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案例
五、總結拓展
1.師引讀:就這樣,司馬遷……終于完成了……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生命寫成的。
2.師:讀到這里,你想對司馬遷說什么?
出示:司馬遷,我 你, 。
生仿照句式說話。
師適時板書:矢志不渝
3.師:再讀課題。
師:發憤到底是什么?
出示:發憤到底是什么?
它是司馬遷受酷刑后忍辱寫成的《史記》!
它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寫成的《離騷》。
它是談遷 。
發憤是海倫 。
發憤是阿炳 。
發憤是 。
生:發憤是談遷遭受厄運后寫成的《國榷》。
生:發憤是左丘明失明后寫成的《左傳》。
生:發憤是海倫因病盲聾后寫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
(點評:司馬遷的剛強堅毅、忍辱負重、矢志不渝,是不爭的事實。但如何讓十一二歲的小學生讀懂司馬遷這個人,由衷地激發起對他的敬仰,并自覺地走近、嘗試閱讀《史記》這本書,則是本課的難點。在這里,我設計了“司馬遷,我想對你說”的寫話練習,加深了學生對司馬遷的敬仰。拓展的“發憤是什么”對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很好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搜集腦中積累的資源,加深對課文對人物更深層次的了解。)
六、作業布置:
1.認真研讀《史記》中的一篇文章,寫出自己的感受。
2.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試著對司馬遷作一個綜合的評價。
板書設計:
12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記囑托
忍辱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