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
小法布爾是個天真可愛的孩子,是個有驚人毅力的孩子。他對昆蟲的“著迷”、“迷戀”、“癡迷”的程度令我們每位讀者都心生敬佩!課文的語言文字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它能夠牢牢鎖住學生的眼球,扣住學生的心弦。我把握了以下幾點:
一是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寫,引到學生通過這些語句,想象畫面,指導有效朗讀之后,組織大家討論、體會這段文字的用意。
二是課文主體部分描述的兩件事,抓住關鍵詞句,例如“三天前”、“終于”、“鼓鼓囊囊”、“難過極了”、“很不情愿”、“仍然興致勃勃”、“躲起來”等詞語體會小法布爾對昆蟲的的喜愛與癡迷,對觀察昆蟲的執著。
三是在讀好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引到學生進行豐富合理的想象。例如“終于找到這位‘歌唱家’”時,法布爾的神情表現、語言動作;例如受到父母反對、批評時的內心獨白等,這些不僅讓學生得到語言、表演等能力的鍛煉,更對凸現文章的主題起到深化的作用。
學習課文第2-3自然段時候,引導學生來學習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寫具體,從而讓我們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其中一個“瞧”字一個“終于”學生抓得好!
陶心妮說:“我從一個‘瞧’字讀到了法布爾的興奮、欣喜之情感,三天前他就聽到了歌聲,他一直在找呀找呀,好不容易才找到,他一定高興極了,這一個‘瞧’充分地寫出了他的心情!”
另一名學生則抓住一個“終于”來談體會,也從中體會到法布爾抓到了那位“歌唱家”是多么高興!我趁勢引導學生想象:在這三天里,他會做些什么呢?
學生交流如下:他可能在學著這位“歌唱家”唱歌,想引誘他出來,豎起耳朵仔細地傾聽,他到底在哪里呢?他在草叢中找呀找呀,還自言自語道:“你在哪里?快點出來吧!哈哈,別跟我玩捉迷藏的游戲了,我馬上要找到你了!”三天里,法布爾不停地找啊找啊,終于被他找到了!
可見,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是很強的!我希望他們在課外閱讀時也能做到這樣邊讀邊想,在讀中體會,有體會后再讀,這樣才能有許多收獲!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
《裝滿昆蟲的衣袋》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通過描寫他對昆蟲的癡迷,表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教學這一課時,我從題目入手,抓住“著迷”,讓學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題入手,質疑問難。
這篇課文題目新穎特別,涵義深刻,作為文章的“眼睛”,我認為可以以課題為突破口,啟發學生質疑問難。上課開始,我先板書課題,然后詢問學生:“讀了這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嗎?”并順手在課題上打了個“?”,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熱烈,有的問:“誰的衣袋裝滿了昆蟲?”“他的衣袋里為什么要裝滿昆蟲?”有的問:“裝滿了昆蟲是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裝的僅僅是昆蟲嗎?”還有的問:“課文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做題目?”學生思維的機器在一開課就積極運轉起來了,他們興趣盎然,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自覺探求問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