,把我拉了出去。
望著爸爸憔悴的臉和布滿血絲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問:
“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邊打哈欠邊說:“我夜里睡得沉,你媽媽有事又不肯叫醒我。這樣睡,她一動我就驚醒了。”
爸爸去買早點,我悄悄溜進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松松散散地插進空罐頭瓶里,一股清香頓時彌漫開來。我開心地想:媽媽在這花香中欣欣然睜開雙眼該多有詩意啊,轉念又笑自己簡直已是不可救藥的“耍”浪漫。笑著回頭,卻觸到媽媽一雙清醒含笑的眸子:
“映兒,來幫我揉揉胳膊和腿。”
“媽,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到床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
這么簡簡單單、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卻使我靜靜地流下淚來。淚眼朦朧中,那叢叢簇簇的茉莉更加潔白純凈。它送來縷縷幽香,裊裊娜娜地鉆到我們的心中,而且縈縈不去。
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9
《愛如茉莉》是一篇彌漫著淡淡香氣的散文,以生動傳情的筆觸,描寫了父母之間互相關愛,有如茉莉一樣潔白純凈,芳香宜人,抒發了對這種感情的贊美之情。
題目十分新穎、別致,能激起人的閱讀興趣,但它也正是教學的難點:如何將“愛”與“茉莉”掛起鉤來?如何引導學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體會出“愛如茉莉”呢?
為了解決好這一難點,我在仔細研讀文本后,擬定了教法:摒棄按部就班的程序,遵循“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理念,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心里特點,對內容大膽取舍,抓住題目和細節進行教學,整合成四個板塊:
1、導入課題,初步感受茉莉;
2、品讀課文,尋覓“愛如茉莉”;
3、交流討論,品味“愛如茉莉”;
4、歸納提煉,拓展延伸。
本課中父母之間的愛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許多細節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先指導學生“關注細節,抓人物的一個動作、一種眼神、一句話語”去體會父母之間的愛,然后在課堂交流中緊緊圍繞細節處展開品讀,通過“直奔”、“緊握”、“叮囑”等詞語感受真愛,再適時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中父母之間的一些小事體會到生活中的真愛,將文本中的情延伸到文本外,讓學生對愛有了切身的感悟。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10
讀了《愛如茉莉》這篇課文,一幅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縷縷幽香的茉莉圖便出現在我眼前,讓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句詩。我就在想,如何將這篇清新自然的課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諧中將主題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間那種平淡又真切的愛情呢?于是我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了教案,又精心制作了第一課時的課件,配上了美妙的音樂。課上下來基本達到了預設的效果,不過也存在著缺憾:
一、善于捕捉細節,用心體會字詞知冷暖。
父母之間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愛,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中,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用心閱讀文中發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寫特別感人的細節,并寫寫批注。學生通過獨立自主的研讀文本、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教師的點撥引領,明白了字詞的意義與功能,知道了細節對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意義,真正感受到了“愛如茉莉”。
然而在引導過程中,在問題與情境的把握上還不到位,還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問題與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營造起來的溫暖氛圍差點因為問題的思考與困難而破壞。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學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與問題的交融。
二、適時進行學法指導。
在課文感知過程中,適時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很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作批注、加標點、讀中感悟等,讓學生逐步感受語言的分量,感受到“愛如茉莉”的真正意義,循序漸進地學會語文學習。不過,讓我吸取的教訓是,象類似比較抒情的課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學法指導,不要讓過多的學法指導沖淡了花香。
讓語文課堂充滿花香,這是我們語文教師一直追求的!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11
教材分析
我們在教學中不能以本為本,只有超越文本,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學中,我以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為目標,以仔細研讀為重要手段,引導學生感悟。一句溫馨的話語,一個溫柔的動作,都蘊含著樸實的父母之愛,并學習用細節描寫的方法描述身邊普通而又平凡的“愛”。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通過細節描寫感受父母之間平淡卻深厚的親情,從而理解“真愛就像茉莉”。
3、抓住文中重點詞語,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架起讀寫的橋梁,使學生學會觀察、體味并抒寫身邊的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細節描寫的品讀,感受父母之間平淡而感人的真愛。[小
教學難點:結合對語言文字的品讀,理解 “愛如茉莉”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了解茉莉
1、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初步的學習了這一篇文章,這兩組詞語是寫茉莉的,請你來讀讀。(讀出理解,讀出詩意)
2、出示圖片: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這小小的茉莉花,這就是茉莉花,這還是茉莉花。
3、生活中有一種愛,像茉莉一般平淡無奇,但它散發的縷縷幽香卻彌漫在我們的生活中。課文介紹的是一對普通夫妻間的愛,他們的愛就如茉莉一樣潔白純凈。讀題。
二、瀏覽全文,整體感知
1、生活本是平淡如水的,但母親住院卻在這平淡中蕩出了愛的漣漪。快速瀏覽全文,你從哪些事情感受到父母間如茉莉般的愛。
2、如果你完成了就用你那清醒含笑的眸子看著我。
真愛就像茉莉花一樣,星星點點散落在文章中,讓我們把它們找出來,交流。
三、精讀細節,感受真愛
同學們,愛流淌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中,一句感人的話語,一個溫柔的動作,一個恬靜的微笑,一個會意的眼神……讓我們用心去讀第一件事,找一找,哪個詞哪個句最讓你感動,說說理由。
(一)出示6-8小節
1、媽媽的語言
小結:這就是媽媽愛爸爸,她的表現是煮一碗餃子,她的表現是用虛弱的聲音囑咐。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這就是愛!你能讀出這種感情嗎?練讀。
2、爸爸的動作 “奔”讀音?意思?此刻,爸爸心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醫院)你還從這個字讀出了他什么心情?似乎看到了什么?
