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通用17篇)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中學 þ小學
2、學科:語文
3、課時:兩課時
4、學生課前準備:
。1)預習教材新課《神奇的克隆》
。2)收集與克隆有關的資料和圖片
二、教學課題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課《神奇的克隆》。
三、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一課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和例子說明了“克隆”的奇妙。這樣做一是化深奧為淺顯,二是化抽象為具體。這篇文章中心突出,條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類舉例說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類,前景誘人的順序鋪排展開?寺∈侨牡闹行,神奇是全文的關鍵。
教學目標: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神奇。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
3、激發并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四、教學準備
1、教學之前利用百度搜索與克隆相關的教學材料,了解教學的重難點,確定課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
2、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有關克隆的圖片、文章、視頻等,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易于學生理解,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欲望。
五、教學方法
交流法、講讀法等。激趣促學,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學生自查資料和交流、教師適當答疑解惑,認識克隆、了解克隆。激發并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西游記》里的孫悟空有一個絕招令人拍案叫絕,他與妖魔作戰一旦吃緊,便從身上拔一撮毫毛,吹出一大群小猴來參加戰斗。這當然是神話,但是今天的科學卻能實現類似的“神話”,用咱們今天的一個名詞說就是“克隆”。(板書課題)
2、質疑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什么是克。可衿嬖谀睦?)
3、出示圖片、交流有關克隆的資料。
【百度百科】什么是克?
【百度圖片】克隆羊多利
【百度圖片】克隆馬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問題去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自讀情況:出示詞語,(薯、率)
三、精讀感悟:
。ㄒ唬⿲W習1、2自然段
1、到底什么是克?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你讀一讀課文1、2自然段。
2、討論、交流:
誰來讀第一自然段?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ǘ⿲W習3、4、5自然段
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克隆,課文還特意舉了幾個例子?
1、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閱讀第3-5自然段,待會兒請幾位同學來為我們介紹。
2、首先,來看植物,誰來為我們介紹一下哪些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領?你讀懂省略號了嗎?
3、除了文中介紹的這些植物外,你還知道其他先天會克隆的植物嗎?
4、那么單細胞微生物又是如何克隆的呢?課文中舉了什么例子?
5、植物和單細胞微生物先天具備克隆本領,但是高等動物卻不一樣,他們的克隆相對更難,科學家們幾經研究才有所成就。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指讀第5自然段)聽完這一自然段的敘述后,你了解了什么?[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樣得來的?]
。ㄈ└惺苌衿
1、既然科學家們花費了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那么克隆到底能為我們人類社會帶來什么呢?課文中有一句話很好地概括了,你能找到嗎?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了克隆對人類的貢獻?自由讀。
2、小組交流
隨機引導理解、感情朗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3、教師引讀
4、小結:克隆技術造福人類,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你能想到克隆可能會給人類造成哪些災害?
(四)學習第九自然段:
文中只列舉了現在已知的一些克隆技術,但是關于克隆,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著我們去探索,它的魅力是誘人的,它的前景是無限廣闊的。一齊讀最后一段!
四、總結全文
克隆是一項正在研究和發展的科學,它的神奇面紗還沒有被人類完全揭開,最后就讓我們天馬行空地發揮想象吧。▽懸粚懀杭偃缥沂强寺<,我想--------)
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我們要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用自己的智慧為人類造福。
七、板書設計
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話 動物 植物 低等生物
↓
“多利” 誕生 了不起 愛科學
↓
造福人類 食物 畜牧 生態 醫學 學科學
↓
誘人前景
八、教學反思
對于《神奇的克隆》這一文的教學,我一開始就思考著:假如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克隆知識的認識上,則會變成科學課;若放在說明文的學習上,又顯得索然無味,所以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我根據課文內容以及學生學習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為正確理解克隆的“奇妙”之處,重在感悟文章的語言上。教學中主要注意了如下幾個問題:
1.要求學生找出體現克隆“神奇”的生動形象的語言。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自由回答來完成,學生紛紛找出許多生動形象的詞、句、語段等,充分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
2.用好資料,活學活用。不把語文課上成劃句號的課,已成為目前大家的一個共識。對此課而言,這個理念尤顯重要。如克隆羊的誕生過程中,我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介紹時,配上圖片展示。學生邊聽邊看圖片,其樂陶陶。其后我再向學生展示克隆技術下誕生的其它動物品種,大大激發起學生的熱情。再如,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遠遠不止課文所提及的內容,第八節最后的省略號,給讀者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間,引發讀者去想象克隆技術的“誘人的前景”。因此,還引導了學生交流從網絡、書籍等地方了解到的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的重要意義。
克隆技術從它一問世起就成為了一個涉及到人倫關系的生物科技,所以便備受關注,也因此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爭論,爭論的焦點之一,便是克隆到底能不能造福人類。這也是“科學技術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的集中體現。由此,在學生體味了克隆造福人類好處后,我從“真假孫悟空相吵”的畫面引出“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的一定是好處嗎?”的思考,進而以圍繞“克隆技術一定能造福人類嗎?”的辯題展開辯論,在辯論過程中引導學生勇敢跳出文本,大膽地辯論,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5.激發思維,大膽想象。在認識到克隆是把“雙刃劍”后,讓學生天馬行空想像,“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要求學生做到想法必須對人類有益。此處的設計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課后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課后可以暢談自己的想像,以此達到領悟課文語言內涵的目的。這一環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更訓練了他們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樂于交往、合作的精神。
九、教師情況
省份
山東省
學校
昌樂紅河鎮東皋小學
姓名
陳小梅
電話
18253662695
電子郵箱
通訊地址
昌樂縣紅河鎮東皋小學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2
課 題 7、神奇的克隆
教時 2課時 日期 09年 3月 一、教學目標:
1、能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文中生字新詞的意思!
