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鑒賞 游園不值
[作者簡介]南宋大詩人葉紹翁 (1200年前后在世),南宋著名詩人,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人氏。原姓李,祖父李穎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 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穎士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趙鼎黨事,被貶。紹翁因祖父關(guān)系受累 ,家業(yè)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光宗至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龍泉同鄉(xiāng)進士、當朝參知政事(副相)真德秀過從甚密。攻詩, 尤擅七言絕句,屬江湖派,然意境高遠,用語新警,非一般江湖派詩人之作。有《鄂王墓》詩:“萬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復(fù)堪憐。如公少 緩須臾死,此虜安能八十年。漠漠疑塵空偃月,堂堂遺像在凌煙。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鴟夷理釣船。”表現(xiàn)了南渡文士對國事的感慨,愛憎 分明。其《游園不值》詩:“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膾灸人口,成千古絕唱。其《西湖晚 秋》詩:“愛山不買城中地,畏客長撐層后船。荷花無多秋事晚,又隨鷗鷺過殘年。”在歷代歌詠西湖詩中,可謂上乘,頗得野趣。著有《靖 逸小集》和《四朝聞見錄》。后者記述南渡以后朝野事,可補史傳之不足,收入《四庫全書》。
[注釋]
游園不值:想游園沒能進門兒。值,遇到;不值,沒得到機會、沒有遇見。指沒有見到園子的主人,沒能進入園中。
應(yīng)憐:大概是感到心疼吧。應(yīng),表示猜測;憐,憐惜、愛惜。
屐齒印蒼苔: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兒,叫屐齒。印蒼苔(tái):在蒼苔上印下屐齒印。蒼苔,青苔。
小叩:輕輕敲門。
柴扉: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
[譯詩、詩意]
應(yīng)當愛惜青苔不讓屐齒把它踩壞,
我輕輕地敲著那扇柴門可是許久也不開。
然而滿園的春色柴門是關(guān)不住的,
一枝粉紅色的杏花已從墻頭探伸出來。
趁春日天氣晴好,外出會友。也許是園主人愛惜蒼臺怕我們踏上鞋印吧,我輕輕地敲打柴門久久不開。但這也沒有關(guān)系,花園里的春色是關(guān)不住的。那露出墻外的一枝枝紅杏已經(jīng)泄露了盎然的春色。
[賞析]
(一)
門前長有青苔,足見這座花園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門很久,無人答應(yīng),更是冷清,可是紅杏出墻,仍然把滿園春色透露了出來。從冷寂中寫出繁華,這就使人感到一種意外的喜悅。
陸游《馬上作》云:“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與此詩后半辭意頗同。陸游在南宋詩名極大,江湖后輩葉紹翁多半讀過《馬上作》而有所沿襲。在創(chuàng)作中,后人往往有類似和全同前人的語句。這有兩仲情況:一是無心偶合,一是有意借用。前者如蔡寬夫詩話云:“元之(王禹偁)本學(xué)白樂天詩,在商州嘗賦《春日雜興》云:‘兩株桃杏映籬斜,裝點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風(fēng)容不得?和鶯吹折數(shù)枝花。’其子嘉祐云:‘老杜嘗有“恰似春風(fēng)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之句,語頗相近。’因請易之。元之忻然曰:‘吾詩精詣,遂能暗合子美邪。’更為詩曰:‘本與樂天為后進,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復(fù)易。”后者如文天祥《集杜詩·自序》云:“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言之。日玩之不置,但覺為吾詩,忘其為子美詩也。乃知子美非能自為詩,詩句自是人情性中語,煩子美道耳。子美于吾隔數(shù)百年,而其言語為吾用,非情性同哉!”文天祥全集杜句以抒懷抱,這種文學(xué)現(xiàn)象當然是個別的,但沿襲前人創(chuàng)造的某些境界、手法與語言,則是較普遍的。如果在沿襲中還能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許還是應(yīng)該受贊賞的。正因為如此,讀者便從來有意忽略晏幾道《臨江仙》中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是這位詞人攘奪五代翁宏的詩句以為已有;也不追究和苛責葉紹翁這首詩和陸游那首詩的后半何以如此相近。廣大文學(xué)愛好者這種寬容,值得專業(yè)工作者深思。(摘自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詩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