3、一個字我們讀出了爸爸的焦急,讀懂了愛就是爸爸匆匆趕往醫院的腳步,這就是會讀書。讓我們一起讀出爸爸焦急的心情。
(二)讀9-17節,找一找,哪句話讓你感受到這份愛,哪個詞讓你分享到這份愛。
交流。
1、第9節。“緊握”讓你體會到什么?
“恬靜的微笑”說明什么?
還有更溫馨的字眼嗎?“陽光探了進來……”這時就連陽光也多情了,她只是悄悄的探了進來,她也不愿打攪這場面。讓我們將這靜謐、溫馨的畫面永留心底。齊聲朗讀這一段文字。
2、第十節。“躡手躡腳”、“輕輕”,動作那樣平常、自然,就像茉莉一樣的愛,淡淡的,有著縷縷幽香。
3、出示對話:媽媽的語言、爸爸的語言(12和16節)
愛需要付出。媽媽不敢動,爸爸不敢睡,你體會到什么?(愛是彼此間的體貼入微)
四、總結拓展,延伸真愛
小結:本文描寫了夫妻間相濡以沫、心心相印、歸于平淡的愛。生活中有許多種愛,不同的愛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如果讓你打個比方,以你的理解,愛是什么樣的?
1、細微處體現真愛,對話中回味真情,用我們的心去朗讀10-16節對話部分(分角色)。
總結:這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是那么普通平凡,但是卻又是那么的真切感人。(板書普通平凡、真切感人)
2難怪作者要說(出示第17節)鉆進我心中的究竟是什么?
3、細節中流淌著深情,細節中洋溢著真愛,目睹這問心的一幕,作者從心底發出這樣的感慨。(出示最后一節。)
讓你給這句話加標點,你會怎么加?讀。
可作者卻像說話一樣自然。許多時候,不僅文字能表情達意,就連標點也有著作者的溫度。就讓我們與作者的心共同跳躍,一起去贊美吧……(讀最后一節。)
三、總結拓展,延伸真愛
小結:本文描寫了夫妻間相濡以沫、心心相印、歸于平淡的愛。生活中有許多種愛,不同的愛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如果讓你打個比方,以你的理解,愛是什么樣的?
交流。
結語:我們不渴求人世間所有的愛都如茉莉,愛可以如茉莉一樣幽香縷縷,愛也可以如玫瑰一樣熱烈奔放,愛更可能如檸檬一樣甜中帶酸。愿大家都做一個懂得感受愛、珍惜愛,并學會付出愛的人。因為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四、作業
用心觀察同學和父母生活中的細節,感受他們表達愛的方式。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12
《愛如茉莉》第二課時
執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學 夢軒
一、復習導入。
1茉莉是一種什么樣的植物呢?我請一位同學上來寫,其他同學把這幾個詞語寫在自己的默寫本上。(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縷縷幽香)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向母親提出了一個問題,是:指名說。“媽,那你說真愛像什么?”
母親告訴我:“愛如茉莉。”
二、課文賞析:
[這也叫愛?]
母親說愛如茉莉,也就是說愛是平淡無奇的,是潔白純凈的,是帶有一點點幽香的。而我們平常說到愛的時候想到的是哪些詞語呢?