2、能結合文章內容,正確地說出克隆技術“神奇”在哪里!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克隆技術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暢想科學、探索科學的思想感情!
二、制定依據:
1、內容分析:說起“克隆”,這可是個近十多年來出現的新名詞,指的是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也就是“無性繁殖”。課文《神奇的克隆》就是一篇介紹這方面知識的科普說明文。課文開頭以《西游記》里的孫悟空能快速地“復制”自己為例,形象地告訴我們什么是克隆,接著科學地給克隆下定義,然后從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高等生物的克隆三個方面來介紹,最后介紹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于人類的!
2、學生實際:本篇課文學生應該很感興趣。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的一條主線應是“什么是克?克隆技術的神奇表現在哪里?”原先這課的課題還是《克隆之謎》,現在改成了《神奇的克隆》。我想這不會是一個隨便的變動,以找出體現克隆技術“神奇”的句段為一個重要的目標,引領學生去讀課文,將會很有效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帶領學生品讀他們找出來的重點句段,特別是要反復品味其中最能表現克隆技術“神奇”的字詞?寺〖夹g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作為語文課文,當然不是從“純技術”這一角度來探討,而是用美妙的文字來詮釋這個“奇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能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課文中生字新詞的意思。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能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克隆技術。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小積累 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聽寫賞析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你們喜歡看哪些動畫片呀?(讓學生自由發言,然后引出《西游記》),你們喜歡《西游記》中哪些人物?(自由發言),你們喜歡孫悟空嗎?他有哪些本事?孫悟空可真神了,一根毫毛就變出了許多小孫悟空來。這是多么神奇有趣!這個神話引發了人類復制自身的幻想,孫悟空能復制自身的本領,就是現代科技領域研究的“克隆”(板書“克隆”)!
2、克隆技術到底是怎樣的技術?真的像神話中描繪的那么“神奇”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教師板書課題:神奇的克。
3、從課題看,“神奇”是什么意思呀?(非常奇妙)那么克隆技術到底奇妙在哪里?認真閱讀課文之后,我們應該能夠找到答案。
學生介紹 學生理解課題 初讀課文
通文解詞 1、教師提出自覺要求:自由輕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讀順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
3、教師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新詞:
例如:馬鈴薯 嫁接 細菌 飼養 效率 誘人
a、指讀正音 b、理解部分詞語 c、用其中的某一個(或幾個詞語)說一句或幾名話。
按要求自讀 指名讀 學生評價 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以奇妙的情節——孫大圣“撥毛變猴子”,由此引出了克隆技術的概念。(第1-2自然段)
2、哪些動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領呀?(第3-4自然段)
3、大自然中許多植物和單細胞微生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而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克隆技術誕生的高等動物-多利(第5自然段)
4、課文哪些地方向我們介紹克隆技術的誘人前景呢?(第6-9
學生分段,理思路 交流自然段大意
自然段)
5、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
教師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這篇課文,不但能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文中生字新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而且還能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克隆技術。其實,古代勞動人民就已經能利用一些植物的先天克隆本領來擴大他們的種植面,如古人在詩中寫道:“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無心插入柳條,它能長成一個新生命,而如今,人類終于找到了后天克隆高等動物的路徑,并由此開始了一次生命科學的革命!
作業 1、練習冊1、2、3
2、繼續收集有關克隆技術的有關資料!
第 二 課 時 課時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教學過程: 教學環 節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小積累 沒有理想,即沒有某種美好的愿望,也就永遠不會有美好的現實。 心中沒有愿望,等于地上沒有空氣。 聽寫賞析 復習導入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回憶交流 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怎樣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試試?
