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得透明的薛法根--思想的天鵝
是的,考察薛法根成長乃至成功的軌跡,我們不難發現,他所在的吳江市第二實驗小學,盡管帶著泥土的氣息,但卻是教師成長一塊肥沃的土壤。這里的教師,只要肯登高樓,自會有學校和學校的領導為你搭梯子。這里的科研,不是一種時尚,而是一份習慣。
學校聘請華東師范大學杜殿坤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吳立崗教授作為教育科研顧問,使薛法根的課題研究每每得到專家的悉心指導,他成了他們的“編外研究生”。
學校把薛法根送進蘇州市第一期小學教師高級研修班,在這個研修班上,著名特級教師莊杏珍成了他的導師。這是個嚴中有愛,嚴愛有加的老太太。第一次聽薛法根上公開課,聽完她就跳起來:“你這是上課嗎?你是在作假!”當眾一頓痛罵,把他公開課前預演、預備的“肉瘤”割了個一干二凈。自此,薛法根懂得了“課品如人品”的道理。
學校放開手腳讓薛法根搞科研,第一次“亮相”失敗了,鼓勵他第二次接著再來。沒有人嫉妒,沒有人刁難,有的只是農村教師特有的質樸和熱誠,有的只是一呼百應辦夜校、開論壇的干勁。
“現在你是校長了,你希不希望你們的學校出現第二個像你一樣的名教師?如果希望,你會怎么去做?”采訪結束,得知薛法根已是吳江第二實驗小學下屬舜湖中心小學一把手校長,我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