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九冊《練習1》--語文與生活
教學目標:模仿續寫關于“風”的詩句,背誦帶有“風”的古詩,引導學生處處留心觀察自然,積累古詩。教學過程:一、 畫風導語:同學們,今天咱們先來做個游戲,老師要請大家畫一樣東西,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無影無蹤……是什么呢?(是風) “真聰明,老師就是想請大家畫風,會畫嗎?”(會) 1、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風,請幾個同學在黑板上畫。并說說畫的是什么。2、 討論:怎樣將風畫得形象些?3、 小結得出:要通過具體的事物來表現。4、 學生再畫風。(可以揚帆的船、轉動的風車、飄逸的長發、招展的紅旗、飛舞的柳枝等等) 二、 說“風” 1、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風無處不在,課前,老師讓大家各自去找風,你們都找到了嗎?(找到了)2、 那風兒在哪兒呢?引導學生說說風兒的蹤跡。如:師:風兒在哪里?生1:風在落葉里。師:風兒在哪里?生2:風在女孩子的長發里。師:風兒在哪里?生3:風在飄揚的紅旗里。三、 讀“風” 同學們,請打開課本,讀一讀書中的兩節小詩,感受一下詩人筆下的風。1、 自由讀2、 指導讀重點指導讀好兩個句子:一是“你不知道,我不知道。”用師范讀的方式,指導學生讀出這兩個短句中的神秘感受。二是最后一句“風兒已從那里走過”,應聯系前文“樹梢輕輕地擺動”、“湖面泛起了碧波”所描繪的意境,讀得輕柔而適度延長,讀出風“輕”而意“靜”的感覺。3、指名讀、齊讀。(配樂)風兒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樹梢輕輕地擺動,風兒已從那里走過。 風兒在那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湖面泛起了碧波,風兒已從那里走過。 四、 吟風同學們,咱們也來當一回小詩人,模仿這兩小節續寫“風”,好嗎?1、 四人小組合作要求:四人合作寫四小節,在反復修改的基礎上吟誦。2、 完成續寫3、 集體交流(配樂)紅旗高高地飄揚風車呼呼地旋轉小船鼓起了風帆竹子奏起了交響樂金黃的稻谷笑彎了腰 河邊的蘆葦搖晃著腦 細長的柳枝擺動著秀發 青青的小草輕輕地點頭鮮艷的花兒向我們招手清脆的風鈴叮叮當當響起紅領巾在胸前飄蕩 4、 師質疑:同學們真了不起,真像一個個小詩人!老師想聽你們介紹一下,寫好詩的前提是什么? 5、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大家之所以能創作出一首首活潑清麗的小詩,是因為留心觀察了周圍的事物,看來,學語文不光可以從課本上習得,更重要的是要到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去學習語文,因為生活處處皆語文。五、背風同學們,古詩中帶有“風”的詩句也不少,下面咱們來進行一次“古詩擂臺賽”,比一比,哪組背得多。分組輪流背誦:參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