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反思
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反思
《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是一篇經典名著,課文較長,文章中值得挖掘的東西很多。教學過程中,我從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入手,先讓學生讀課文,體會林沖和洪教頭的人物個性,然后再讓學生通過細品課文,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挖掘出他們不同的內心世界。在學生對課文、人物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自由討論,說一說文中的人物在自己看來是個什么樣的人。例如在學習林沖這個人物的時候,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后,自由討論一下“林沖是個什么樣的人?并說說理由。”同學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后,爭相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認為他是一個機智的人,有的說他是一個勇敢的人,有的說他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當說到理由的時候,同學們將課文和自己的見解結合在一起,每個人的答案都很精彩,將整節課的氣氛推向了高潮。這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合作、探究,一起去尋找答案的學習方法,不僅提高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生動體現。
根據前面學生對人物性格的掌握情況,在最后的探究環節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氣勢洶洶的洪教頭最后會敗給林沖呢?”這個問題表面上看,似乎和前面體會人物性格的環節重復,其實不然。其實學生在上一環節中對人物性格的了解只是表面上的,他們只是單純的知道這些人物身上具有哪些性格,但是并沒有真正深入的理解。學生通過對這個探究問題的討論,就可以進一步知道洪教頭的失敗正是由于他的目中無人、過分自大,而林沖也正是因為他的機智勇敢和善于觀察才贏得了這場比武。掌握了這些,就可以讓學生明白“性格決定成敗”,這樣學生對人物性格的理解就更深了一層。
在《林沖棒打洪教頭》這課的教學中,我盡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收獲。
《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反思
《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講述的是林沖路過柴進莊上棒打洪教頭故事。由于是經《水滸傳》片段改編的,語句與一般白話文有不同,加之課文較長,不少詞、句孩子讀起來還是比較吃力的,而讀準確文章是幫助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于是我在第一課時采用了個別讀、小組讀、同桌互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后學生興趣較濃,讀的質量也明顯提高,為下面的教學環節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圍繞“林沖和洪教頭分別是一個怎樣的人?”展開討論,并說說理由。同學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后,爭相發表自己的見解,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應肯定和鼓勵學生。讓學生在閱讀中推敲,揣摩、感悟、理解直至內化吸收,促使他們在學語文的同時,提高品味、積累的能力。這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合作、探究,一起去尋找答案的學習方法,不僅提高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生動體現。
在帶學生品詞析句感受林沖、洪教頭性格特點的基礎上,問學生,這篇文章選自于古典名著《水滸傳》,請你再默默欣賞林沖和洪教頭打斗的場面,看看作者寫得好,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