3、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4、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剪下、插進、一株株、活潑可愛”、“切成、種進、許多、新鮮”等一系列詞語)
6、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7、你還讀懂了什么?根據收集的資料談談“壓條”和“嫁接”。
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樣得來的?“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
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
隨機引導理解、感情朗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意義!
2、教師引讀
學習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發揮想像,以“如果我會克隆,我最
學生按要求自瀆 學生感悟交流 結合資料談 讀后交流自己讀懂的信息 練習朗讀 發揮想像,練習說話小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想克隆———”為起句,發揮想象說一說!
總結課文,了解說明方法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小組交流 大組交流 課堂作業 練習冊4、5
家庭作業 小練筆:《假如我是克隆專家》
板書設計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無性繁殖——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 神奇
造福人類——培育、 拯救、 培植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3
年 級
五
主備人
仇中玲
所在學校
工人子弟
單 元
第二單元
課 題
7、神奇的克隆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準備
1、 搜集有關克隆的知識
2、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讀通順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通用設計
設計意圖
解讀、修改
第一課時
一、分步揭示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ㄒ唬鍟寺。
師:什么叫克隆?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一、二自然段,看誰最先找到答案。
。ǘ、用彩色粉筆在“克隆”二字前加上“神奇的”三字,問:不用讀全文,你們能不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談克隆的神奇)
。ㄈ、查字典理解“神奇”(稀奇而神秘)
(四)、克隆,神奇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認真閱讀課文來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理解說明順序。
。ㄒ唬、默讀課文,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毫毛 例如 馬鈴薯 收獲 家畜 飼養 微生物 效率
。ǘ、查字典、詞典,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 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學生自學理解。
。ㄈ、自讀課文,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結:
1、孫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無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7、克隆技術與其它科技成果結合。
8、克隆技術的其它應用。
9、克隆技術正在展示誘人前景。
。ㄋ模、練習歸納要點,理解課文說明順序。
1、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點講了哪幾個問題?
(1)、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繁衍后代)
(2)、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動物的克。
(3)、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他的誘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五)、學生討論后,教者歸納:本文中心突出,專門介紹有關克隆的知識。條理性強,先解釋什么叫克隆,然后分類介紹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的克隆現象,最后講神奇的克隆具有誘人的前景。
三、作業。
。ㄒ唬⒗首x課文。
。ǘ⒘曌謨陨置杓t、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ㄒ唬、聽寫生詞。
。ǘ熓稣n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回憶上堂課內容。
二、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方法。
(一)、學習第一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
2相互交流。
3討論后,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1)、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根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ǘ、學習第二段。
1自讀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討論:這一段從哪幾個方
面講自然界的克。坑玫氖鞘裁捶椒ǎ
2開展討論。
3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1)、分類別。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三類來介紹。
。2)、舉例子。植物的克隆就舉了柳樹、馬鈴薯、仙人掌等為例。
。ㄈW習第三段。
1各自反復朗讀第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是怎樣講“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它誘人的前景”的?
2討論后形成下列板書:
(1)、總說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2)、可以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品質優良的家畜。
。3)、可以挽救瀕危物種,培植人體“配件”。
。4)、概括克隆技術展示誘人前景。
3這一段按“總—分—總”的結構來說明問題,顯得條理清楚。
三、回顧全文,歸納總結。
(一)、《神奇的克隆》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么知識?采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ā渡衿娴目寺 分攸c介紹了關于克隆技術方面的知識,采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等。)
。ǘ、你覺得本文在寫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四、練習。
。ㄒ唬⒄f說克隆這項技術神奇在哪里,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ǘ、關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類”,你還了解哪些?
。▽⒄n外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制作一些知識卡片。)
板書設計
7、神奇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話
克隆的作用 造福人類
科學小品文本身對學生來說就充滿了誘惑,了解了克隆一詞的含義后,直接到文本中尋找答案。
理清文本的脈絡,學習說明文的條理性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結合課文,適時的灌輸相關知識點,掌握起來比較容易。
再次回顧文本,復習說明方法,鞏固知識點。
在學生對克隆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克隆充滿好奇時,讓他們搜集了解相關內容。
教后反思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4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教學課題中的生字“隆”,提醒學生重視“生”上的“一”。問:什么是克隆?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讀全文,你們從課題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講什么?有什么疑問?(學生質疑)
3、再板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讀課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ㄔO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板書課題時隨文識字,指導學生讀懂課題: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并質疑提高學生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討論課文內容及條理。
3、交流:
(1) 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義理解,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么?