花前月下 纏綿悱惻,像童話中的王子和美人魚;
海誓山盟 生死與共, 像戲曲中的梁山伯和祝英臺;
轟轟烈烈 蕩氣回腸,像歷史故事中的項羽和虞姬;
于是,我就認為母親的這個回答非常(好笑)
師:那就請你大膽地先笑出聲來,再來說這句話。
生:哈哈,這也就叫愛。(生笑著說)
師:好。你們兩個人的語氣里都含著什么意思?
生:就是代表好像這種不能叫作愛。
師:輕視,這怎么能叫做愛?這句話如果后面加標點的話,可以加什么標點?
生:問號。
師:反問。(板書:?)
[這也叫愛。]
師:生活中的日子常常平淡如水。而母親的生病住院,如同一顆小石子投進了平靜的水中,蕩出了愛的漣漪。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的第二部分。作者因為哪些事而感受到了父母之間的愛呢?請你概括地來說。
生:第一件事,媽媽生病住院,讓女兒買餃子給爸爸吃,可爸爸沒有聽女兒花盡心思編的謊,沒有吃餃子而是直接去了醫院。第二件事,夜里爸爸怕自己睡得深,媽媽有事又不肯叫他,就睡在媽媽的床邊,只要媽媽動一動,他就會醒了。
師:非常好。爸爸出差回來,得知媽媽住院,沒有吃女兒為他準備的餃子,如果可以用“吃不下”三個字來概括的話,那么第二件事,你準備用那三個字來概括?
生:睡不著。
師:睡是睡了,可都沒睡好。(意外地發現,還有手舉著)你還有話說?
生:放不下。
師:概括得好。這“吃不下”“睡不好”皆源于心里的“放不下”。
師:愛,往往在細節,在一顰一笑中,在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里。接下來我請大家細讀課文6—17小節,哪些細節打動了你,哪些字詞讓你感受到了愛的溫度?請你在底下加點或者打圈。
自讀課文,圈畫。
師:真愛無言,大愛無言,至此,作者從這些細節里,感受到像茉莉花那樣平淡無奇的愛——(指板書)
生齊說:這也叫愛。
愛如茉莉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卻耐人尋味;
愛如茉莉一樣品起來潔白純凈,引人入勝;
愛像茉莉一樣聞起來散發幽香,沁人心脾。
哦,
生: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這也叫愛!]
細節在寫事的文章中非常的重要,真實的細節會有感人的力量,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要學會運用細節描寫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動、更感人,同樣,我們在品讀一篇文章的時候也要善于抓住它的細節描寫去感悟、體會。學到這兒,我們都認同了母親“愛如茉莉”的答案,從父母的細節中感受到它們之間真摯的愛。那么, 從文章的字里行間你還感受到了什么呢?(女兒對父母的愛)
很好,說明大家很會讀書。我對父母的愛,也叫(愛)。因此,這也叫愛!
[這也叫愛……]
師:愛有許多,有父母間的愛情,由父母子女間的親情,有朋友之間的友情,愛是一道多解的題目,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就像這篇課文描寫的一樣,愛蘊藏在一句話、一個眼神、一杯水等等一些不經意之間。生活中的我們應當具有一雙慧眼,一顆慧心,去感受。你感受到了嗎?
小練筆:
在我心里,真愛就是。
交流。
三、總結全文。
冰心奶奶曾經說過:“有愛就有了一切。”愛,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雨露,愛,讓我們的生活溫馨無限。生活需要愛,父母的愛,同學的愛,老師的愛……讓我們每一個人在享受愛的同時,也做一個這種擁有愛心的人,也做一個真正擁有愛心的人,對別人,對社會奉獻更多的愛!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13
《愛如茉莉》教學設計課 題 《愛如茉莉》課 型 閱讀課教材分析課文以“愛如茉莉”為題,簡潔、含蓄,讓人頓覺一股清新、芬芳之氣撲面而來,急于披文以體察具體內容。初讀《愛如茉莉》,你會如飲山泉,清淡中有絲絲甜意;再讀《愛如茉莉》,你會如品香茗,絲絲甜意中有淡淡芳香;三讀《愛如茉莉》,你會如飲甘醴,淡淡芳香中有縷縷心香;四讀《愛如茉莉》,你會覺得每一個字眼兒、甚至是每一個標點都在傳情、在釋放著如茉莉一般的生命的芬芳和光澤…… 教學目標1.認識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其中9個生字,并記住字形。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2.通過具體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培養語感;真切體會“如茉莉一般的愛”是讓人回味綿長的愛、是了無痕跡的愛、是心有靈犀的愛。 3.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具準備課件(詞語卡片;茉莉花圖;《好一朵茉莉花》歌;“愛如……”句段等)教學活動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第一課時 一、緊扣課題、課題質疑 1.語言描述,激qing導入 愛是人間永恒的主題!