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教學案例
本節課老師重在讓學生在讀悟的過程中感受人物的美,真正做到在讀中悟,悟中讀,通過發人深思的導入語啟發學生投入文中,在具體的語境中指導學生朗讀。在讀第六自然段時,老師情景渲染 “嫦娥奔月就意味著她與丈夫……意味著她美滿的家庭將……”老師有意識的把學生引領到一種傷心、離別的情景中去,那么孩子們讀書也就自然的一遍遍的升華,層層遞進的效果,最終得到了理解。怎樣讓學生變著花樣讀,怎樣讀出味,的確是門藝術,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動足腦筋。
但是,還有許多的遺憾。首先,在與同學交流對嫦娥的人物評價的時候,還沒有更加深入了挖掘她的“美麗”與“善良”之間的內在關系,及至她的勇敢,及至她的為民獻身,及至她永遠寂寞的居住于廣寒宮,這一切,都不僅是善良,還是美麗,人性的美麗。同時,在課堂中間,有些環節抓的松散了些,所以,最后未能完成與嫦娥對話的設計。
總而言之,每一節課,都不僅僅要注意對課本的挖掘,對教法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對“人”——學生的了解和幫助。只有課前對學情有了充分的了解和預設,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