。2) 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
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點講了那就幾個問題?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5、朗讀全文。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
2、學生邊默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問: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3、老師歸納說明方法:
(1) 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把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 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這段內容告訴我們什么?(概括段意)
。ㄔO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緊扣說明方法,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理解“舉例子”、“下定義”的說明方法。)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板書: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無性繁殖
(1-2)
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 神奇
。3-5)
神奇的克隆技術誘人的前景
。6-9)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8課《神奇的克隆》
教材簡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關生命科學的知識短文。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全文共九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文章內容淺顯,脈絡清楚,我們可以在學生在學習生字詞之后,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理解說明性文章的一般特點和說明方法。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識與能力)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知識與能力)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知識與能力),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ㄟ^程與方法):學習生字詞——反復閱讀——感知內容——理解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
教學難點:通過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感。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奇妙的克隆》(板書),也是有關科學奧秘的?凑n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關克隆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前提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四、分段指名讀課文
提出學習要求: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二、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怎樣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試試?
3、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4、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科婷钤谀模浚ň……就……就……)(注意分號)
6、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7、你還讀懂了什么?根據收集的資料談談“壓條”和“嫁接”。
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樣得來的?“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
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
隨機引導理解、感情朗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2、教師引讀
學習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總結課文,了解說明方法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作業:作文《假如我是克隆專家》
板書: 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話 動物 植物 低等生物
↓
“多利” 誕生 了不起 愛科學
↓
造福人類 食物 畜牧 生態 醫學 學科學
↓
誘人前景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理解詞句,讀通順課文。
2.初步了解克隆知識,激發學生愛科學的情感。
3.初步了解說明文中心突出、科學性強、條理清楚的特點,了解一般的說明方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板書“克隆”,請同學們快速讀一二自然段,說說什么是克?
再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讀課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意。
2.四人小組合作,討論課文內容及條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意理解,說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么。
(2)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說說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指名說說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現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指名說說哪些個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是科普文章,介紹了克隆的一般知識,說明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指名說說:
本文中心是?
說明的順序是?
5.朗讀全文。
三、作業
《習字冊》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什么是克隆?課文講了哪些內容?
二、學習第一段。
1.學生自讀。
2.指名說說什么是克?
出示: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師指出:這是“下定義”的說明方法。一般句型:“……就是……”
指名說一句。
三、學習第二段。
1.小組合作閱讀。
課文從哪幾方面講自然界的克。坑玫氖鞘裁捶椒?
2.交流。
指名說說。
。1)從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三個方面來介紹。
(2)歸納說明方法:
分類別:分幾個類別來說明。
四、學習第三段。
1.小組合作閱讀。
朗讀后分析討論課文是以怎樣的結構形式來寫克隆技術的誘人前景的?
2.交流歸納。
先總說: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再分說:可以……可以……
最后概括:克隆技術展示誘人前景。
總——分——總
五、總結全文。
1.集體朗讀全文。
2.指名交流:
課文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六、作業
1.《補充習題》
2.課外收集一二個克隆的事例。
板書: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無性繁殖——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 神奇
造福人類——培育、挽救、培植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前面兩課的學習,我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有關科學奧秘的說明文(板書)7.《神奇的克隆》。讀了課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
2、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前面所提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或放在學習課文時講解。
3、指明說說什么是克?
4、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四、再讀課文
1、過渡:課文還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2、生自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3、師生共同總結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說說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指名說說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現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指名說說哪些個前景。
五、歸納總結
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克隆的相關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
六、作業布置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3、搜集相關資料做手抄報。(選作)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
過渡:克隆究竟神起在哪?我們一同細讀課文。
1、默讀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3、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俊∧阕x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師相機介紹“壓條”和“嫁接”。
4、低等生物也能克隆。生自讀了解。
5、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生交流
6、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讀第六至第八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收集的資料)
隨機引導理解、感情朗讀:教師引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7、齊讀第九自然段:
8、發散思維:克隆技術會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克隆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小組討論交流)
三、總結課文
任何一項發明都閃爍著智慧的結晶,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勤于思考,大膽探索,就能夠更多更好的為人類造福。
四、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把學到的知識講給家人聽。
3、短文練習:《假如我是克隆專家》、《談談克隆》(選做)
附板書設計: 神奇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自然界中的克。簞游铩≈参铩〉偷壬
克隆造福人類 食物 畜牧 生態 醫學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 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教具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教師:收集相關資料,教學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能結合文章內容,正確的說出克隆技術“神奇”在哪里;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克隆技術的神奇,理解“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和“科學是一柄雙刃劍”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暢想科學、探索科學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搜集、閱讀相關話題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喚醒記憶
昨天我們學習了《神奇的克隆》這篇課文,誰能告訴大家這篇課文講述了哪幾個與克隆有關的內容?