在不同的人眼里,愛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篇課文,體會其中與眾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愛。 2.板書課題,引導質疑 茉莉有什么特點?愛怎么能像茉莉呢?請同學們讀課文。 二、認讀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學課文。 要求:(1)圈畫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3)初步理解課文大意。2.檢查交流。 (1)出示生字詞檢查認讀 茉莉 掏出 謊話 叮囑 光澤 靜謐 洗漱 眸子 胳膊 嗔怪 莫名其妙 平淡無奇 一本正經 躡手躡腳 (2)指名分節讀課文,相機指導讀好一些難讀的句子,理解一些詞語 叮囑:爸爸叮囑我什么?一遍兩遍是不是叮囑?爸爸會怎樣叮囑?生活中的你有沒有受到別人的叮囑? “尋思”、“隨手”與“一本正經”:抓三個詞語的對比體會母親內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樣羞澀、含蓄而芳香。 躡手躡腳:形容腳步很輕。為什么躡手躡腳?怎樣躡手躡腳?3.梳理概括。 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鞏固生字,描紅臨寫 1.練讀詞語 2.趣味記字 (1)溫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靜,有話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紅臨寫 要點提示:茉莉(上下結構,上小下大);掏、謊、叮、澤、縷、揉、哦(左小右大) 四、布置作業 1.寫好生字,記住生字新詞。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感受茉莉 1.課文中幾次寫到了茉莉?每一次寫茉莉分別帶給人什么感受? 2.學生讀書、交流,出示詞語: 平淡無奇 潔白純凈 詩意 彌漫 縷縷幽香 裊裊 3.在作者眼里,茉莉開始是平淡無奇的,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茉莉變得潔白純凈、富有詩意、散發出縷縷幽香,還裊裊地鉆進了心中。為什么呢? 二、精讀課文,品味愛心 1.描述:爸爸媽媽的愛鑲嵌在課文的細節中,要求同學們關注細節,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同時要感受描述的語言。要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 2.要求:自讀課文,標出能表現細節的詞句,在旁邊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 三、師生合作,交流深化
《愛如茉莉》教案設計 篇14
(課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疏通了課文的字詞,讀通讀順了課文)
一、“這也叫愛”之問號
師:讓我們一起來走進那個飄浮著桔黃色光影的美麗黃昏。我就是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媽媽, 誰愿意做我的女兒和我一起進行文中的對話? (指名)
師:我在一旁剪茉莉花枝,你忽然問:
生:媽媽,你愛爸爸嗎?
師:死丫頭,問些什么莫名其妙的問題!
生:媽,那你說,真愛像什么?
師:恩,就像茉莉吧。其實,女兒心里還有一句話,因為看著媽媽一本正經的樣子,給咽了回去, 是不是?請你把它“吐”出來——
生:這也叫愛。
(師板書:這也叫愛)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的敘述,女兒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什么心情?
生:差點兒笑出聲來。(師板書:笑)
師:那就請你大膽地笑出來,把笑聲送進這個句子來說。
生:(笑著)哼哼(從鼻子里出,語調上揚),這也就叫愛?
師:你的笑聲里含著什么意思?
生:覺得很奇怪,不可思議,好像這種不能叫作愛。
師:這句話如果后面加標點的話,可以加什么標點?
生:應該加問號。
師:反問。(板書:?)為什么說 “像茉莉那樣的愛”不叫愛?女兒的心目中的茉莉有什么特點?
生:茉莉是平淡無奇的。
師:(板書:平淡無奇)請你結合課文中的描述和投影來說說,這茉莉花,平在哪兒,又淡在哪兒?
生:茉莉花的顏色是白色的,不絢麗,而其它的花有很多種顏色。茉莉的花香也是不濃烈的。
師:你說得真好。前些天我去常熟的牡丹園看牡丹,那些花真是姹紫嫣紅,什么顏色都有,很吸引人。而茉莉呢?只有一種顏色——你們看到過其它顏色的茉莉嗎?
生:沒有。只有白色。
師:你還說茉莉的花香不濃,書上有一個詞語叫——
生:縷縷幽香。
師:淡淡的,若有若無的。再來看它的花形。國色天香的牡丹,碩大的花冠,層層疊疊,富麗堂皇。而茉莉呢?
生:茉莉花很小,很不惹人注意。
師:女兒心目中的茉莉,不艷,不香,又那么小,這樣平淡無奇,怎么可以說它像愛呢?換一句話也就是說,愛怎么可以使這樣的平淡無奇?那么作者的心目中愛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你能用學過的詞語或成語來說說她心目中的愛嗎?
