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古詩兩首》
劇本表演,感悟詩意
發揮他們相互合作、協作的精神。在討論、表演的過程中,使學生對詩意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在各小組匯報表演后注意從學生的評價中引導全班學生進一步理解詩人當時起伏的心情。
學生已完成了本課的學習內容,但是教師要注意提高學生繼續學習,主動發展的能力,在學生吟頌、板畫、默寫的基礎上,又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將整首詩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上臺表演。
圖文結合,訓練學生語言素質。圖文結合,扮演角色,發展了學生語言和思維,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
第二課時
創設情境,初讀古詩。
1、在夏天的時候,小朋友都喜歡玩些什么呀? 2、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輕輕打開我們的課本,聽老師讀這首詩。 3、聽出來了嗎?袁枚看見了些什么? 4、原來他看到了一個可愛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詩呀!現在,我們自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好好地讀一讀。 5、現在,調皮的字寶寶跑回了家,躲進了課文中,但是,我們還是認識他們,我們一定會把這首詩讀好的。6、齊讀古詩。
學生談話,了解學生的想法。
學生聽教師范讀古詩。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后,教師了解學習情況。
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
再讀古詩,入情入境。
1、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著歌兒。 2、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3、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 4、做上動作,你再來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么感覺? 5、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哦! 6、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么嘹亮! “噓!咦?歌聲怎么停了?你們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為什么不唱了呀?” 7、你為什么這樣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