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4
4領悟作者按時間順序記敘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領會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和自己從鷸蚌相爭中受到的啟發。
教學準備
課件或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數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孩子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幾個謎語。不過,這是幾個畫謎。認真地看,從每一張圖中都能猜出一個成語來呢!(課件出示圖畫:滴水穿石、藕斷絲連、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呀,都猜對了!瞧,電腦博士獎勵我們一本書作為獎品。(課件出示一本書。)認真看,你發現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聰明的孩子們,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指名說或齊答。那你知道學習寓言要先學什么?再學什么?(先學故事,再學道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鷸蚌相爭》這則寓言。(板書課題,“鷸”“蚌”兩個字寫在田字格里,“相爭”寫在下面。)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
1自由讀這則寓言,讀準字音。
2同桌讀,互相聽一聽,讀得正確嗎?
3讀詞記形:鷸:“鷸”是一個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記,不好寫,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嗎?(指名說)從這個字的字形我們就能知道——?“鷸”是一種鳥,瞧,(出示圖),所以它是鳥字旁。左邊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細觀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認識了,也記住了。能在作業本上端端正正地寫一個嗎?別著急,先觀察一下老師在田字格里寫的這個字。相信你會比老師寫得更好!蚌:從這個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圖,這有一個蚌,你見過嗎?啄:什么意思?能做個動作嗎?啄一下。 鉗:什么意思?做一做這個動作。能用這四個詞語,結合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嗎?別著急,先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下。(鷸啄蚌,蚌鉗鷸。)(板書:啄 鉗)過渡: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地方,鷸和蚌會怎么說,怎么做?結果怎樣呢?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表達的?
(二)讀故事。
1過渡:故事的發生都有時間、地點。
(1)請大家默讀課文第1、2段。
(2)指名匯報。
(3)指導朗讀:這么美的地方,我們應該怎樣朗讀?(引導學生帶著一種欣賞陶醉的情感,用優美舒緩的語氣來朗讀,邊讀邊想象這幅迷人的畫面,想象水鳥和河蚌們的自由自在。)
(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
2了解故事是怎樣發生的。俗話說有果必有因,那么它們相爭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讀課文第3~5段,然后與周圍同學交流在朗讀中的發現。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陽光、柔柔的微風,是河蚌張開蚌殼,在舒適愜意中進入夢鄉的原因。正因為河蚌張開了蚌殼,又睡著了,所以才沒發現身邊的危險,使得鷸鳥有機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用一種享受的語氣,讀出河蚌的舒適愜意、心曠神怡,讀出鷸鳥看到鮮嫩的河蚌肉時迫不及待的心情。
3了解鷸蚌相爭的過程:講讀第6~12段。
(1)過渡:由此發生了鷸蚌相爭的故事。此時,它們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是怎樣的呢?哪幾段進行了描寫?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讀描寫河蚌的語句,一組讀描寫鷸鳥的語句。讀后評議,是否讀出了河蚌的生氣和鷸鳥的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