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大自然的奧秘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順序:整體——部分——整體
捕食:一動不動 似睡非睡 分別觀望 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變色:綠色——棕色——淺灰色。
3)欣賞變色龍變色的視頻。
看了這部分介紹,你有什么感受?(變色龍確實非常奇特,名副其實)
4.賞金蟬脫殼。
變色龍確實是名副其實。但是我們不常見,下面我們再來欣賞金蟬脫殼的情景,課文用了一個詞來形容——奇妙動人。
我們一起來觀察。
1)課文寫金蟬脫殼這部分內容分為三塊,分別是準備——脫殼——變色,請同學們畫出描寫蟬在這一過程中的動作,想象它脫殼時的樣子。
2)交流。
脫殼前:爬 緊緊抓住 不動了
脫殼時:抽搐 裂開 露出 抖動 仰去 撲來 用力一抽 靜靜地爬 離開
剛出殼:蓋住 拖 顫動
表示順序的詞:先是……一會兒……接著……過了好一陣子
讀一讀,你覺得哪部分內容最奇妙動人,就讀哪一部分內容。
指名讀,說說你認為精彩的理由。
三、總結交流:
1.通過學習這一組課文,如果讓你用一句話概括你對自然界的認識,你想說什么?
2. 讀了這一組課文,我們一定被課文中這些奇妙又可愛的動物深深地吸引住了,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隨時隨地都會有一些奇妙的發現。放映《人與自然》片段。
想不想也親自去發現這自然界的種種趣事和奇妙的現象呢?知道怎樣發現嗎?
3.出示練習2的一組名人名言,讀一讀。
觀察,觀察,再觀察。——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得來。——伽利略
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與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蘇霍姆林斯基
讀了這組名言,再聯系本單元課文,你明白了什么?(觀察的重要性,要想探索自然的秘密,必須善于觀察)
四.作業。
1.觀察身邊的一種小動物的外形和動作。
2.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
【設計意圖:這一模塊的教學目標比較單一,就是通過朗讀課文,感悟自然界的種種生趣,從中悟得自然是奇妙有趣的,只有善于觀察,才能獲得更多的快樂與收獲。教學緊緊圍繞課文內容,抓住重點片段,體味文字之妙,自然之趣,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雖然淺顯,卻是學好下一環節的基礎。下面一模塊的教學將從怎樣寫的角度帶著學生一起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為習作2 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