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閱讀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
【世界各地】——展現出勞動者的聰明與創造智慧
第四單元由3篇狀物散文組成,展現出勞動者的聰明與創造智慧。
走進《秦兵馬俑》,你會感受到享譽世界的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你會感嘆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隊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走進《埃及的金字塔》你會看到金字塔的“巍然屹立,傲對碧空”,金字塔的宏偉精巧,的確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走進《音樂之都維也納》,你會體驗到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它“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秦兵馬俑》這篇課文的第十自然段寫得十分精彩——“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它們神態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第一句是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對上文作了小結,又對下文的內容作了提引。“極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馬俑的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的地位。接下來具體介紹了兵馬俑的不同神態。作者運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加以細描,仿佛讓我們看到,那一個個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地拼死沙場的高大形象;仿佛讓我們傾聽到,那一個個威猛將士思鄉念親的凄婉心聲;仿佛讓我們感受到,那一個個兵馬俑背后的血淚與辛酸……正是作者的獨巨匠心選擇了恰當的觀察視角,運用這樣的表達方式,讓我們讀出中華民族的偉大,悟出中國人民智慧的偉大。
【親情依依】——折射出濃濃的親情和人際關系和諧的美好
第五單元由3篇敘事散文和1篇說理文組成,折射出濃濃的親情和人際關系和諧的美好。
問世間情為何物?情是平淡無奇、潔白純潔的茉莉——“它送來的縷縷清香,裊裊地鉆到我們的心中。”情是媽媽唱的歌謠童謠,講的神話故事——“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情是岳飛彬彬有禮的言談舉止,是小朋友的真誠道歉和女青年寬容理解架起的橋梁,是周總理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
《我和祖父的園子》是蕭紅的作品,寫得至真至純。短文以“愛”為核心——“祖父一天都在園子里邊,我也跟著祖父在園子里邊。”“我”成了爺爺的影子,與爺爺形影不離,多么親密。“我”鏟地把韭菜當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巴草當作谷穗留著。祖父也不責怪,而是“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看“我”還分辨不清,“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這是多么有耐心的老人!他不急不火、循循善誘,教給“我”生活的本領。全文以“趣和樂”貫穿——在祖父的園子里“我”可以摘黃瓜吃,可以追大蜻蜓玩,還可以趁祖父澆菜的時候,搶過水瓢來澆,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里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幸福、快樂的家園,是“我”成長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