生:轟轟烈烈的。
生:像火一樣的。
生:非常浪漫的。
(眾笑)
生:蕩氣回腸的。
師:請大家來看這樣一組詞,請你們一起來念一念:
文字投影,出示詞組群:
花前月下 纏綿悱惻
卿卿我我 濃濃烈烈
海誓山盟 生死與共
蕩氣回腸 刻骨銘心
生齊讀。
師:在你們讀這組詞的時候,我的眼前浮現了一些曾經打動我的故事——
出示投影:
王子與美人魚 (童話故事)
梁山伯與祝英臺 (民間故事)
項羽與虞姬 (歷史小說)
師:你了解這些故事么,如果你也了解這些故事,這些故事也曾打動過你,請你來說說故事最打動你的地方。
學生簡要敘述故事,師點評:“為了心愛的王子和他的幸福,美人魚化作了海上的一片泡沫。”“不能同生,但愿共死。化蝶一幕最感人。”“前面是劉邦的軍隊,后面是烏江水。虞姬不肯逃生,那一道血劍紅光,是‘我心中你最重’的沖天豪情。”
回讀詞組群。
二、“這也叫愛”之句號
師:生活中的日子常常平淡如水。而母親的生病住院,如同一顆小石子投進了平靜的水中,
蕩出了愛的漣漪。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的第二部分。
作者因為哪些事而感受到了父母之間的愛呢?請你概括地來說。
生:第一件事,媽媽生病住院,讓女兒買餃子給爸爸吃,可爸爸沒有聽女兒花盡心思編的謊,沒有吃餃子而是直接去了醫院。第二件事,夜里爸爸怕自己睡得深,媽媽有事又不肯叫他,就睡在媽媽的床邊,只要媽媽動一動,他就會醒了。
師:如果第一件事可以用 “吃不下”三個字來概括的話,那么第二件事,你準備用那三個字來概括?
生:睡不好。
師:愛,往往在細節,在一顰一笑中,在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里。接下來我請大家細讀課文6—17小節,哪些細節打動了你,哪些字詞讓你感受到了愛的溫度?請你在底下加點或者打圈。
師:(巡視)這些愛,像茉莉花一樣星星點點地散在文字里,要有愛心和慧眼才能品讀出來。
下面我們來交流。
生:“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院。” 這個“直奔”,告訴我爸爸知道媽媽病了,是馬上跑到醫院去的。
師:這個奔字,你讀出了爸爸的什么心情?
生:急。
師:為什么而急?
生:為媽媽的病。
師:奔,念第四聲的時候,是說心中有目標。此時,爸爸心里的目標,便是——
(眾答):醫院。
師:一個“奔”字寫出了父親的急,急著想見到媽媽,急著想知道媽媽的病情。你從“奔”字上讀出了爸爸的焦心。非常好,這才叫會讀書。
生:“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這里的“緊握著媽媽的手”表示了爸爸的緊張。
師:如果會讀書,你聯系下文,還可以知道爸爸為什么要緊握媽媽的手?
生:因為他害怕夜里睡得沉,媽媽有事又不肯叫醒他。這樣睡,媽媽一動他就驚醒了。
師:我想,這個地方作者是不是寫錯了呢?要知道一個人睡著的狀態,應該是完全放松的。為什么此處寫的爸爸卻是“緊握”著媽媽的手呢?
生:爸爸很擔心媽媽,他不想松開手,如果松開手就感覺不到媽媽了,所以,在睡夢中還是迷迷糊糊地緊握著媽媽的手。
師:我懂了。你是說爸爸人睡了,但心并沒有睡。睡得不沉,對么?這樣看來,這個“緊握”握出了爸爸的一番苦心。
生:“你爸爸伏到床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
師:這是媽媽對女兒說的話。在這里,我請大家關注這樣一個細節:媽媽說這話時,爸爸聽到了么?
生:沒有。因為爸爸在洗漱。
師:好的。我查了原文,原文是說爸爸上街去買早點了,我不知道教材為什么要這樣改,買早點,是根本不可能聽到的。實際上,關于“睡不好”,爸爸也有一番表白,說自己為什么不在陪床上睡,這些話,媽媽聽到了么?
生:媽媽也沒有聽到。
師:何以見得?
生:爸爸跟我說這些話的時候,怕驚動媽媽,是“輕輕放下媽媽的手,然后躡手躡腳地走到門邊,把我拉了出去”以后才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