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1)(冀教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認讀7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7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 理解詩歌內容,通過作者生動形象的描寫,想象在天晴了的時候,小徑
中的自然清新的畫面。體會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閱讀詩句,結合詩句內容想象畫面,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的情感。
2. 展開同學之間的交流,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 引導學生進行資料查閱,或者動手畫一畫,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與神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重難點分析:
借助工具書或結合語境與生活經驗理解詞語的意思。采用同學互助的方法自主學習。
在閱讀課文時領悟擬人的修辭手法在詩歌中的表達效果。理解詩歌內容,想象在天晴了的時候小徑中清新的畫面,激發情感。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有關雨后天晴的美文與圖片等。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自主識字,并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重點)
3、朗讀課文,體味詩句之美。(難點)
課前檢測:
一、正確朗讀并解釋下列詞語(2分鐘)
炫耀 塵垢 膽怯 曝著 陰霾 攜手 暈皺 鳳蝶兒
二、檢查課文朗讀情況(3分鐘)
講授新課:
一、導入(7分鐘)
(一)播放與介紹學生收集的資料、圖片。(課件展示)(2分鐘)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在頭腦中感知雨后天晴的清新。)
(二)出示課題,教師引導:同學們,在雨過天晴了的時候你們都想做些什么?
(三)學生聯系生活體驗,表達自己的想法。(3分鐘)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體驗或自己的直覺感悟,表達自己的看法,激發閱讀的欲望)
(四)過渡:我國著名詩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時候》為題寫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詩。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詩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與美麗。(2分鐘)
知識拓展:
戴望舒簡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現代詩人。原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余杭區)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币馑际钦f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后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代表作品《雨巷》并因此作被稱為雨巷詩人,此外還有《尋夢者》、《單戀者》、《煩憂》等。
二、初讀課文,捕捉直覺(12分鐘)
(一)初讀課文,邊讀邊把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劃出來。(展示課件)(5分鐘)
(二)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要求讀通順。(7分鐘)
1. 讀課文,解決文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詞句。同學互助,可以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解決。
(設計意圖: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既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又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
2. 同桌互讀。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15分鐘)