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學反思
《推敲》教學反思
《推敲》一文系蘇教版語文五年級第九冊教材,課文主要通過“推敲”這一典故,讓我們認識到賈島認真嚴謹,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并從中領悟推敲詞語的妙處及方法。
本人任教以來曾多次以此課作為教研課素材,但都以失敗告終。今年本人又以其作為教研課材料,也可算是屢敗屢戰吧。在研學了我校語文教研課題,小組集體備課落實了導學案。《推敲》第二課時本人這樣設計:一、導學目標。1、讀讀、演演故事《推敲》;2、學習賈島做學問認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并能運用到實際學習過程中。二、自學探究輕聲朗讀課文2-7自然段,思考出示的填空題,用鉛筆在書上做出標記。(1)賈島去(),不巧(),賈島()寫下了()這首詩。(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3)結果他沖撞了(),和()商量了起來。(4)韓愈認為還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三、交流研討。交流第(1)題時本人著重抓“即興”一詞,要求學生釋義,詞組搭配:即興(),并強調“必須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然后才臨時發生興致而創作”。由此引導學生看文中第一幅圖說話。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課后思考此環節如果再讓學生用即興說句話會則更能加深對次詞的理解。交流(2)時本人要學生找出文中敘述這一內容的文字,著重抓了“吟哦”一詞,并讓學生模仿賈島邊吟哦邊比劃推和敲,適時點撥。課后思考此環節如果此時教者點撥學生賈島這一過程就是推敲、斟酌,學生就不會僅認為老師設計這一環節好玩而哈哈一笑而過,再且這段內容還可通過反復朗讀,以體現賈島如癡如醉,反復斟酌,是個做學問認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人免得放在交流(3)時再來分析,而顯得不那么水到渠成。交流(3)時本人主要通過分角色朗讀,分析韓愈及賈島的特點,進而歸納出用“敲”的三點理由,但朗讀的組別還偏少些。四、拓展延伸。這一環節本人本想設計三題,考慮到之前的失敗(時間不夠,學生老是說不到關鍵處),略去了分析《泊船瓜洲》中王安石關于“綠”的幾次修改,而只設計了詞組辨析,學生回答問題還是比較完整的,但是學生雖多講了自己的看法,可講到點子上的不多,這還有待今后加強訓練;最后想來個小練筆——結合自己平時的習作過程,說說學了《推敲》一文后自己的收獲。可未能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算是一個遺憾,看來課上教者不該說的話,不該講的內容還嫌多,學生主體地位凸顯還不夠。如何改正,這恐怕是本人及廣大語文教師今后長期研究的一個課題。高效語文課堂在向我們招手,希望就在前方。
《推敲》教學反思
《推敲》這個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中的一個字眼,不知不覺闖入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課文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表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里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比如“吟哦”這個詞語,在表演中有的學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詩,“小觀眾”就提出了意見,“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的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的思考,應該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復念推和敲。”我認為在具體的語境里理解詞義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點詞語,我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和鉆研精神。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的認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