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細節 讀中悟情 -----《愛如茉莉》說課稿
爸爸得知媽媽生病住院,顧不上吃餃子便直奔醫院;
病房里爸爸緊握媽媽的收伏在床沿睡著了;
爸爸怕媽媽半夜醒來不敢睡;
媽媽怕驚動爸爸整夜不敢動,手腳都麻木了。
組織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充分交流閱讀體會,珍視學生的感悟,及時進行點撥和朗讀指導。當然,閱讀教學中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前,教師選擇了課文中有核心教學價值的精妙語段,課堂上讓學生在語言精華處駐足鑒賞。
當讀到“爸爸緊握著媽媽的收伏在床邊睡著了”一處時,教師圍繞“緊握”一詞引導學生體會爸爸對媽媽的擔心,關愛之情,讓學生暢所欲言:“爸爸到底要緊握什么?”通過學生讀書感悟到:爸爸緊握著媽媽的手是希望給媽媽一股力量,戰勝病魔;爸爸緊握著媽媽的手是怕自己睡得沉,半夜媽媽醒無法照顧她。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學生由于生活經驗不足無法理解,教師將進行一下引導:生活中你在什么時候會緊握著別人的手?學生會想到:害怕時我會緊握媽媽的手;激動時我會緊握朋友的手。調動好了學生這樣的體驗,再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問題就化難為易了。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可能的為學生創設情境,給予學生多元解讀課本的平臺,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又如學生讀到“媽媽怕驚動爸爸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一處時,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媽媽手腳剛開始麻木時,心里想些什么?媽媽手腳麻木僵硬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學生在一次一次揣摩人物內心世界的過程中感悟到:媽媽為了讓爸爸多睡一會,默默地忍受著,這種愛是平淡無奇,是真真切切的,也是實實在在的。特級教師高林生老師曾經說過:“現在的孩子感情太粗糙。語文課堂上要通過對文細節的品讀感悟,使孩子的感情細膩起來。”一篇課文,抓住重點句段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扎扎實實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訓練,遠比面面俱到要有效的多。
三、討論深化,領悟愛的真諦
此時,教師引讀課文最后一段: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如此深情的關愛著對方,作者的心中不由得發出贊嘆——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接著,教師繼續引導:媽媽和女兒都說出這樣的比喻,你覺得妥當嗎?愛和茉莉之間到底有什么相似點?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中描寫茉莉的句子,體會“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縷縷幽香”等詞語的內涵,發現愛和茉莉的共同點:爸爸媽媽的愛是用行動表達的,他們的愛就像茉莉一樣平淡無奇,爸爸媽媽都為對方著想,不求回報,他們之間的愛就像茉莉一樣潔白純凈。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板書:愛如茉莉,平平淡淡,愛如茉莉,真真切切。
四、拓展延伸,架設讀寫橋梁
生活中還有許多的細節讓人感受到愛。在你心里愛像什么?請你用這樣的句式(課件出示小詩)寫下你對愛的理解。從讀到寫,是仿造積累,文本內化的過程,也是一種創新發展。
在音樂中,師生共同分享對愛的感受:愛是什么?愛是媽媽的牽掛;愛是傷心時的一個擁抱;愛是哭泣時的一條手帕;愛是口渴時的一杯熱茶;愛是寒冷時的一件暖衣。愛如茉莉一般平淡無奇卻潔白純凈,幽香縷縷。
最后,教師布置作業:把文章有感情的讀給爸爸或者媽媽聽,觀察他們表達愛的方式;把你觀察到的或者爸爸媽媽訴說的愛的故事寫下來。這樣的作業體現了文本的社會價值,同時通過孩子的聲音把文章中如茉莉般潔白純凈的愛傳播的更遠。再布置他們閱讀《麥琪的禮物》這篇文章,更深的理解愛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