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感悟,讓學生走進主人公談遷的內心,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并能用朗讀來表現。
2、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深刻體悟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嘗試為課文補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談遷遭受厄運后的心路歷程,寫一寫談遷二寫《國榷》時某個具體的場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說中積累,看中想象,寫中運用;讓學生既能“得意”,又能“得言”。
3.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有希望。
教學過程:
一.讀題,揭題
1.讀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主人公談遷自幼刻苦好學,博覽群書,尤其喜愛歷史,他很早就立志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國榷》。(板書)
二.解讀一組數字,體會一部奇書誕生的艱辛
1.出示: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2.把心讀到課文中去,你會發現這篇文章中的數字也會說話,請大家用心默讀體會,你從這些數字中發現了什么?
3.出示:“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自由讀下面這段話,比較,聯系畫線的兩個部分,你讀出了什么呢?
4.讀著這句話,我們不由得感嘆:“這一部凝結著談遷20年風雨洗禮,20年艱苦奮斗的《國榷》,簡直就是他的___________
三.走進一段心路,見證一個靈魂的涅槃與升華
1.一天晚上,這個裝有《國榷》書稿的竹箱竟然被小偷偷走了!《國榷》被偷,意味著什么?
2.出示句子:“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
體會“厄運”的打擊。
3.在這種厄運打擊下的談遷,出示:“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靜靜地讀讀這段文字,你能從中字里行間感受到什么?
4.出示:面對沉重打擊,談遷不禁老淚縱橫:“噫(yī表示悲痛或嘆息),吾(我的)力殫(dān,竭盡)矣(yǐ,跟“了”相同)!”
教師讀文言文,學生讀譯文。
5.想象談遷選擇屈服厄運后的結局。
6. 當生活遇到狂風暴雨時,真的男兒就能顯現出不屈不饒的英雄本色。請同學們再想想談遷的志向,想想他那20年無怨無悔的奮斗,談遷還會想些什么?
7.出示:但談遷并未就此沉淪,而是迅速從打擊中挺立起來:“吾(我)手尚(還,尚且)在,寧(難道)已(停止)乎(跟“嗎”相同)!”
師生合作讀。
想象談遷緊握雙拳,說:“
我不能__________________!我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我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讀出信念: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厄運并沒有打垮談遷,他很快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指讀,板書。
四.關注一個場景,感受一種信念的堅定與力量
1.重寫《國榷》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哪!500多萬字的鴻篇巨制,對于家徒四壁,對于年老體弱的談遷來說,要想從頭再來談何容易?!同學們,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談遷重寫《國榷》的情況,請大家用心讀讀第三自然段,哪一句最能打動你的心?把它劃下來,并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