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
的確,看到這個課題便能激發我們的閱讀興趣,但更重要的是突出地表現了法布爾對待昆蟲的極其喜愛的態度。說到蟲子,一開始很多學生表示出了“不喜歡”,甚至說“惡心”(特別是毛毛蟲之類的),我這樣說:“可是法布爾卻跟你們不一樣,他非常喜歡小蟲子,課文哪一句話直接告訴我們?”
學生很快找出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這一句。我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兩個比“著迷”還要“著迷”的詞語:“迷戀”、“癡迷”。應該說,“迷”是全文的線索,是通篇的靈魂。因此,教學本文我緊緊扣住“迷”字展開。
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事:一是講法布爾終于找到了“歌唱家”紡織娘;二是法布爾在放鴨子時捉到了小甲蟲,后來受到父母的責罵,卻依然迷戀于昆蟲。引導學生體會時我抓了兩個方面:一是描寫紡織娘和小甲蟲的語句,從而來體會在法布爾眼里這些蟲子是多么漂亮,很多學生也不由得喜歡上了這兩種昆蟲;二是描寫法布爾如何對待捉到的小蟲子的語句,體會法布爾對小蟲子的珍愛。尤其是課文的用詞非常精確,通過抓關鍵詞、換詞比較等方式感悟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甚至是癡迷。
課文中還寫到了法布爾受到了父母的責罵,我讓學生聯系課文談談自己對法布爾的父母的看法。大約一半的學生表示理解法布爾父母的做法,主要是從安全方面考慮(這部分孩子平時屬于“聽話型”的);而另一半的學生表示不支持法布爾父母的做法,理由是沒有顧及到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從“眼淚刷刷地往下流”可以看出(這部分孩子是屬于“有主見型”的)。到底是高年級的學生了,說話有理有據的,我在課堂上也沒有說法布爾父母的做法是對是錯,應該說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要讓學生明白這一點:對于法布爾來說,“父母的責罵絲毫沒能阻止他對昆蟲的迷戀”,已經達到癡迷的地步了。
我想,學生在課文中充分感受到了法布爾對待昆蟲的癡迷之后,課前提出的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