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閱讀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
二讓學生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教師在教學中尤其要珍視這一點。比如,筆者聽《談禮貌》一課,有一個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我明白這句話是夸贊周總理的,但他的這些品質從哪兒體現出來的我不明白。這個問題提得非常有價值,于是,這位老師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有的說:“我從提示語‘周總理安慰他說’可以看出周總理寬容、和氣。”有的說:“‘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這一句簡單的話連用了三個‘您’,處處帶‘您’,句句帶‘您’,可以看出周總理對朱師傅十分尊重。”我從‘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可以看出周總理說話非常幽默。”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有價值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深入。閱讀是一個探尋、發現的過程。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智慧引領,內蘊豐富的文字能打動學生的雙眼,款款深情能融合學生的心靈,富有情趣的語言能轉化成理趣。
三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課外閱讀的內容跟課堂上所學的內容有千萬個接觸點,不論是基礎知識,還是智能訓練,它們之間都是相通的。本冊教材在單元練習中安排了“誦讀與欣賞”的閱讀版塊,其目的是引領學生由課內閱讀拓展到課外閱讀。比如,“練習1”把《絲絲小雨》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詩編進去,其目的是讓學生反復誦讀這篇散文詩,揣摩作者所描繪的情境。再如,“練習4”把劉鶚的著名小說《老殘游記》中描繪千佛山、大明湖景色的片段編進去,其目的是讓學生誦讀、欣賞與積累。
由課內閱讀適度拓展到課外閱讀,可以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比如,學習完《早》可以讓學生讀《魯迅和書》;學習完《夢圓飛天》可以讓學生讀《中國太空第一人》;學習完《海倫?凱勒》可以讓學生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詩歌有詩眼,散文有文眼,小說有線索,戲劇有動作,開展探究性閱讀,教師也應給學生必要的方法指導,應讓學生“第一看大概主張,第二看文勢規模,第三看綱目關鍵,第四看警策句式。”(呂祖謙語)要培養學生把書讀薄、讀厚、讀薄的閱讀習慣,這樣才有收獲。
(四)實實在在指導學生讀書,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一種捕捉要點的能力,是指學生通過讀書,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把文章由厚讀薄,把長文章讀短的能力。概括能力在生活中廣泛應用。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呢?
一訓練學生提煉小標題。有些課文段落起止明顯,可以讓學生分段,提煉小標題,比如,《鄭和遠航》一課,可以提煉出“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小標題。
二訓練學生抓住要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比如教學《只揀兒童多處行》,課文比較長,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在作家冰心奶奶的眼里,兒童就是,就是,就是……”讓學生抓住要點,把課文讀短。通過這項練習,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