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引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主人公談遷堅定的“信念”是什么?(板書:撰寫《國榷》)那他遭遇到了怎樣的“厄運”?
3、書稿被盜,這對談遷來說意味著什么?默讀課文1、2自然段。
(致命的打擊)從哪能看出?(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二、品讀“初次創作”,體會艱辛與不易:
1、書稿被盜,為什么會讓談遷如此悲痛?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你從哪看出?(指名讀)
(出示:)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他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400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2、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么,哪個數字讓你深有感觸?
“20多年”:說明時間之長。20多年,7000多個日日夜夜,他可能沒睡過一個好覺,沒吃過一頓好飯,沒穿上一件好衣服。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
“400多萬字”:書稿的工程極其浩大。400多萬字是多少?如果我們的語文課本每一頁都寫滿字,大約有4萬多字,400多萬字相當于多少本語文書?
100本!可見《國榷》真的是一部名副其實的“鴻篇巨制”。
“6次修改”:400多萬字的作品,談遷改了一次又一次,足足6次,你能感受到談遷——一絲不茍、治學嚴謹、認真細致、精益求精的態度。
帶著你的這些理解,讀好這句話!(指名讀)
3、這部書凝聚著談遷畢生的心血啊,你還從哪感受到?
說出你的理解?你有什么感受?為了這“一點”史料,談遷竟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走了一百多里路)相當于從江浦到南京的一個來回癌談遷就是靠著兩條腿艱難地跋涉了一百多里路,為的是獲得一點史料。
這讓你感受到——多不容易,談遷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讀好這句話。
4、為了一點史料要付出那么多辛苦,那么這400多萬字的史書得歷盡多少艱辛。 誰能讀好第一自然段。(指讀第一自然段)
三、品讀“痛失書稿”,體會悲痛與堅強
(出示句子: 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1、如今書稿被盜,20多年的心血(讀)——引讀
2、談遷此時茶飯不思,思什么?他夜難安寢,他又在想什么呢?(指名說)
一幕幕艱辛的往事浮上心頭,這段資料誰來讀?(出示資料:有一次,他為找資料去嘉興,離家很遠。他早晨天沒亮就出發了,直到晚上才回家,竟連父親的去世也未能見上最后一面。)
3、多么令人心酸,為了《國榷》談遷付出得太多太多,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說說嗎?
(出示:為了《國榷》,談遷 )
回想前文,結合資料,誰來說?
4、為了《國榷》,談遷已從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熬成了風燭殘年的老人。為了《國榷》,談遷付出了青春,付出了一切,可如今20多年的心血化為烏有 。此刻談遷的內心會怎樣?
是啊,你能讀出這種痛嗎?
讓我們走進談遷的內心世界,一起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