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細節 讀中悟情 -----《愛如茉莉》說課稿
四、“板塊推進”說流程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使學生更好的走進文本,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本教學設計為兩課時:
第一課時(略)
一、創設情境,暢談茉莉
二、初讀感悟,理解字詞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破題入手,初悟茉莉之美
上課伊始,我以文中圖片引入,讓學生說說你心中的茉莉是什么樣的?隨后根據學生的回答相繼出示重點詞:裊裊清香、彌漫、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縷縷幽香、充滿詩意。這樣的設計一是讓學生讀文中的重點詞語,二是讓學生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同時學會運用,更深層次品味語言,培養對語言獨特的感受能力。
(二)、關注細節,感悟情感之美
茉莉平淡無奇,潔白純凈,散發著縷縷幽香,而在媽媽的眼里,圣潔的真愛就像這平淡無奇的茉莉,讓映兒差點笑出聲來,因為她心里藏著一句話“這也叫愛。”讀到這段文字,你會產生怎樣的疑問?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出“為什么媽媽說真愛就像茉莉”這核心問題。再讓學生帶著這樣一個問題一起走進課文中去找答案。“古人云:學 貴有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質疑的過程中激起他們了解文章內容的渴望,進而產生的閱讀的興趣。真愛無痕,愛流淌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此時,提出要求讓學生默讀課文6~17小節,找出最使你感動的細節,在旁邊寫下你的理解與感悟,同時板書:字詞有溫度,細節悟真情。
“字詞有溫度,細節悟真情”正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感受力,能夠從課文語言中體會“冷暖”的情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在這里板書這兩句話,本身也是語文文化意味的體現。語文課上哪怕一個細小的地方都應該是充滿語文氣息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細節處來體會字詞的冷暖,給學生具體的方法,讓語文的最終目的和要求落實在具體的學習行為上,這樣長期訓練就可以真正學到語文,并且具備自己的學習方法。
自讀自悟自得后,組織交流。學生找到的細節不外乎以下幾處:
媽媽生病仍念念不忘要給爸爸包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