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 導學案
初讀之后讓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章哪三個段落寫出了金蟬脫殼的前中后的變化。之所以有這樣一個默讀的環節,因為《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本階段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規定:“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其實這個問題十分的簡單,孩子們在一分鐘內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之后就是將這三個自然段認真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五分鐘之后進行賽讀。
四組被抽中獲得上講臺展示的機會,在臺上和臺下的互動中同學們再次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在這個環節中,臺下點評者眾多,趙董子慧讀完第五段后,劉繼東進行了點評,并且向趙董子慧進行挑戰,但是考慮到課堂時間關系,我只讓他展示了“蟬觸角也顯現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環。”劉繼東也講了自己挑戰此句的理由,他認為“灰白色”是十分淺的顏色不能讀的太重。四組的兩位同學展示讀了三段和五段,但是本組沒有同學讀重要的四段,所以從九組調了崔福瑞進行救濟,個人認為崔福瑞讀得深情款款,所以主動給了他掌聲,臺下的同學也給了他掌聲,但是張馨予和邵寒萌提出了自己的異議,認為催讀得過于深情,有種悲哀的語調,應該讀出激情和朝氣。在這個環節中,我注意引導同學們,先提出優點,再提出不足進行點評比賽,為了節約時間,引導同學們不要挑戰整個段落,可以就某一句或幾句話進行點評。
本次預習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分配展示任務,以前我們的預習課分配展示任務多是在走形式,但是,今日不同曾經,因為我們預習課和展示課是一個整體,如果時間允許,我們明天就要上展示課。孩子們今天回家就會準備展示任務了。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構想和具體的做法,傾注很多心血,只為讓這個班級更加的優秀,教學相長。但是在今天的課堂中仍有很多的不足。
人們常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以我對謝校長來聽課持歡迎的態度,懇切地希望謝校長能夠提出一些建議,讓謝校長評課的時候,因為時間比較倉促,謝校長只留下了一句話:像這樣上就行!聽到這樣的話,高興中含有失望,高興的是自己的課可能過關了,失望的是不能聽到自己的不足,沒能讓自己有更多的進步。領導無言,我還是想提出幾點不足:
其一,每位語文教師和每本關于語文教學的文章,提到語文的課堂教學時,都會講到讀書的重要性,本節課上的確讓讀書占用了很多的時間,個人認為賽讀點評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但是在這個環節中用時太少,也就是說前面有些環節占用了太多的時間,但是每一個環節又是難以去掉的,這就為教師提出了一個要求,精力高度集中,提高課堂節奏。
其二,教師的教學重視了教學思路的設計,但是沒有重視對文本的挖掘。金蟬脫殼過程中有很多的詞語用的十分精彩,語句也很生動,但是我們沒有在預習的課堂上好好的欣賞。這就是因為教師沒有充分的挖掘教材。
其實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我更多的是困惑。賽讀點評是一個重要環節,應該占用很多的時間,期間,有教師的點撥引導,但是到此重要環節的時候,課堂的時間所剩無幾,我們的節奏可以更快一點,但是難以擠出更多的時間。韓興娥老師的課堂教學中,重視誦讀,課堂效率十分的高,我的課堂教學中同樣重視誦讀,但是卻有很多的差距,我渴望聽聽韓興娥老師課,看看她是如何在一節課中指導同學們“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因為那才是高效的課堂。
困難重重,邊走邊思,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