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神奇的克隆》教學案例
課題
8神奇的克隆 課時 第二課時 課型 新授課 備課教師 馮琪 學習 內容 第41頁----第43頁 學習 目標 1、借助課文語言文字,感受克隆技術的神奇,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2、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 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 課前 準備 學案卡 學 習 過 程 一、知識鏈接: 1、上節課,我們讀了《神奇的克隆》這篇文章,還記得課文都向我們介紹了那些方面的克隆知識嗎?(植物、細菌、高等動物等的克隆)(集體交流) 2、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去感受克隆技術的神奇。 二、設問自學: 1、自讀課文第一段想一想什么是克隆? 2、默讀第二段,說說這部分介紹了那些克隆技術?神奇在哪? 植物的克隆:柳樹、馬鈴薯、仙人掌; 單細胞生物:細菌 高等動物:克隆羊“多利” 3、在這一段中,課文用了什么方法介紹“克隆”?(舉例子) 三、交流釋疑: 自讀課文,說說克隆技術對人類有哪些意義。 四、鞏固提升:(先獨立完成,然后二人小組交流) 1、課文從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等方面說明了克隆技術的奇妙。 2、世間上第一只克隆羊叫“___________”是_________國科學家在___________年克隆出來的。 3、《神奇的克隆》 重點介紹了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拓展延伸:(全班交流) 神奇的克隆技術成果,給我們帶來了那么多的好處。假如你也學會了克隆,你最想克隆什么?它會是什么樣的?能給我們人類帶來什么好處? 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