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
友人登上了船。——(生讀: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李白——(生讀: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小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生讀: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9、師:這兒有一句話,寫得比較精練,它能代替文章中的原句嗎?讀一讀,比較一下。(點擊對比的兩句) 師:誰來讀讀看?(生讀)能替換嗎?
師:不能,為什么?(生答)
師:你能將自己的理解融會在你的朗讀中嗎?配上音樂。(指名一個一個讀)
師:(想象說話)別時的話語仍在耳邊回響,往日一起飲酒作詩的歡樂場面一幕幕又在眼前閃現,一種淡淡的離愁在心間彌漫著……白帆漸漸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此時此刻,李白會想些什么呢?(指名說)
來,伴著音樂一齊讀一讀。
10、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李白目送友人孟浩然登船遠去(板書:目送),觸景生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點擊出示古詩)
考考學生是否知道“之廣陵”、“故人”、“西辭”等詞語的意思。找出文中與詩句相對應的解釋。試背古詩。
三、 積累拓展
將課前布置搜集的送別詩拿出來大家交流,把寫有送別詩的書簽送給好友。
教后反思: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把一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代白話文中。教學這篇課文,應引導學生了解千古名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創作背景,知道詩人的創作經歷,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欣賞富有詩情畫意的美文佳句。
在教學中對一些關鍵詞的點撥、推敲是為了更深入地感受詩的意境。如讀李白的話,引導學生抓住“令人敬仰”、“譽滿天下”和一系列的尊稱,體會他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不知我們何時才能再見面”感悟他對孟浩然的難舍之情。讀孟浩然的話,通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永世不絕”等詞語的理解,體味人物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惜別之情。在第4自然段李白目送友人的船漸行漸遠,望著浩浩蕩蕩的江水,此時李白心情激動,他會想些什么呢?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說話,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產生共鳴,可以更好地體會那意境。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要獲得的最基本的東西應該是語文積累。在理解“譽滿天下”一詞時,我注意到學生對孟浩然詩的積累,讓學生把積累的古詩背誦給大家聽。補充了《贈孟浩然》一詩,讓大家更好地體會孟浩然的人格的高尚。這樣在課堂上就擴大了知識的信息量。另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通過此課的學習,讓學生收集送別詩制成書簽,互贈友人。以這種學生感興趣的方式積累更多的送別詩,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友情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