(過渡):克隆技術神奇在哪里?這節課繼續討論。
二、內外結合體會神奇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克隆技術神奇在哪里?
交流,板書。
。ㄅ嘤齼灹计贩N、家畜;挽救瀕危物種;制造人體器官)
2、課文最后一節
克隆技術的誘人前景,你了解到了哪些?
補充資料:(見幻燈片一)
小結:克隆技術已經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幻燈片二)
(1)培養優良畜種和生產實驗動物;
。2)生產轉基因動物;
。3)生產人胚胎干細胞用于細胞和組織替代療法;
(4)復制瀕危的動物物種,保存和傳播動物物種資源。
齊讀課文最后一節,進一步激發情感。
三、辯證看待克隆技術
在克隆技術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1、出示文字資料一:(幻燈片三)
教師范讀。學生思考:讀了這兩段文字,你有什么發現?
另外,世界上許多有分量的科學家開始紛紛表示多這項技術發展的擔憂。你知道他們擔憂什么嗎?
2、出示文字資料二:
(幻燈片四)
教師范讀。學生思考:你是怎么理解“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這句話的?
3、出示文字資料三:(語文練習冊)
默讀,思考:“科學是一柄雙刃劍”是什么意思?
小組討論,聯系實際。
4、小結:盡管克隆技術的研究方興未艾,盡管克隆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在向我們展示著它誘人的前景。但是人類一定要合理使用新技術,不能讓新技術最終傷害我們人類自己。
四、討論神話開頭好處
自由讀第一節,思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交流,概括。(淺顯易懂,接近學生、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課外延伸完成作業
假如我會克隆
要求:1、想法要奇妙。2、想法要有益人類。
板書設計:
7、神奇的克隆
培育優良品種、家畜;
挽救瀕危物種;
制造人體器官
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
科學是一柄雙刃劍。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9
一、激趣導入感受神奇
1、聽兒童歌曲《猴哥猴哥》找出歌詞了的克隆現象。
2、揭示課題
生讀課題
二、復習鞏固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出示:克隆定義——克隆實驗——克隆研究造福人類
2、復習課文1-4自然段,自行設計問題,進行提問比賽。
三、精讀課文感悟神奇
1、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
a.交流
b.視頻觀看克隆過程
c.看圖片,談意義
2.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默讀課文6~8,獨自思考: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
。2)小組交流討論各自思考結果。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出示:造福人類:
a、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
b、挽救瀕危物種。
c、培植人體“配件”。
出示:克隆技術還可以挽救一些瀕危物種,讓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免遭厄運,從而調節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絕”在字典中的解釋有:
①斷絕;②完全沒有了,窮盡;③走不通的,沒有出路的;④氣息中止,死亡;⑤獨一無二的,沒有人能趕得上的;⑥極,最;⑦絕對。
出示:人們利用克隆技術能夠培植人體的皮膚進行植皮手術;能夠“制造”出人的耳朵、軟骨、肝臟和心臟等人體“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裝配”……
理解“制造”“配件”“裝配”
3.交流“克隆”的利與弊。
板書:造福人類
4.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插上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一位克隆專家,你想克隆什么呢?為什么要克隆它?
。1)想法要奇妙(2)表達要有條理(3)想法要有益于人類
a.生寫
b.交流
四.總結課文展望神奇
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雖然這節課結束了,但我們的想象沒停止,課后請同學們把對克隆技術的了解與展望跟身邊的人分享分享。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奇妙的克隆》(板書),也是有關科學奧秘的?凑n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關克隆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前提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四、分段指名讀課文
提出學習要求: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二、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怎樣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試試?
3、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4、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號)
6、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7、你還讀懂了什么?根據收集的資料談談壓條和嫁接。
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樣得來的?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
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
隨機引導理解、感情朗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2、教師引讀
學習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總結課文,了解說明方法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作業:作文《假如我是克隆專家》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11
認識教材:
這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介紹克隆的說明文。全文圍繞“神奇”一詞向讀者介紹了克隆的含義、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克隆技術造福人類及克隆技術的莊誘人前景。文中舉例豐富,采用巧妙、有趣的語言材料說明克隆的`神奇,因此,在教學中,可抓住課文的介紹順序、語言材料、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特點及克隆的神奇、意義及發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隨課文學習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3、了解克隆的含義,通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
朗讀——感悟——拓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生科學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解克隆的含義,通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別。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生科學求知欲望。
教學流程:
一、課題導入。
1、出示課題,指導寫好“隆”字,注意“生”字上面有一橫。齊讀課題。
2、學生質疑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提出朗讀要求。
(1)讀前同桌互讀田字格里的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并組一個詞;把認為難寫的字與同桌交流。
(2)自由大聲讀,讀準字音。
(3)思考:課文是怎樣介紹克隆的?
