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眼中的竇桂梅老師(芮火才)
對于以感性認識為基本特點的學生而言,老師上課首先要有趣,能吸引人。那么老師靠什么去吸引學生?從竇老師的身上我們至少可以看出三點:一是充滿激情。竇老師上課自始至終熱情高漲,非常投入,怎能不感染學生?二是扎實的語言基本功。竇老師的語言不僅正確流暢、生動活潑,而且富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學生聽了自然感覺良好。三是表演才能。正如有些同學所講的那樣,她像個“相聲演員”,“眉毛似乎也會說話”,到了這樣的境界,學生怎能不被深深的吸引。
不少人說竇桂梅是個天才,天生就是個演員,說實話,我開始也有這樣的想法,但在聽取了她的成長經歷后,這樣的想法開始改變。不可否認,竇桂梅在這方面的基礎比一般教師要好一點,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她的努力學習和刻苦訓練。正如她在報告中所講的那樣,她為了上好一節公開課,放棄休息時間,查遍可以參考的所有資料,對著鏡子忘情地練習上課的動作和神態,不斷地揣摩每一個環節和細節。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2.“竇老師的課就像那開封了的米酒,一聞很香,再一品嘗,那更教人難以忘懷,回味無窮——。她那美妙的歌聲,不禁讓人浮想聯翩。她的與眾不同更是她走向成功的鑰匙”。
所謂的“一聞很香”實際上就指的竇老師的良好形象和氣質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所謂的“再一品嘗”就是指的課堂教學過程學生和老師的雙邊活動,所謂的“難以忘懷,回味無窮”就是學生上課后的感受。對于學生而言,主要是竇老師的教學方法讓人“難以忘懷,回味無窮”。首先,竇老師上課不是就事論事,而是結合課文補充了許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眼界,拓展了知識面。其次,竇老師對課文所表現的主題把握很緊,挖掘很深,廣征博引,設計獨特。第三,許多課給人的感覺是虎頭蛇尾,但竇老師到快要下課時出人意料高歌一曲,力圖畫龍點睛,讓人耳目一新。
我認為值得我們向竇桂梅老師學習的“與眾不同”的“功夫”主要不是她“表演”的才能,而是她扎實的文學功底、良好的人文修養、對文本獨特的處理和對教材個性化的理解。因為即便是一個名演員也不一定是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現在有一些語文教師語文課上得不理想的根本問題還是出在自身的文學修養和人文修養達不到一定的高度,因而容易忘文生義,牽強附會,課堂也就了無意味,更不可能“回味無窮”。雖然扎實的文學功底和人文修養是對文本獨特理解和對教材個性化的處理基礎,但并是決定因素。我對竇老師并不十分的了解,但從竇老師課堂教學的一言一行中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她對教育的熱愛以及教學改革的沖動。正是這種熱愛和沖動使她扎實的文學功底和良好的人文修養得以在課堂中充分展現。她對文本的加工、處理以及課堂教學的預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