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課時)
一、設(shè)計理念:
圍繞第三自然段的“新寫的《國榷》共104卷,500萬字,內(nèi)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這句話組織教學。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緊扣“原先”、“新寫”、“更加翔實、精彩”,一詠三嘆,升華情感,深化認識。其中一扣“原先”,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編史艱難和喜悅;二扣“新寫”,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書稿被偷后的悲痛和堅定;三扣“更加翔實、精彩”,細讀第四自然段,進一步體會談遷北上考證的執(zhí)著和成就。從而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
3、感受談遷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三、教學重點:體會運用數(shù)字的表達效果,通過品、讀、感悟、體會談遷完成《國榷》的艱辛。
四、教學難點:體會談遷的在厄運到來時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介紹《國榷》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學生齊讀課題)
這是什么樣的信念?再讀課題,讀出堅定。
2、誰有如此堅定的信念?談遷的信念是什么?
3、教師介紹:(出示圖片)這就是流傳千古的明史巨著——《國榷》。關(guān)于它,課文第三自然段是這樣介紹的,出示:
新寫的《國榷》共104卷,428萬4千字,內(nèi)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誰能讀出新《國榷》的價值。)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扣“原先”,品讀“初次創(chuàng)作”,體會編史艱難和喜悅。
1、這是文章中很重要的句子。我們要善于抓住重點詞句,發(fā)現(xiàn)問題。由“原先”這個詞語(顯示紅色),你想知道什么?
2、原先的那部《國榷》是什么樣子的?生輕聲讀讀第一小節(jié)、在書上畫一畫,指名讀。出示:
經(jīng)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讀了這句話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數(shù)字比較多)老師覺得這么多數(shù)字不容易記,就擅自把它們改動了一下,大家?guī)屠蠋熌媚弥饕饽膫好。為什么?
出示:經(jīng)過奮斗,談遷終于完成了一部明朝編年史——《國榷》。(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
(“20多年”,感受到20多年中,談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可見談遷堅持不懈;“6次修改”,知道反復地查證、修改,內(nèi)容在不斷地充實;可見談遷精益求精;“50多歲”,知道談遷從30歲的青年寫到了老年,可見《國榷》凝結(jié)了談遷畢生的心血;“400多萬字”說明書稿的工程浩大,可見《國榷》是名副其實的“鴻篇巨制”。
師:這些數(shù)字,我們讀著、讀著,讀出了談遷歷經(jīng)艱辛,更讀出了談遷的堅持不懈,讀出了談遷的精益求精,更讀出了這部鴻篇巨制凝結(jié)了談遷的畢生心血。讓我們一起帶著感受,帶著這些理解,讀出這些有生命的數(shù)字,讀好這句話!學生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指導朗讀。指名讀。
3、文中還有一句話,出示:“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自由讀這句話,比較,你讀出了什么呢?(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