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
1)同桌之間合作練習表演他們話別的情景
(指導:注意他們的動作,讀熟他們的語言,把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出來)。
2)指名表演,引導評價。
(設計意圖:在這種實踐活動中既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感悟能力,還可以從表演更好地中感受主人公的別情依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七、激情渲染,大膽想象
⒈引讀第四小節。(多媒體出示文字)
此時此刻,岸邊楊柳依依,(相應動畫)江上沙鷗點點(相應動畫)。孟浩然(友人)……(生接讀)。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讀)。李白…… (生接讀)。
⒉(出示句子):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相應動畫)
⑴這時李白有些什么表現?(依然佇立、凝視遠方)
⑵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佇立”和“凝視遠方”這兩個詞。
⑶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看著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他會想些什么呢?(小組交流再指名交流。)
八、理解古詩,體會別情
1、(過渡)為好朋友送別,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動,他把滿腔的離情別緒濃縮在這首詩里—— (媒體出示古詩及要求):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讀一讀這膾炙人口的詩,找一找與文中與詩意相符的語句,連起來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2、指名學生口述詩意。
3、(媒體配樂)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讀出詩所蘊涵的依依惜別之情。配樂朗讀,品讀體會。
(設計意圖:俗話說:“情由境生。”一時書聲朗朗,音樂如流水般傾瀉,學生能更好地體味文字,別情依依,情意濃濃,詩味盎然。)
九、自主合作,自由作業
(多媒體出示):
1、讀一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課文的理解。
2、演一演 與本小組成員合作,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
3、找一找 課外積累更多的送別詩文,并把它摘抄在摘抄本上。
黃鶴樓送別
把酒話別
李白 孟浩然
吟詩作別
依依惜別
教材分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文包詩”的形式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創作情境。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和故事情境發展情感的好課文。
設計思路: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本人認為宜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一、 詩文對照,理解詩詞意思
采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有效地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詩意。
二、 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入情入境,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達到感情上的共鳴。
三、 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
學習本文,采用朗讀的方法應為:個別讀、小組讀、悟讀、感情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