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第九冊課外閱讀指導教案
2、總結讀書體會,講述名人讀書的方法的好處。 1、學生試讀,完成報時。 2、說說你怎樣用三步讀書法?用此方法有什么體會?
3、小組漫談讀書體會。
4、學生感知三步讀書的方法
實踐體驗培養習慣 1、組織學生課外閱讀,要求學生按三步讀書法進行閱讀。
2、學生交流體會。
3、教師小結。 1、學生閱讀。
2、小組交流閱讀情況。
-4-
課題 5、比讀法 課型 實踐學習型
教學目標 1、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所讀內容相同、相異、相反等的比較,找出異同,加深理解。
2、通過比讀,提高理解能力,拓寬閱讀面。
課前準備 準備語文課本及課外讀物。
教學過程 步驟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你知道有哪些讀書的方法?2、師概括小結,引入新課:比讀法。請猜猜是怎樣的讀書方法。 1、回憶學過的讀書方法:查讀法、畫讀法、劃讀法、議讀法、疑讀法、練讀法等
2、猜猜比讀法:邊讀邊比較。
實踐體驗掌握方法
1、出示練習,提出要求:閱讀《金秋》與《三峽之秋》作比較:兩篇文章在內容、結構、中心、寫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小結比讀法:在閱讀中,通過所讀內容相同、相異、相反等的比較,找出異同,加深理解的讀書方法。 1、學生讀讀議議。說說自己閱讀感受:田野與三峽、莊稼與時間、豐收與壯麗,但都是寫秋天的景物。
2、再說說比讀法的意思。
訓練交流感悟方法 1、運用比讀法閱讀《草地夜行》與《狼牙山五壯士》進行小組討論。
2、總結比讀法。說清注意點。明確比讀法的好處。 1、學生速讀。 2、小組說說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每組一個派代表發言。)
4、感知比讀法的優點。
實踐體驗培養習慣 組織學生課外閱讀,針對同一內容可多方面尋求理解。 可以小組為形式,以一星期為期限,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
-5-
課題 6、古詩文學習的想象功能 課型 實踐學習型
教學目標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把握詩意。通過想象古詩文的意境、畫面理解詩人情感。
課前準備 了解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
教學過程 步驟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遷移嘗試導入 1、指名學生背誦古詩。
2、讓學生說說學習古詩的方法。了解學生學習古詩中的困難。
3、導入新課學古詩多想象。 1、古詩背誦比賽
2、交流平時學習古詩中的方法步驟:解題,初讀詩文,釋詞及重點句。連起來理解詩意,誦讀欣賞,理解詩人的情感
介紹方法明確好處 1、組織學生回憶《望天門山》《題西林壁》討論古詩理解的方法。
2、小結方法:通過詩句展開想象,在腦子里浮現詩中畫面,可說也可畫出來。
1、回憶學過的詩,《望天門山》《題西林壁》同桌討論理解方法。
2、指名背誦,說意思,講方法。
請展開想象、畫畫。
訓練交流感悟方法 1、出示《楓橋夜泊》《暮江吟》要求學生讀詩想象。
2、小結好處:不僅有助于感悟詩景,更能幫助我們拓展想象,理解詩人的感情。 1、學生自我閱讀,想象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