2、學生讀文。
3、檢查: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克隆的?
5、解決問題,理清課文脈絡,歸納段落大意。
三、精讀課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問題導入:什么叫克隆?快速默讀1-4自然段后說說。
2、學生回答。
3、過渡:課文又是怎樣一層層的向我們介紹克隆的含義的呢?
4、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讀后學生先說,教師點撥:這一段課文通過舉例我們熟悉的神話故事《西游記》中孫悟空撥毫毛變出一群小孫悟空的例子,巧妙、有趣地說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生動形象并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相機板書:以孫悟空為例
5、指讀第二自然段,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別。板書:有性與無性繁殖
6、默讀第三自然段,說說文中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理解文中的省略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還懂得哪些植物用什么辦法來克隆自己,同時贊賞學生課外知識的豐富,及時糾正一些不正確的認識。板書:植物的壓條、嫁接
7、讀第四自然段,了解什么是低等生物及其如何克隆。板書:單細胞
8、小結。
四、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及查閱克隆技術相關資料。
板書設計:
神奇的克隆
以孫悟空為例
有性與無性繁殖
克隆的含義植物的壓條、嫁接
單細胞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12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紹克隆的說明文。全文共9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這篇課文,內容較好理解,學生一讀就知道。面對這樣的文本,如何上出有語文味道的語文課呢?面對文本,我反復讀著,最終我決定從以下兩點作為突破口:第一,從課文第一部分(1-4)節,體會作者對“克隆”這個概念的全面闡述。作者先說什么叫克隆,然后講到了低等生特的克隆,再引出高等生物的克隆。這種層層遞進的寫法,值得學習。第二,抓住文章的題目“新奇”,體會克隆技術新奇在哪里,文中第八節介紹新奇時,有三處雙引號和一處省略號,引導學生體會這些符號的用法及含義。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制造、配件、裝配”在文中的實際意思,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詞。由省略號,讓學生再補充一句。有的學生說:“能夠培植出頭發,讓脫發的人免遭痛苦!
從這兩方面入手,得其意,得其言,得其法,從而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8課《神奇的克隆》
教材簡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關生命科學的知識短文。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全文共九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文章內容淺顯,脈絡清楚,我們可以在學生在學習生字詞之后,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理解說明性文章的一般特點和說明方法。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識與能力)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知識與能力)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知識與能力),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過程與方法):學習生字詞——反復閱讀——感知內容——理解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
教學難點:通過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感。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教學課題中的生字“隆”,提醒學生重視“生”上的“一”。問:什么是克隆?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讀全文,你們從課題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講什么?有什么疑問?(學生質疑)
3、再板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讀課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板書課題時隨文識字,指導學生讀懂課題: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并質疑提高學生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討論課文內容及條理。
3、交流:
(1) 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義理解,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么?
(2) 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
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點講了那就幾個問題?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5、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學生邊默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問: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3、老師歸納說明方法:
(1) 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把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 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這段內容告訴我們什么?(概括段意)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緊扣說明方法,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理解“舉例子”、“下定義”的說明方法。)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板書: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 無性繁殖
(1-2)
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 神奇
(3-5)
神奇的克隆技術誘人的前景
(6-9)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能夠認讀綠線格內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了解“克隆”是什么以及克隆技術對人類的作用,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2、初步了解說明文的一些基本寫作特點。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有關克隆的`資料。
3、課前預習: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能夠認讀綠線格內的生字,初步理解生詞。
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克隆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你們喜歡看哪些動畫片呀?(讓學生自由發言,然后引出《西游記》),你們喜歡《西游記》中哪些人物?(自由發言),你們喜歡孫悟空嗎?他有哪些本事?孫悟空可真神了,一根毫毛就變出了許多小孫悟空來。這是多么神奇有趣!這個神話引發了人類復制自身的幻想,孫悟空能復制自身的本領,就是現代科技領域研究的“克隆”(板書“克隆”)。
2、克隆技術到底是怎樣的技術?真的像神話中描繪的那么“神奇”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教師板書課題:神奇的克隆)
3、從課題看,“神奇”是什么意思呀?(非常奇妙)那么克隆技術到底奇妙在哪里?認真閱讀課文之后,我們應該能夠找到答案。
二、初學課文
1、自由讀文,要求:
。1)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2)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檢查自讀:
。1)指名分段讀文,達到讀通讀順;
。2)指名板演“薯”、“率”,檢查對生字的識記(其他同學描紅生字,加強識記效果)。
。3)檢查,朗讀生詞:馬鈴薯、嫁接、細菌、飼養、效率、誘人、雌性、瀕危、卓有成效。
3、默讀課文:要求:畫出不懂或有疑問的詞句,聯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書試著自己解決,如自己解決不了的做上記號。
4、歸納匯總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聯系讀文、生活,借助工具書解決問題。
三、理清層次,初探寫作順序。
1、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克隆”寫了哪幾方面內容?
