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新授課)教案
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也就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選自顧頡剛《通俗論集》)
(1)自讀自悟。
(2)全班交流,說一說這篇文章作者要說明什么觀點。(做學問首先要有懷疑精神。)
2.讀了兩篇論說文,下面我們親自嘗試來寫一寫論說文。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來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失敗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等等。
3.請2~3名學生讀小練筆,共同評議。
四、作業設計:
1、修改小練筆。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觀點) 28、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 !
洗澡水的漩渦 看出問題
(事例) 紫羅蘭的變色 實驗研究
睡覺時眼珠的轉動 發現發明
(總結) 見微知著 善于發問 不斷探索
教學反思
課文的題目,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教學這篇課文,我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并通過閱讀分享,讓學生達到因學文而心有所動。
一、積極性被調動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我始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圈點、思考、交流、匯報、朗讀、表達..... 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獲。
二、心弦被撥動
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是這一課的重、難點。對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我指導學生研讀的重點是具體事例中的“問號”是什么?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么?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么樣的?通過讀讀議議,撥動學生心弦。
三、心靈被觸動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關注“敏銳地注意”“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復的研究和實驗”“許多實驗”“反復的觀察實驗”等詞句,并三次回扣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學生在反復地誦讀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深刻含義,感受和感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感悟讓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說說自己讀了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有什么感受?透過“!”還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蘊含的豐富情感內涵。在此基礎上一詠三嘆再讀課題,讀出自己的感受,此時,學生對課題、對課文的認識也得到了升華。學生在閱讀分享中心有所動,與此同時,訓練學生結合課文仿寫,練筆表達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