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4
(2)它們相爭的時間有多久呢?用“——”勾畫句子(課件或小黑板出示):“時間慢慢地溜走了,太陽的唇已經吻住了山峰。”學生讀句子,結合課文插圖,想象鷸蚌相持的畫面,感受相持時間之久。
(3)此時,在你們頭腦中產生了什么問題嗎?指名說:鷸蚌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小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讀9~12段,男女生對讀,師生分角色讀,或兩人一組,邊讀邊做動作,把鷸蚌相爭的過程表演出來,再指派代表上臺表演。課件(小黑板):鷸鳥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譏:“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有只死鷸鳥留在沙灘上。”讓學生反復對讀,感受它們的互不相讓。板書:互不相讓 引導學生從鷸蚌的心理和語言描寫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們都只想傷害對方,打敗對方。
(5)猜一猜:鷸和蚌這樣互不相讓,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估計:兩敗俱傷;被漁夫捉走)
4是這樣嗎?齊讀第13、14段,學生談收獲。教師相機板書:漁夫得利5快速默讀課文,梳理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表達的,怎么判斷的?
(三)明道理。
1發散思維,同桌說一說。課件或小黑板出示:漁夫提走了鷸和蚌,心想:。這時的鷸和蚌垂頭喪氣,鷸心想:,蚌心想:。
2這則寓言故事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合作討論、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結:課文在優美的景物描寫、生動的語言描寫、準確的行為描寫、細膩的心理描寫中告訴了我們一個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鷸蚌那樣互不相讓、爭執不下,只會落得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三、拓展延伸
1這則寓言故事出自古書《戰國策•燕策二》,這是原文,讀一讀吧!(課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
2“鷸蚌相爭”也由此變成了一個成語。像這樣出自寓言的成語還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盜鈴。你還知道哪些?
四、總結
一個簡短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興趣的話,課下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你會懂得更多。
五、作業
許多年后,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這次,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續編故事) 許多年后,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
附:板書設計
第二十六課:自然之道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巢穴”“偵察”“突兀”“叼起”“頹喪”“氣喘吁吁”“佇立”“佳肴”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從而自覺維護這種規律。
4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并從自然現象中獲得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文義的能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教學準備
課件或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數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道”師
講故事《揠苗助長》,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么成語,隨后問: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引導學生說出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引出課題“自然之道”,板書并齊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