克隆是什么、克隆羊“多利”的意義和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2、交流。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說說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指名說說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現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指名說說哪些
四、學習第1、2自然段。
1、自讀第1、2自然段,想想,什么叫克隆?
2、交流。
結合第2自然段的相關句子,體會無性繁殖與有性繁殖,并知道無性繁殖就是克隆。
。ㄔ谶@里相機介紹說明方法:下定義)
3、朗讀第1、2自然段。
五、指導書寫生字
1、獨立觀察并書寫1—2個字。
2、(投影)自我展示,自我評價。
3、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看拼音寫詞語
kèlóngfánzhíxiāntiānjiàjiēhōngdòng
jiāchùsìyǎngxiàolǜzhuāngpèiyòurén
2、比一比再組詞。
誘例飼薯
透列伺暑
3、留心生活,觀察身邊的人或事物,如果你會克隆,你覺得你能做點什么?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嫁接、誘人、例如”等生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看拼音寫詞語,集體訂正。
2、什么叫克隆?
二、精讀課文:
過渡:本文原來的題目叫克隆之謎,但是編者卻更名為“神奇的克隆”。這節課咱們就來走進課文,看看這克隆如何神奇。自己讀課文3——9自然段,邊讀邊想,你從哪兒感受到了克隆的神奇。(可以把你的想法簡要的寫在書上)
交流重點:
(一)第3、4自然段:
1、扣住中心句“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說說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滲透說明方法:舉例子)結合省略號再舉些例子。
植物:扦插壓條嫁接
(相機補充葡萄、桂花、桃樹等植物的克隆方式。)
b、低等生物:分裂(補充視頻,感受細菌的分裂繁殖)看著不太舒服,但讀文字還好,誰來讀一讀。齊讀。
。ǘ┑5自然段:
1、高等動物的克隆很神奇。
克隆多利的方法很復雜,但說白了,就是用一只羊身上的一個細胞培育成一只羊。小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體細胞克隆成功的動物。它被美國《科學》雜志評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進步的第一項?茖W家們普遍認為,多莉的誕生標志著生物技術新時代來臨。繼多莉出現后,克隆,這個科學術語變得廣為人知?寺∝i、克隆猴、克隆!娂妴柺溃坪跻灰怪g,克隆時代已來到人們眼前。
。ㄈ┑6—8自然段:
1、克隆的神奇還表現在它能造福人類。
2、交流。
a、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優良的家畜。
(補充微型蓮藕:取下一片小小的蓮藕藕尖,運用克隆技術,兩年內可培育出200支微型種藕,按傳統方式,每畝藕地用種量達200公斤,而采用克隆種藕,每畝僅需50公斤,易于運輸并且不帶病毒。)
b、挽救瀕危物種。(歐洲盤羊野牛熊貓)
c、醫學上:植皮,制造人體“配件”——器官,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搜集的資料)
3、教師引讀
。ㄋ模⿲W習第九自然段:
師: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誘人”什么意思?
三、寫話練習:假如你會克隆,你想克隆什么?為什么?
四、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五、作業設計: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克隆的成就造福。
的研究的技術提高。
的前景的動物利用。
2、根據課文內容把四字詞語補充完整。
關頭一一繁殖。
一二成效品優。
瀕危免運。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克隆也叫____,也就是不經過____直接繁衍后代。它是一項可以造福于______的科技成果。課文先寫__________,接著寫________,最后寫________________。
2)許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例如______;_____……
3)_____年,____國科學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名字叫_________。
4、寫話練習。
如果你掌握了克隆技術,你想克隆什么來造福人類?為什么?
板書設計:
神奇的克隆。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15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說過《西游記》里的孫大圣常常在危急時刻拔下自己的一把毫毛,然后吹一口氣,就能變出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孫悟空。孫大圣的這個本領用今天的科學名詞來講就是他能快速地克隆自己。
2、同學們還記得克隆到底是什么嗎?(指名回答)
3、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感受這“神奇的克隆”。(板書課題)
二、研讀事例
1、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克隆,課文特別舉了幾個例子,分別是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師相機板書)
2、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閱讀第3~5自然段,待會兒請幾位同學來為你們介紹。(生自由讀)
3、首先,來看植物。誰來為我們介紹一下哪些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領?
(生介紹)
4、除了文中介紹的這些植物,你還知道其它先天會克隆的植物嗎?
(生表述,師相機指導、點評)
5、那么低等生物又是如何克隆的呢?課文中舉了什么例子?
(指讀第4自然段)
6、植物和低等生物的克隆本領先天具備,但是高等動物卻不一樣,他們的克隆相對更難,科學家們幾經研究才有所成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
(指讀每5自然段)
7、聽完這一段的敘述后,你了解了什么?(生自由發表意見)
三、感受神奇
1、既然科學家們花費了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那么克隆到底能為我們人類社會帶來什么呢?課文中有一句話很好地概括了,你能找到嗎?(指名回答)
(板書:造福人類)
2、(自由閱讀課文第6~8自然段)
想想你對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或有自己的看法,邊讀邊在書上做筆記。
3、師生共同交流探討。
四、展望前景
1、課文中只列舉出了現在已知的一些克隆技術,但是關于克隆,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等著我們去探索,它的魅力是誘人的,它的前景是無限廣闊的。
(板書:省略號、前景誘人)
2、最后就讓我們天馬行空地發揮想象吧!
。ǔ鍪拘『诎澹
異想天開: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撸撸撸撸……
五、板書
《神奇的克隆》
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
造福人類 前景誘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重難點:理清作者思路并體會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利用資料的學習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收集有關克隆的資料,如文字資料等。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16
認識教材:
這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介紹克隆的說明文。全文圍繞“神奇”一詞向讀者介紹了克隆的含義、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克隆技術造福人類及克隆技術的莊誘人前景。文中舉例豐富,采用巧妙、有趣的語言材料說明克隆的神奇,因此,在教學中,可抓住課文的介紹順序、語言材料、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特點及克隆的神奇、意義及發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隨課文學習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3、了解克隆的含義,通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
朗讀——感悟——拓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生科學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解克隆的含義,通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別。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生科學求知欲望。
教學流程:
一、課題導入。
1、出示課題,指導寫好“隆”字,注意“生”字上面有一橫。齊讀課題。
2、學生質疑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提出朗讀要求。
(1) 讀前同桌互讀田字格里的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并組一個詞;把認為難寫的字與同桌交流。(2)自由大聲讀,讀準字音。(3)思考:課文是怎樣介紹克隆的?
2、學生讀文。
3、檢查: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克隆的?
5、解決問題,理清課文脈絡,歸納段落大意。
三、精讀課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問題導入:什么叫克隆?快速默讀1-4自然段后說說。
2、學生回答。
3、過渡:課文又是怎樣一層層的向我們介紹克隆的含義的呢?
4、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讀后學生先說,教師點撥:這一段課文通過舉例我們熟悉的神話故事《西游記》中孫悟空撥毫毛變出一群小孫悟空的例子,巧妙、有趣地說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生動形象并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相機板書:以孫悟空為例
5、指讀第二自然段,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別。板書:有性與無性繁殖
6、默讀第三自然段,說說文中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理解文中的省略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還懂得哪些植物用什么辦法來克隆自己,同時贊賞學生課外知識的豐富,及時糾正一些不正確的認識。板書:植物的壓條、嫁接
7、讀第四自然段,了解什么是低等生物及其如何克隆。板書:單細胞
8、小結。
四、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及查閱克隆技術相關資料。
板書設計:
神奇的克隆
以孫悟空為例
有性與無性繁殖
克隆的含義 植物的壓條、嫁接
單細胞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篇17
這是一篇介紹克隆的說明文。全文共9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這是一篇說明性科普文章,介紹有關克隆技術的科學知識。《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我認為教學本文可以按下列步驟進行: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自然界的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的克隆現象及克隆的前景——師生互動,理解說明文的一般特點和常用的說明方法——布置練習題,搜集相關信息,進一步擴大知識面。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方法。
首先分步揭題,激發閱讀興趣,板書克隆,提問什么叫做克隆?然后寫“神奇的”三個字。其次是初讀課文,理解說明順序,接著學習課文生字新詞,要求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通讀課文,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大意,練習歸納要點,理解課文說明順序。最后是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方法。
1、學習第一段,默讀第一、二自然段。
思考:什么叫做克?
討論后歸納說明方法。a、舉例子;b、下定義。
2、學習第二段。
學生自讀然后討論,這一段從哪幾個方面講自然界的克?用的是什么方法?
展開討論后得出。a、分類別,b、舉例子。
3、學習第三段。
想一想,這一段是怎樣講“神奇的克隆技術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的?
4、回顧課文,歸納總結。
《神奇的克隆》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么知識?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根據課文的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